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湖边最小的公园:没来过,就不算来过西湖

郭庄是环西湖最小的公园,环西湖唯二要买门票的公园。

郭庄园小乾坤大,巧借西湖之景,与湖光山色、堤痕船影融为一体。

被中国著名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赞“为海内孤例”。

我在杭州居住了30多年,几乎每年都要来郭庄几次。

最近,因为要拍个郭庄的视频,资料看了些,顺便整理成文。

文末附攻略,希望对您参观郭庄有所帮助。

景观印象

进门就是一堵狭窄的夹墙,典型的儒家文化,不张扬,不外露,先抑后扬。

表现在建筑文化上,同样处处显示出一种含蓄美,含蓄美是中国美学的核心

与苏州比,杭州的私家园林,少了一些纷繁,多了一些闲静。

郭庄更是雅洁有致!古典韵味十足,悠闲安静,四季风景皆不同,让人百看不厌。

就拿被盛名所累的拙政园来说,导游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旅游团,熙熙攘攘几与菜场无异,与园林的私密性,观赏性背道而驰;

倒是郭庄不被太多人所知,是它的幸运,也是游园人的幸运。

园内的小径蜿蜒曲折,不会一眼看到底,儒家文化嘛,永远是低调含蓄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散步在郭庄的青石路上,每一步,仿佛都踩在一首清丽古词的韵脚上。

站在郭庄临水望西湖,但见苏堤长长,轻舟几许,风物何其宜人。

夏日若在此饮茶,湖风拂面,荷香扑鼻,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凭借西湖这个巨大的天然园林,郭庄多了一份其他园林少有的大气。

曲廊环绕于水,叠石临照于水,花木簇拥于水,与曲院风荷景区相连,与西湖山水融为一体。

利用西湖已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升华郭庄自身的格调和氛围。

精致中有大气,既是游园也是游湖,这种体验在众多园林建筑中绝无仅有,独此一家。

空间格局

郭庄整体布局随宜,建筑密度适中,是典型的前宅后园格局。

如上图所示,整个园林的分界线,以两宜轩为分隔,分成“静心居”和“一镜天开”两部分,南面为“宅”;北面为“园”。

南面宅区是整个园林的入口,南面建筑密集,主要用于居家和会客。

其中的“浣池”以自然形态为蓝本,曲折蜿蜒的池岸用太湖石进行堆砌,与苏州私家园林相似。

苏南园林入口同样也设在宅区,通过曲折迂回的廊道,才能一窥其中的园林景观,实现园宅一体的效果。

然而,郭庄毕竟是与众不同的。

以两宜轩为界,南面呈现传统苏州园林的精巧布局,北面则呈现出宁绍之园方正疏朗的感觉。

首先,在平面形式上,不再追求迂回曲折,而是追求空间层次的多变,注重高低错落的变化,两宜轩、如沐春风亭、翠迷廊、迎风映月亭以及最南面的赏心悦目阁,组成了郭庄丰富的布局层次。

其次,镜池是为“园”的中心,但镜池的形状相比浣池较为规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镜池边上的景物,有层次地倒映在水面,水天一色,更显北面“园”区之大气,上升至“理”学境界。

陈从周先生说:“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宁绍之园,其池多方,其景平直。”

方池是为明初江南园林的特点,到了明末,苏南地区受造园名家“以小见大”的审美影响,逐渐转方为曲。然而在宁波与绍兴地区,包括我老家的江南第一家,仍保留了对方池的审美。

郭庄能保留着方池和曲池,兼具众长,且疏密得当,非常难得。

景观由来

这座私家园林,最早的主人是清末民初杭州宋春源绸庄的老板宋端甫,原名叫“宋庄”。

后来,光绪年间宋家败落,宋庄易主,曾抵押给杭州清河坊孔凤春香粉店,后产权又转到福建人郭士林名下。

郭氏祖上名人是唐朝的郭子仪,郭子仪因为平定“安史之乱”,功勋卓著,被封为“汾阳君王”,

后世郭姓都以此为荣,因而把郭庄雅称为“汾阳别墅”。

但杭州本地人,才不管你祖上是谁呢,姓什么就叫什么庄。

西湖的园林被称作“庄”,比如“刘庄”“汪庄”“蒋庄”“郭庄”。

虽属于几手房,幸运的是,从清朝建园至今的100多年里,郭庄既没有经历扩建,也没有经历大幅改造,

原汁原味地保持了原有风貌,成为杭州唯一保存完好的私家园林,被誉为“西湖古典园林之冠”。

景观看点

静心居

静心居,是主人居家会客的地方,也叫堂,是一户人家最重要的建筑。

里面有两幅字比较有意思,上头的匾额香雪纷春,我们看一下落款写着百九岁,看得出来当时写这块匾额的人,是一个109岁高龄的长者——百岁上海南汇老人苏局仙。

下面这一副篆书,落款为顾廷龙,后面还有“写于上海时年八十八”,顾廷龙曾经是上海图书馆的馆长,当时顾廷龙先生请写的时候,是88岁的高龄里,所以静心居的客堂,处处体现了对高寿的夙愿。

