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近代建筑漫行(114)2009年9月大连(2)中山广场

 带着对胜利桥俄式建筑群的意犹未尽,我返回桥南侧,这里的大片区域是日本殖民统治四十年中开发的大连。从感情上,我更希望这些城区的开发者是俄国人,在日本人华丽的城市下面,数不清埋葬着多少中国人的骸骨。审视这样的近代城区,总是需要平复心情,如果被那些屈辱历史萦绕着,以下的所有建筑都会成为被仇视的对象。

   大连火车站,是我在清晨抵达大连后看到的第一座建筑,从外形上很难去判断它的年代,但这真的是一座近代时期的建筑。俄国时代的南满铁路老火车站房还存有一座,但日本人已经用在今天看来都依然时髦的车站站房取而代之。今天,步入高铁时代的中国车站,大部分采用的是进站口设计在二层,通过汽车坡道与地面相连的结构。但在过去,带有如此设计理念的车站少之又少。所以,当大连站在1937年就以这种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我不得不为日本建筑师的设计拍手叫绝。

(大连站)


   日本邮便局,盘坐在胜利桥南首,面朝萨哈罗夫打造的俄国城区。与俄国建筑深深的民族烙印不同,邮便局更加兼收并蓄,展示本民族艺术特征的同时还吸纳了世界的建筑流派。三十年代,日本的羽翼已经丰满,思想已经非常成熟,先进程度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如果没有军国主义思想的滋生和爆裂,这个民族将用他的锐意进取精神为亚洲带来多大的积极影响啊!




(日本邮便局)
   离开位于上海路北首的日本邮便局旧址,我沿着这条原名北大山通的道路向中山广场的方向前行。脑中一遍遍播放的是中山广场建筑群那绚丽的画面,行至上海路与天津路口的时候,期待的神情被眼前的辽东饭店旧址暂时搁置。从旧照上清晰可见辽东饭庄傲立西岗的姿态,可想而知在它开业后是如何引领大连食尚潮流的。能冠名辽东,绝对不是有几个大厨,能做几个特色菜就可以的。褐色的耐火面砖,是三十年代最流行的材质,想想上海国际饭店、天津渤海大楼无一不是采纳了这种肤色。今天它的身份是大连饭店,从解放后一直是大连市政府的涉外招待宾馆,地位之特殊,离不开深厚的历史底蕴。


(辽东饭庄)
   交通银行大连旧址,一改在济南、哈尔滨、武汉、青岛、南京等地惯用的古典主义风格,而是更加简约。交行的御用设计师庄俊,在大连的项目上可能对那些传统的威严、高大的古典主义风格失去了动力,转而采用一种更加灵活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种思想的转变,丰富了交通银行旧址的建筑样式。
(交通银行)

上海路的尽头,汇入了中山广场的环形道路内。穿越马路,我来到广场的中央。广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钟表盘,环绕行走,感受着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穿梭,川行的路人和如梭的车流如同跳动的音符,和着广场上正在播放的悠扬旋律,谱写着大连忙碌的一天。

   中山广场毫无疑问是大连的城市客厅,不论今天,还是在俄日统治时期。1899年,萨哈罗夫在达里尼规划图上以巴黎的城市广场为蓝本,倾心打造了一座广场,并将其命名为尼古拉耶夫广场,以表对沙皇的衷心。我在想,如果让萨哈罗夫来打造,中山广场是否会如同圣彼得堡的皇宫广场那般呢?可惜未等动工,大连就已经易主日本。日本人送给这座广场更加简单鲜明的名字——大广场!一个大字,突出了它的形象,道出了它的幅度,赋予了它无比神圣的地位。日本人也没有让大广场浪得虚名,一大批设计菁英在这里尽情施展才华,大广场如同一朵绽放的鲜花,每两条发散的道路间有一座建筑,它们是美丽的花瓣。这朵花,开了七十多年,至今仍未凋谢,愈久那香气愈浓。

