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猪布鲁氏杆菌病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连载(17)

请点标题下蓝字“康大夫好兽医“,关注微信免费问猪病,执业兽医,10分钟解答。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的特征: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关节炎、睾丸炎和患病动物长期带菌等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该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而感染健康猪。一般为散发性流行,无明显季节特点。

       流行病学


       1.易感性 本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家畜中以牛、猪、山羊、绵羊易感性较高,其他动物如水牛、牦牛、羚羊、鹿、骆驼、猫、狼、犬、马、野兔、鸡、鸭及一些啮齿类等都可以自然感染。实验动物中,以小鼠、豚鼠、鸽和幼猫最易感,家兔次之。


       2.传染源 主要是病畜和带菌动物。尤其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病原菌可随感染动物的精液、乳汁、脓液,特别是流产胎儿、胎衣、羊水以及子宫渗出物等排出体外,通过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和草场的媒介而造成健畜感染。患病公猪的睾丸炎精囊中带菌,随交配或人工授精感染母猪。病母猪流产时,病菌随流产胎儿、胎水和胎衣及阴道分泌物等排出,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而感染。也可通过结膜、阴道、损伤或未损伤的皮肤、自然配种和呼吸道等而侵入机体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


       4.流行特点 一般为散发,接近性成熟年龄的动物较易感。母畜感染后一般只发生一次流产,提示感染即多为初产母猪,流产两次的少见。


       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不同种布鲁氏菌对人的易感性不同。羊种布鲁氏菌对人的侵袭力和致病性最强;其次为猪种布鲁氏菌,尤其猪布鲁氏菌亚种1和亚种3。牛布鲁氏菌病疫区,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低,呈散在发病。患者有明显职业特征,凡与病畜、污染畜产品接触多的人,如牧区牧民、毛皮加工工人、挤奶工人、吃生乳者和科研人员等,其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


       5.发现历史与流行动态 我国在公元708年即有本病流行的记载。在国外,本病1 860年开始发生于地中海,1887年英国DavidBruce医生首先在地中海马尔他岛分离到布鲁氏菌,故而得名。


       6. 潜伏期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后,潜伏期一般为2-3周,最短为3d,长的可达数月。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繁殖障碍,患病母猪正常分娩或早产时,可产下弱仔、死胎或木乃伊胎儿。


       临床表现与感染时期有关,母猪在配种前感染时多为屡配不孕;若初产母猪妊娠时期感染,则表现为流产,有一过性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但无稽留热或波浪热。母猪流产无规律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多发生在妊娠后第4-12周,配种时感染,有的受精后17d即可流产;母猪妊娠后35-40d感染,则在妊娠中后期发生流产。有的在妊娠第二、三周即流产,也有的在接近妊娠期满,即早产。早期流产常不易发现,因母猪常将眙儿连同胎衣吃掉。母猪流产前常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阴道流出黏性红色或黏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在流产后8d内消失,一般产后8-10d可以自愈。流产后很少发生胎衣滞留,但少数情况发生胎衣滞留,而引起子宫炎和不育。还见有皮下脓肿、关节炎或腱鞘炎等,如椎骨中有病变时,还可能发生后肢麻痹。乳猪和断奶猪也可出现脊椎炎、关节炎和滑液囊炎,导致后躯麻痹和瘫痪。公猪出现一侧或两侧睾丸炎、附睾炎、睾丸萎缩和失去配种能力。(人潜伏期2-3周,最短为3d,长的可达数月。临诊表现多样,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和亚急性患者有菌血症,特征性表现为体温呈波型热或长期低热、寒战、盗汗、肌肉或关节酸痛和神经痛等,还可表现全身不适、乏力倦怠、食欲减退、头痛和失眠,很似感冒。患者出现肝、脾肿大及睾丸炎、附睾炎等,孕妇可能流产。有些病例经过短期急性发作后可恢复健康,有的则反复发作。慢性者通常无菌血症,但感染可持续多年。)


       解剖症状(略)

       详情见本文原文网址:http://www.kangdf.cn/question/405606

       疫苗免疫


       我国用于预防猪布鲁氏菌病的是用猪种布鲁氏菌弱毒S2株制成的活疫苗。该苗毒力稳定、使用安全、免疫力好,是我国选育的一种优良布鲁氏菌菌苗。本疫苗适于口服免疫和肌肉注射。


       ①口服免疫:每头猪200亿菌,间隔1个月再口服一次。口服菌苗不受怀孕限制,可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亦可在怀孕期使用。如果猪群大,可按全群猪数计算所需菌苗量,将菌苗拌入水中或饲料中,让全群饮服。如果猪数少,可逐头灌服。在饮服时,不能用热水以免烫死细菌,拌入饲料中时,应避免使用含有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在服菌苗前后3天,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剂饲料和发酵饲料。


       ②注射免疫:每头猪200亿菌,间隔1个月再注射一次。妊娠母猪不宜注射。所用菌应稀释后当天用完。无论猪是口服还是注射,免疫期为1年。本疫苗对人有一定致病力,工作人员在使用疫苗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以防感染。用用具需煮沸消毒。

       鉴别诊断


       猪细小病毒: 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各种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易感。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经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

       猪乙型脑炎: 病原为乙型脑炎病毒,主要以母猪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为特征。本病主要通过蚊的叮咬进行传播,有明显的季节性,8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猪的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大多在6月龄左右发病。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母猪无明显异常表现,同胎也见正产胎儿。公猪除有一般症状外,常发生一侧性睾丸肿大,也有两侧性的,患病睾丸阴囊皱襞消失、发亮,有热痛感,约经3-5天后肿胀消退,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配种繁殖能力。如仅一侧发炎,仍有配种能力。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原为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精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各种年龄的猪发病后大多表现有呼吸困难症状。


       母猪染病后,怀孕前期的母猪流产,怀孕中期的母猪出现死胎、木乃伊胎,或者产下弱胎、畸形胎,哺乳母猪产后无乳,乳猪多被饿死,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死产占产仔数20%。


       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


       哺乳期仔猪染病后,多表现为被毛粗乱、呼吸困难、气喘或耳朵发绀等,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

       综合防治


       1.免疫预防 有计划的进行疫苗接种,菌苗接种只能保护健畜不受感染,并不能制止病畜排菌。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淘汰病畜和菌苗接种相结合。不受布鲁氏菌病威胁和已控制疫情的地区,主张不接种菌苗或不继续接种菌苗。


       2.加强生物安全控制,定期检疫 猪在5月龄以上检疫为宜,疫区内接种过菌苗的应在免疫后12-36个月时检疫,疫区检疫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检出的病猪,应一律焚烧处理。


       3.培育健康畜群 仔猪在断乳后即隔离饲养,2月龄及4月龄各检验一次,如全为阴性即为健康仔猪。


       4.动物布鲁氏菌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淘汰病畜来防止本病的流行和扩散。


       5.流产胎儿、胎衣及病畜粪便等应深埋或生物热发酵处理 病畜的肉应按肉品卫生检验法处理,应彻底消毒污染场地、畜舍、用具等。防止本病传播。


       6.对疫区进行隔离,尽量减少病畜数量,限制流动,如检出病畜过多,可以隔离饲养。专人管理,并有兽医监督。防止人和其他动物感染。


  更多连载文章见:

       猪葡萄球菌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连载(15)

       猪放线菌病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连载(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10个字,教您轻松解决母猪难产问题!
布鲁氏菌病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布鲁氏菌病防治
爱看
养猪老刘的空间 [http://853703121.qzone.qq.co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