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

 

礼节

 

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热情好客,待人以礼,是传统美德。招待来客,惯用三个鸡蛋一碗面,贵客则是四个鸡蛋,出门途中问路,尊称老公公、老婆婆或老乡、老表、表嫂等。人们见面,多握手问好,或互相点头施礼。亲朋好友来家,在门口笑脸相迎,敬茶递烟,或供瓜果品尝,客去欢送,让客先行出门,惯说“慢走’,“过几日再来’,“欢迎常来玩”。宴席茶会,尊客让座,吃菜请客人先下筷,并不断指吃名贵菜。酌酒先酌上席。敬酒先敬来宾,先敬长辈。晚辈在长辈家用膳,晚辈不先进餐,民间手工艺有尊师爱徒的美俗。请木匠、篾匠、裁缝等除三餐正食外,上、下午还供以点心,有的煮鸡蛋面。师徒同席用膳,徒弟给师傅盛好酒饭,让师傅先下筷,荤菜都只动一二下筷子;徒弟吃饱饭不能先放碗,将碗拿在手里,待师傅吃饱后才—同放下起身,吃完饭后还给师傅点火吸烟。师傅真心传艺,一丝不苟。

 

婚嫁酒筵十分讲究礼仪。外甥结婚必请母舅赴宴,且一定要坐上席上位,有几个母舅的由年龄最大的坐上首,再就是细母舅依次坐上,媒人坐上,尊长公坐上。如果母舅未到,席位要空着,别人不准坐。酒毕,母舅不起桌,其他人都不得起桌散席。

 

外甥分家必请母舅,否则,兄弟间的分歧难以决断解决。外甥对父母不孝,打骂父母,母舅视情节轻重,要骂就骂,要打就打,要罚跪就得跪。

 

春节皆大欢喜,即使平日有隔阂不哇事的人家,见面时也笑脸相迎;夫妻不和睦、平常相骂打架的,也有讲有哇,欢欢喜喜。隔壁邻居,虽平日朝夕相见,春节亦以客礼相待。

 

女儿出嫁后第一个春节农历正月初四(今正月初二)。岳母家派人用布轿或土车,把女儿、女婿接回,俗称“接新姑丈”。女婿给大家拜年,并送给近亲每户一个糕点包,俗称“样包”。各家请酒一席,都轮流请完酒了,除了将“样包”给还外,每家还要送一二十个鸡蛋,蛋壳上均涂上红古硃,或送200点茶(糕点)。水北乡丈母家送给姑丈油绞二至六千个不等,叫做“复壁”。有的村,女婿返家后的当日或次日,又把岳母家请过酒的近亲请去,每家去一两人,吃“复壁酒”。

 

送礼

 

婚嫁礼,外甥结婚,外公或母舅必送贺联。外孙女出嫁,外婆或母舅必送衣服或布料,或送钱由外孙女买称心的衣、布,俗称“上轿衣”。内弟结婚,姐夫要送衣或布料,或用钱折,俗称“拜堂衣”。晚辈结婚,长辈送“红包’,俗称“拜见钱”。晚辈出嫁,长辈包“红包”,俗称“上轿礼”或“压袋布钱”。

 

女儿出嫁后第三天,生父或生母必去看望,俗称“闹三’,并送两只火笼(烤火用)、两罐油(擦头发用)等物。女儿出嫁后满一个月,娘家送六盘菜去,有鸡有蛋。其中“荷包蛋”12(表示一年12个月,每月一个),俗称“满月”,送去的莱,都要留一半作为回赠。女儿婚后有孕,娘家备一定数量的蛋、鸡、墨鱼、面条等,送到女婿家去,俗称送嘎嘎()鸡,女婿家以三餐一宿款待,男家的亲朋好友也送鸡、肉、面、蛋等,但数量少些,只宴请一餐。男家要将送来的面煮好,送给全村各户,俗称“送喜面”。分娩前夕,娘家要送去墨鱼和鸡,叫做“催生”。胎儿刚刚出生,娘家和亲友买肉2斤,煎豆腐10挂,给产妇吃,产妇家要办酒回礼。

 

婴儿出生第三天,亲友送礼道贺,主家设宴待客,俗称“三朝酒”,并抱着婴儿说几句吉祥话。婴儿生下满月后,剃去胎发,俗称“剃头脑”,要给理发师傅包“红包”,吃一碗蛋面。亲朋送礼,主家设宴。

 

送黄吉(黄道古口之意),以外婆、舅母为主客,也叫“接外婆”或“当外婆”。第一胎婴儿生下数月(一般半岁左右),外婆要送去鸡412(要退回一半),猪肉若干斤,以及儿童睡觉的摇篮、小蚊帐、小被褥、玩具及鞋帽等礼物。富家还要送银颈圈、手圈、脚圈、9个罗汉(帽子上用);最富人家有送金锁、金圈的。

 

满周岁,外孙满周岁之日,外婆送10个以上蛋、2斤以上面以及寒暑衣服和一把银锁(上铸“长命富贵”或“长生不老”字样)。吃酒前,先放爆竹,外婆便慎重其事地将银锁挂在外孙的颈圈上,俗称“上锁”。意为从此不被妖魔所害,可以长命百岁。

 

送十岁,外孙满10岁之日,外婆送鸡蛋10个以上、粉丝2斤以上,一身衣服,以及鞋、袜、帽等。有的连裤腰带都要送,从头到脚一套,叫做“全新”。有的村,外孙满20岁时,外婆送长褂子一件,毡帽一顶,叫做“弱冠”。

 

送节,每逢端阳、中秋、春节,民间送节之风盛行。当年定婚当年结婚的要“加节”,即定婚的当年,在结婚之前,男方要送女方端阳节和中秋节(水北一带是加送端阳节和年节)。第二年,娘先送女的节(叫“闹节”),女再送娘的节。第三年以后,就是每年女送娘的节了。端阳节,礼品中必有扇子。中秋节,礼品中必有月饼。娘给女送年节,叫“闹年”,年节一般送鸡、肉、糖片、慰劳片、麻糍、荔枝等礼品,女婿给岳父家送节,必备两斤名酒。一九四九年解放后,送年送节的礼品有所改变。除鸡肉外,必备名酒名烟,送年有的用—两百元折购礼物。

 

祝寿,又叫“满生日”、“30不晓,40不知,60煮蛋又杀鸡”。60岁称“寿星”,607080……都要祝寿。民间一般是“做九”,即5960寿,6970寿。7980寿……。女婿给岳父母祝寿,要送猪肉2斤,鸡一只及红烛、爆竹、寿饼,有的还送贺联及衣、帽、鞋、袜等,岳父母俱健在,鞋袜则备双份。送红寿被,以示添福添寿。一九四九年解放后,祝寿礼品主要送寿饼及高质布料或衣服,有的用钱折购。

 

过屋(乔迁)、做屋上梁及丧葬,亲友也要送礼物。上梁时,要把亲友送的糖果、饼干之类的礼物,从屋顶向下抛掷撒发,看者争先抢拾,俗称“抛梁”。近些年来,农村建新房,上梁请酒的排场,较前奢华。

丧葬送礼:已婚女儿必备“三牲”(鸡一只,鱼一尾,猪头一个)一副,寿被一件及香、纸、爆竹等祭品,还有送饼干作祭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传统喜庆习俗
我眼中浓浓的年味
送三旦和满月酒
乡间传统婚礼仪式
苗族婚姻习俗
忆母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