(中山广场)
   横滨正金银行旧址,就是这朵鲜花上最美的一朵花瓣。那标志性的穹顶,让我想起刚刚在北京东交民巷看到的同为横滨正金银行的那座建筑。其实它们相似的何止穹顶,看看周身的那些横槽和古典主义的装饰,风靡二三十年代日本的“辰野式”风格在它们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栖身东交民巷的北京分行被那些庞大的公使馆逼到了角落里,大连分行要幸运的多,宽阔的广场给了它充分展示魅力的空间。


(横滨正金银行)

(北京分行)
   今天建筑的使用单位是中国银行,它的身后,就是中国银行新的行址。新建筑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裹住了旧址。这是一种奇异的新旧对照感觉,强有力的年轻人张开臂膀,用力保护着那位老人。老人焕发出的青春,映的年轻人更具活力。

   与横滨正金银行毗邻的是大清银行旧址。从历史继承的角度看,那座中国银行的新建筑建在它的身后应当是更加合适的,因为1912年以后,中国银行继承的是大清银行的衣钵。能够跻身大连的黄金地段,与倚靠日本的那些银行竞争,大清银行这家清朝的国家银行真的不易。和中山广场上其他的那些日本建筑不同,它显得不动声色和沉稳,也许是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土地上吧。


(大清银行)
   本就是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再加上后期的修缮,知道它是东洋拓殖银行旧址也只能通过那张保护铭牌了。从它的名字上,可以了解到银行主要从事的经营项目与拓荒有关。东北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大片肥沃的土地给东洋拓殖银行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经营题材。最辉煌的时期,东洋拓殖银行是与横滨正金、朝鲜银行并立的日本侵略东北的金融三架马车。
(东洋拓殖银行)
   市役所,是一个日本汉化词,中文的意思是市政府。日占时期,这里是大连的行政中心。我深深地为它身上那市政厅的建筑式样所吸引,但挥之不散的是日本的太阳旗从这里升起,那白色的恐怖笼罩着整个辽东湾。它的身上汇聚了中山广场上最复杂的古典主义装饰,但总觉得有些沉重。高耸的钟楼不是全民参政的自由之杖,而是法西斯主义冰冷的军械。日本人可以汲取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让自己脱胎换骨,但他们学不来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民主精神。市役所,不是市政厅,这三个字出现在日本国之外的地方,那代表的就是殖民和侵略。


(市役所)
   日占时期的大连民政署和警察署先后在这里办公。这座紧邻市役所的建筑,分担了大量的城市管理职能。民政署中部带有文艺复兴式样的尖耸钟楼将我从市役所沉重的钟楼上拉了出来,尽管它也是日本殖民统治的工具。建筑无法改变主人的品行,却可以带来额外的印象加分。


(民政署)
   朝鲜银行选择了标准三段式的古典主义风格,科林斯石柱犹如挺拔的劲松,撑起了建筑的门庭。横滨正金银行、东洋拓殖银行、朝鲜银行,这曾经代表日本控制东北金融的三驾马车的银行,都无一例外地选择在大广场修建大连分行。不论是出于吸引客户,还是彰显实力的缘故,银行都会选择在城市的黄金地段营业。足见,这座广场在日本金融家心目中的地位。其实在今天,中山广场也是大连金融机构云集的区域。


(朝鲜银行)
   邮便局经营的是邮政业务,递信局经营的则是电报业务。日本递信局,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二层建筑,在星光璀璨的大广场上并不起眼,但它却通过电波和电线,用微弱的嘀嗒声向日本传递着大连的一举一动。
(递信局)
   环绕一周,我把最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和旅馆的身上。拍过了沈阳、长春、哈尔滨的大和宾馆后,我终于在大连见到了这家近代连锁饭店最光彩夺目的表情。这是一座放眼近代中国,都堪称精品的饭店建筑。上海汇中、天津利顺德、武汉璇宫、广州爱群,这代表四大商埠的饭店和她相比,都缺少那份华贵和庄重的感觉。如此品质的一座建筑,让我充满了走进去看看的冲动。
(大和旅馆)




