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家族“拖累”的寒门学子:当命运不再向上

文/毛毛虫 





前几天回老家,和母亲聊起家常,母亲说表姑家的女儿出嫁了,嫁了个隔壁村的一个小伙,说的时候母亲甚是疑惑和惋惜。


表姑家的姑娘大学毕业后在家闲了两三年,也不工作,也不找工作,就在家里待着。大学毕业不在城市里找工作安家落户在母亲眼里不可思议,母亲之前就和我说过好几次,大学毕业在农村待着,算咋回事啊,大学不是白读了吗?


在母亲眼里,表姑家的姑娘确实是大学白读了,读了大学,没有找到好工作,在农村找了一个普普通通没上过学的青年嫁掉,和不读大学确实是没有什么区别。


和母亲聊完此事,我开始梳理和思考那些大学白读了的青年们和农村的教育问题。


老家坐标鲁中农村,一个400多户,一千多口人的普通村庄。





强子比我大几岁,也比我高两届。当时读了一个专科,记忆里毕业后去了一个星级酒店做服务生,做了大概有个一两年,后来的职场之路就一片泥泞了,我也无从知晓。


听父亲说强子之前做过传销,被人骗过,家里花了好多钱才把他弄出来,后来干过很多工作,但是也没有一个正干的。


这几年一直在家,平时就在家看电视,和大街上的五六十岁的人打牌、打麻将,农忙季节给父母帮帮忙,他母亲在农村集市上卖衣服,他就给母亲帮忙,赶大集。


强子的父亲唯唯诺诺,窝窝囊囊,强子的母亲是个人来疯,神神道道还爱显摆,不会过日子。这样的家庭组合,没有人会为儿子的未来考虑。


强子应该有35岁多了,没有结婚。





大平大我三岁,是省内一所正规的本科院校毕业,当时毕业的时候去的烟台富士康,工科出身去富士康,其实还是不错的。


2008年经济危机,大平被裁员(他家里人说的,也无从考证),然后就从烟台返回老家闲赋在家一年多,后来上海打工、青岛打工,也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还是最最基础的技术员,收入微薄。


大平一波村里读书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各个城市成家立业,大平没有结婚,也没有对象。


大平的父亲糖尿病,冠心病一大堆,数不过来。


不知道大平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鲁刚应该是1982年左右的,鲁刚家在村子里极富知名度,因为他们家是村子里过去的这三四十年里最穷的。


鲁刚上学时学习不错,高考考上了一个师范的专科,当时家里穷,没有学费钱,镇上的民政部门和村里给凑了三四千块钱,让孩子上学去。


当时村里的意见是,无论如何让孩子上学,家里本身父母愚昧无知,孩子读个师范,出来哪怕是再回农村做个老师,也是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


但是鲁刚的父亲不这么想,父亲的观点是,今年学费有了,明年怎么办,还不是一样交不起学费,然后就把这几千块盖了一个小西屋(北方四合院式民居的一间侧房)。


村子里的人都觉得这家人没救了。


后来鲁刚就各处打零工,一塌糊涂。三十多岁的时候找了个媳妇,媳妇家家庭条件不错,在市里做生意,对方两个女儿,所以对鲁刚一家很是照应,给他在市里买了房子。结果鲁刚父母觉得儿子成了上门女婿,最后闹得离婚,离婚后还要把孙子抢回来,说是不能跟着人家姓。


同族的人去女方家要孩子,孩子回来的时候养的白白胖胖,回来没有一个月瘦骨嶙峋,和从柴火堆里爬出来的一样脏的看不出个样子。去帮着要孩子的族人说我们那是去要孩子啊,这不是去作孽啊,说跟着这样的父亲,跟着这样的爷爷奶奶一辈子又毁了。


不知道离婚的鲁刚和孩子将来如何。





赵晔是我的同学,也是我一个远房亲戚的女婿。


我对赵晔的认知停留在初中时代那个腼腆不爱说话,成绩中游的少年。


几年前,他成了我的一个远方亲戚的女婿,我的那个表妹,虽然没读过书,但是也是勤劳能干,在镇上的工厂里每个月有四千多的工资,也算是农村好姑娘。


赵晔专科毕业,那时候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几年,虽说工作不好,但是亲戚说,孩子读过书,有文凭,至少能明事理,不糊涂。所以当时对这门婚事还是很满意的。


但是婚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赵晔不能挣钱。


做过电商,搞过小门头,弄过福利彩票投注站,就是赚不到钱。


后来跟着一个亲戚去上海做装修,一年结束一分钱拿不回来,问他为什么也没有解释,那只有家庭战争了。


表妹在夫妻战争中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赵晔去做装饰,你就是个工人,一天也能挣个两三百块啊,怎么会没有钱,还惨到和老婆要钱花的境地。


赵晔的父亲老来得子,自己本身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法教育孩子,再说年龄也大了,也约束不了赵晔。


听表妹说,那个亲戚不厚道,就是糊弄自己人的钱,赵晔就是傻,分不清个所以然。





描述了这么多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案例。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走过了经济发展的波澜壮阔,几乎所有的人都分享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享受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努力工作,一路向前,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获得物质的回报,就会让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实社会也是如此,让我们很多人实现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盈,阶层地位的迅速跨越提升。


但是我们回头一看,却发现那么多的人被落下了,这种拉下不是一次赛场跑步,某一场次比赛被落下,而是一种看不到前景和希望的淘汰。





如上几个例子,在父母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同龄人中的竞争弱者,但是在那个年代,大家的差距也就是谁家多个电视机,谁家卖了摩托车的差距。


可是领先和落后的效应是可以叠加的,因为自己的竞争力薄弱,因为自己的收入低,因为自己的认识肤浅,会传承到孩子辈上。如果子女们学习成绩差,不读书,走普通农村青年的人生路径我们还不会有太多的关注,可是孩子还能读书,却因为家庭和自己的竞争力薄弱,实现巨大的反差不仅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越发的向下,真的是让这个社会心痛不已。


现在读书无用论时不时沉渣泛起,寒门再无贵子的论调经常又成为舆论头条,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其实不是教育无用,而是不能仅靠教育改变命运。这些已经被家族拖累的青年们如何实现逆袭,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很多农村人认为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就能够实现改变家族命运
一个坏母亲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由和谐走向破败!
在高考路上奔跑的农村孩子
靠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庞众后来过得怎么样?
寒门学子高考713分,被清华录取,没资源没条件的他是怎么成功的
老赖黄淑芬:母亲的层次决定孩子的档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