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迎考秘笈:解答高考题,有时就要跟着感觉走


如果你遇到一道高考语文题,无法用所学知识解答,只能凭着感觉解答,请一定不要生气,也许,你遇到的是一道“神题”。

语感与语境

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不再只关注考查知识,而是注重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很多题目,需要考生跟着感觉走,也就是用语感来判断,在语境中解答

所谓语境,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语言环境。它包括语言自身构成的环境条件(即上下文,又称内部语境);还包括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职业、性格、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和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结合构成的特定情景(又称外部语境);在高考题中,还要注意命题者模拟、创设的具体语境。

可以说,文学语言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与全文融为一体的,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这一个”。考生必须能够通过语感,捕捉语境透露的信息,思考分析为什么是“这一个”。

记得我高中时有位语文老师,如果遇到无法用知识解释的题目,问他为什么要选B,他会说:“因为ACD都不对,所以选B。"呵呵,有时候高考题是不讲理的,它讲感觉,面对这样的题,没有感觉的学生不会做,没有感觉的老师不会讲。

用语境意识解题

那么,在高考试题中,有哪些题目需要重视语境意识呢?

一、选择词句的题目

如2015年山东卷前边的几道题,就将语境意识和词句考查结合得极为完美,堪称“神题”: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群山逶迤,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上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田里。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夜半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园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宏大    沿    亮堂堂

B.宏大    攀    银闪闪

C.洪大    沿    银闪闪

D.洪大    攀    亮堂堂

【解析】这道题正确选项是B。做这道题,不仅要了解词语的含义,还要结合语境做出选择。第一组词语“宏大、洪大”区分相对简单,“规模”只能与“宏大”搭配,这里考查的主要是词语含义的区别。

后面两个词语的选择主要靠语境分析。“太阳每天都沿着梯子”还是“太阳每天都攀着梯子”,从意思上看都是可以的,但前者用“沿着”只是陈述事实,后者用“攀着”则是拟人手法,更有文学味,与整篇文字语境谐调。

最后选项“亮堂堂”和“银闪闪”,选哪个来修饰“梯子”呢?当然哪个也可以,但太阳照在水田上,“亮堂堂”是一定的,“银闪闪”则更有动感。另外,四个修饰语“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金灿灿”最后一个字恰好是“平仄平仄”,“闪”和“灿”又押韵,读起来音韵优美,自然“银闪闪”是最佳选择。你看,语境是多么微妙、多么重要。

2015年高考结束后,我见过不少关于这道题的解析,大多查词典解释一下“亮堂堂、银闪闪”的意义,很少见到说清楚为什么选“银闪闪”的,真是辜负了命题人的一片苦心。

2.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    在梯田里蓄满水

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    蓄满水的梯田

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    在梯田里蓄满水

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    蓄满水的梯田

【解析】这道题答案选D。第一句本体是“咕嘟咕嘟的流水声”,喻体自然应该是“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这样本体、喻体才能谐调。第二句根据后面的“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夜半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判断前面一句的主语应该是“梯田”。

二、文言虚词选择填空

近年来,文言虚词考查题型有所变化,从过去常见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改为“选词填空”。如下面的题目(潍坊2016年5月二模题):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弘图耻 □ 并坐

②武臣何得越职 □ 争之

③及去,遂无 □ 忌

A.与  且  以     B.与  而  所

C.其  且  所     D.其  而  以

如果不考虑语境,上面每一句都可以与两个虚词相配,这就是高考命题的妙处。考生必须依据上下文,运用语感,判断前后词语的关系,从而选出正确的虚词。这种考查方式,从过去考查识记、理解变成考查综合运用,难度加大了。

三、语言运用综合题目

全国卷的语言运用题目考查在语段中补写一句话,这类题目更要注意分析语境。如2015年全国Ⅱ卷题目: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答本题,需要分析文段的语意逻辑关系。该文段细分起来有三层意思,首先总说读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然后分析阅读中的记忆型与批判型的不同特点,再进一步将批判型阅读在当下的可贵性进行延伸强调。

空缺①的前面是“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一句无法作为补写依据,所以要看后面的文字,后面是分述“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补写内容就应围绕对阅读进行分类这样的表达,如“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或“阅读可分为记忆型和批判型”。

空缺②紧接在“它不追求”后面,接下来又有“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根据这样的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空缺应该是记忆型阅读的不值得提倡的表现特点,而这种特点可以从前面归纳出来。根据“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和“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可以得出记忆型阅读应该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阅读,所以“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这样的补写才是比较准确的。

最后看空缺③,它不但与前面“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有关,也与后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意思有关,此处是一种顶真格式,所以补写“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前面接上“质疑”,后面生出“根源”,是比较准确的。

一言以蔽之

总之,创设具体语境,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这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的突出特点,也是体现高考试题的高质量的重要特点。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之外,关联词运用、近义词辨析、词义解释、句意理解等等,无不放在特定的具体语境中动态考查。

说实话,郑老师最喜欢这样的题目,因为它可以使那些语文素养高的同学、那些具有语境意识和语感能力的同学,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我们的信箱:zxsduxie@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得高分不可不突破的100个难点
深度解析 |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中的套路!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湖北)
虚实相生——文言实词与虚词
如何才能做好语文的选择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