我们再来看堂前的月门,这是园林艺术里经常使用的造景手法——框景。

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代表性的造园手法之一。

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你看,先用一堵墙封住我们的视线,然后在墙上挖一个月亮门,通过这个门,框住一幅美景。

简直像一幅画,而且这幅画一年四季都不同,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拍照角度。

景苏阁

郭庄的景苏阁,景苏阁三个字为苏步青写。

月门内外,分别题“枕湖”“摩月”,意境深远。

我们站在矮墙月门内,往外看西湖,近处的荷花,远处的苏堤,宽阔的湖面。

风月三千,月门取其一瓢,框住湖山的四季

当主人走出月门外,到观水平台临湖吟诗时,或与客人在楼上琴棋书画时,

在巨大的天然园林西湖面前,郭庄小巧得让人忽略,但可以借景!

借一汪碧波,借一堤杨柳,借一壶明月,借一片清风。

有了西湖大水面的衬托,郭庄愈加显得雅洁而又富有古趣。

同时也彰显了主人“江海寄余生”、“相忘于江湖”的人生境界。

赏心悦目亭与假山叠石

这有座亭子(也叫伫云阁),为飞檐攒尖四角的木结构。

它站在高处,振翅欲飞,颇具动感。

看亭的名字你就懂了,赏心悦目。人在里面,面朝西湖,春暖花开,当然赏心悦目了。

亭下面的假山矮化、小化,看上去既有高耸的景致和神韵,又具有可攀性。

江南的私家园林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更需要在“以小见大”上做功夫。

园林里有多处湖石假山,玲珑剔透,皆为精品。

最美的假山叠石有五个特点,皱、瘦、露、透、丑。皱是皱皱巴巴的,瘦就是瘦骨嶙峋;漏是漏得下雨水;透是透得过阳光;丑是最高境界,不是真的丑,而是丑的让人欣赏半天还不知妙在何处。

郭庄的叠石艺术,把这5个特点,完美表现,品味高,江南少见。

梓翁亭

必须介绍一下这座亭子,梓翁亭。纪念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叶圣陶题写亭名。

陈从周先生是郭庄的伯乐,因为他一句话,西湖留下了郭庄,得以保存。

40年前,陈从周独自寻访郭庄,见其破败不堪,写了一篇文章《郭庄桥畔立斜阳》发表在《新民晚报》上,文末为郭庄“鸣冤”,提议“落实政策”重修郭庄。

后来,杭州园文局收回郭庄,听从陈从周的建议重修郭庄,负责修整设计的正是陈从周的弟子陈樟德。

之后,郭庄历时三年重修,而先生已年届古稀,仍然十余次亲临此地,与同事及弟子精研细琢,力求极致。

当时对郭庄的保护设计定位多有争议,陈樟德便多次向老师请教。

陈从周说了“去俗存雅”四字,点明了郭庄的保护目标。

在设计时,陈樟德保留了园中树木、山石、雕刻等有价值的东西,拆除了与西湖风景格格不入的办公用房和西洋建筑。

陈从周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他的夫人蒋定,也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表妹。

陈从周先生晚年斋号梓室,自称梓翁。

“梓”字,有木匠的意思,“梓翁”就是老木匠,可见老人家谦逊之极。

陈从周先生撰写的《重修汾阳别墅记》:“园外有湖,湖外有堤,堤外有山,山上有塔,西湖之胜汾阳别墅得之矣…余谓西湖之景,贵在自然,自然之中点笔亭台,借景有方,处处浅画成图,而是园更引湖水入园,临流叠石,曲岸深幽,隐秀也。至于倚阑品茗,景移杯前,得静观之妙。天地间有此明净之境,足留佳客矣!”。

简直是完美总结!老人家还说:“没来过郭庄,不算到过西湖”,可见对郭庄的推崇。

朋友们,可别错过郭庄啊,找个时间,邀朋携友,围坐临风,这清新雅致的安逸,醉了醉了。

实用信息

地址:西湖区回杨公堤28号(卧龙桥旁)

开放时间:8:00~17:00;春节期间开放

票价:10;2023年1月1日~3月31日免费

交通:乘坐公交车到郭庄下车步行约100米;郭庄有一个小停车场,周边几百米内有少许停车场,节假日不建议开车

喝茶:郭庄里的景苏阁是一处茶室,人均70-80,如不急,可以坐下来喝茶赏湖景

参考资料:

《冠绝西湖:浙派园林传统名园之“郭庄”》作者:陈波博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西湖——清代私家园林郭庄(2)
游杭州郭庄(原创)
(1)绕着西湖转一圈【10】——独一无二的郭庄
他家后花园是西湖
多图:郭庄小记
郭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