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苑|亚里士多德怎么看勇敢?




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敢作为一种具体伦理德性,是和情感、行为相关的德性,而情感和行为又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勇敢就是不及(胆怯)和过度(鲁莽)之间的中道。胆怯是缺乏自信,对不该怕的东西也害怕,而且是以不恰当的方式惧怕,亚里士多德承认胆怯是人的自然天性,坏名声、贫穷、疾病、孤独和死亡等都会让人有恶的预感而害怕,但勇敢则意味着不怕。不过,如果一个人信心过度,什么都不惧怕,则是鲁莽。作为一种被认为值得称赞的德性,勇敢在怕与不怕的中间,勇敢者确实也害怕那些超出人的能力范围的东西,但他能因为高贵和完美之故,承担这种害怕。


可见,亚里士多德论勇敢,把中道标准和作为目的的高贵、完美联系起来,提供一个尺度,把勇敢的美德与相关过恶区别开来;而高贵和完美作为目的把真正的勇敢和貌似勇敢区别开来。


首先看勇敢与中道。勇敢在鲁莽和胆怯之间,但这个点具体在哪,不是固定的,因不同的主体、时间、地点及条件而是相对的。一个勇敢的人,以应该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他应有的目的,把握有利时机,做勇敢的事情。动态的勇敢是人们用逻各斯来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使之既无过度,也无不及。


其次看勇敢与作为目的的高贵和完美。亚里士多德分析了貌似勇敢的类型。比如,赫克托尔站在特洛伊城门口,想到阿基琉斯的逼近而感到恐惧,但他想到那样做可能导致羞耻而抵制了想逃跑的欲望。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通过羞耻感以及荣誉的欲求而形成的勇敢最接近真正的勇敢,但羞耻感是德性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德性本身,高贵和完美要高于荣誉。此外,貌似勇敢的发怒行为,如一头饥饿的驴,无论你如何抽打它,它都无所畏惧地继续吃,我们不会说它是一头勇敢的驴,因为它不是出自高贵的动因和根据理性的要求而行动。受痛苦或怒火驱动而冲向危险的行为不是勇敢。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勇敢不是什么而让我们间接理解勇敢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不再像苏格拉底那样去寻找勇敢概念的不变本质,而是将其伦理学建立在对常识的观察上。他剖析日常勇敢概念中的问题,让人们摆脱意见纷纭的成见,去寻找到一套合乎德性的勇敢方法。


当勇敢的德性衰落之时,人们试图回归传统意义上的勇德。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认识忽视了伦理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人们是由于做了道德的行为才成为道德的人,社会的进步、道德的巩固,并不在于简单地回归传统,而在于人们能自觉地践行道德行为。立法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获得从善的习惯,并使他们在本质上获得快乐。伦理德性来源于习惯,伦理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善良的习惯使人向善。道德是习惯的继续延伸。人的理性便会起到指导心灵感应的作用,限制坏习惯的发挥。亚里士多德强调伦理德性的后天培养,一个人不是先有德性再去做有德性的事,而是在做有德性的事中成为有德性的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雷震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报网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 

                      △ 来源:学术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希腊的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思想
亚里士多德论德性的四重统一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常人看不懂,更做不到!
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中庸之道”学说的比较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道德德性与政治德性专题 | 西方古典德性观念的形成及其内在紧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