   如果要感受大和旅馆建筑带来的冲击力,就一定要看这张经典的旧照。看上去,它就像一艘庞大的航母,身躯遮挡了整个街区,周围的一切和它相比都是那么渺小。旅馆前立有一尊日关东都督大岛义昌的塑像,大岛背靠大和旅馆,面对横滨正金银行,他就是征服者的代表,那耀武扬威的姿态是对中国的不屑和羞辱。今天,中山广场已经去除了一切关乎日本殖民的痕迹,阳光普照着这里,而不再是日本的太阳旗。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在自己的土地上,不用去顾虑日本军警的枪口恫吓。自由,真的很好。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可不单单是环绕广场的这几座建筑,广场只是一个中心,它辐射到的大片区域,共同组成了近代大连最美的城区。如此看来,中山广场只是大连这多鲜花上的一个花冠吧。

只可惜,中山广场周边已经被现代化的城区蚕食了大部,留存下来的少量建筑已经难成气候,但作为历史的守望者,它们的价值依旧熠熠生辉。

   两座分属不同教派的教堂将耶稣的福音带给了大连。位于玉光街的圣公会礼拜堂,宣扬的是英国国教。因为英日同盟的缘故,英国领事馆成为跻身中山广场的唯一一座外国使馆,不过现已无存。圣公会堂恰好位于英国领事馆扇面所处的区域。层叠的屋顶和高耸的钟楼再配上红色的外墙,在这一刻,宗教仿佛不再神秘。

(圣公会堂)
   这是我见到最漂亮的一座kfc餐厅。曾经的钟楼,由基督教长老会的神职人员敲响。当整点到来的时候,长老会堂与圣公会堂此起彼伏的交响乐肯定是无比悦耳动听的。门前的广告牌上打出了“更爱大连”的标语,这也是我此刻正要表达的心情。
(长老会堂)
   没有上海总行雄踞远东的气魄,没有武汉分行气吞长江的气势,没有天津分行引领北方华尔街的那种气度,三道简单的拱廊,平实的大阳台,组成了建筑最基本的构图,相比那些大手笔,这应当是汇丰这家金融寡头的一件小制作。汇丰银行大连分行任由日本银行在这座城市里呼风唤雨,自己就安静地在一旁观望。这似乎不符合英国人扩张的本性。但细细想来,英国已经在中国赚的翻天了,在大连的低调,看似是忌惮日本的势力或是给日本同盟一点面子,但实则是韬光养晦。不为赚钱,但要赚足吆喝,金子招牌的汇丰深谙此道。
(汇丰银行)
   朝鲜和台湾,一北一南,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相继沦为日本控制的殖民地。朝鲜,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台湾,是日本经略亚太的战略基地。日本对这两地的看重,不单单是出于军事,一个很简单的细节,两家日本殖民地银行的名字就分别取名朝鲜和台湾。在近代中国,朝鲜银行固守北方阵地,台湾银行盘踞南方营盘,看似井水不犯河水,但有一座城市共同拥有这两家银行,这就是大连。我想,这是日本对大连金融市场的一种器重。开在大广场的朝鲜银行明显要比台湾银行拥有更好的经营地段,但台湾银行现代主义的外立面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子。两家银行叫做朝鲜和台湾,不过作为中国人不可被名字混淆,它们与我们的友邦和固有领土无关,透过现象我们要看到浓重的殖民色彩这层本质。
(台湾银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宁老建筑-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
【辽宁老建筑-大連:中山广场建筑群】
老照片:大连·1924年
几经更名的沈阳中山广场(一)
1925年大连老照片,美国人镜头下的历史情景,看下你见过没?
大连老建筑闲谈--003 正金银行大连支店(中行省分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