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教警钟:教授女儿跳楼身亡!爱太多,是伤害?

原题:《不尊重孩子素质酿成的悲剧》

网上看到大连某高校教授刘女士参加工作不久的独生女儿跳楼身亡的报道,不禁唏嘘痛惜,这是一起严重的家教失败的重大悲剧。

刘女士两口子都高智商高学历,丈夫是公务员,身居高位,自己35岁就晋升为高校教授,夫妇俩可谓事业有成,得风顺水。然而优秀的他们偏偏生了一个智力很一般的女儿:一岁七个月时路还不会走,“爸妈.阿姨”之类的话还说不清,智力明显比同龄孩子矮一截。

但要强的妈妈不服输,认为夫妇俩都是高智商高学历的优秀人才,生的孩子怎么会“弱智”呢?不愿承认这个不利的现实。

养育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夫妇俩为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付出的“惨重”代价,确实令人同情,外人难以想象。

下面回放几个他们养育孩子过程中沉重“付出”及女儿“艰难”成长的镜头:

从幼儿园到小学母亲就不断给女儿吃各种“健脑品”,结果女儿不仅没“吃”“智”,身体却早熟起来,四年级时身体就“初潮”;

初中开始就为孩子请各科最优秀的家教老师进行高价一对一全程辅导,母亲坚信“钱和优越的外部条件能改变命运”;

女儿有幸考上了高中,开始分在普通班,跟不上班,班主任怀疑该生升学分数有假,气得母亲要告班主任,一怒之下妈妈通过关系把女儿调到了重点班,为女儿“出了气”;

女儿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与同学比木讷自卑得很,经常“痛不欲生”;

大学毕业后妈妈开后门把女儿安排在沈阳一家最好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然而女儿“力不从心”,因为自己“笨”及合作.动手能力差等原因,被单位冷落,结果“自卑厌世”的女儿写下对不起父母的遗书从21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24岁的年青生命。

一个二十多年来一直被父母包办长大的年青生命就这样悲哀地离开了人世,着实令人惋惜和深思。

生活中,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如果家长本身再是要强的“凤妈妈”“龙爸爸”,这种期盼心理可能就会更强烈,刘女士的悲剧就属这种类型。

刘女士夫妇都优秀不错,他们“强强联合”,骨子里就认为他们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比自己更好,要强和不服输的心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占上风。然而命运就出乎意料地开了他们一个残酷的玩笑:让他们生了一个笨女儿。如果夫妇俩能及时丢下“面子”,正视现实,也许孩子也能因地制宜成长地不错,可悲的是他们不顾实际“强逼霸王硬上弓”,结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方面女儿确实“体弱”没有消化能力,另一方面父母加大要求和“喂养”量,希望女儿快快长胖,结果孩子在无能为力配合父母的情况下“崩溃”了,父母在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精力之后得了个“人财两空”回报,这是一场多么令人悲催的教育悲剧。

父母忽略自己孩子的客观条件和接受能力,硬把自己“一切为了孩子”的向好思想盲目片面地强加给孩子,孩子“被成长”为父母荣辱和利益的工具。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孩子,先天素质是参差不齐的,父母以自己是“龙”是“凤”或别人家孩子优秀作为标准要求自己孩子就得如何如何,是不客观不科学的“武断”自私行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都是欲速不达,严重的造成重大悲剧。

报道中的女儿,先天智力确实存在“问题”,个人兴趣爱好与母亲的要求也不一致,她成长的每一步都体现着母亲“逼”的成分。女儿不能自主,从小到大都是母亲为自己设计好行动路线图,孩子只能严格踩着线走。女儿一路走来,都是被动压抑的,都是替母亲“长”的,丝毫没有自己的快乐和自由可言,这种情况,发展到到一定时候,物极而反,悲剧必然发生。

女儿其实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高中时她在日记中写到:“妈妈,我笨,我成绩不好,我想上职高,将来到养老院工作”;大学毕业同学聚会女儿发言说:“你们毕业意味着你们快乐地走向社会,我毕业就是结束痛苦的学习,这些年来我都是替别人学习”;大学毕业后,被妈妈通过关系安排到妈妈认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交谊合作活动中,别人都阳光灿烂,才艺丰富,自由交流,她登台却木讷无语,不知所措,最后给大家背了首唐诗无地自容地下了台。

女儿活成这样,短暂的生命过程多悲催无奈和可怜,如果女儿多次发出的“务实生活信号”,父母能正视和尊重一次的话,悲剧也不会发生。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荣誉和利益的工具对待,不“优秀”的孩子就难免成为“不争气”的牺牲品。

另外一个问题也值得人们思考:大学生大学毕业往往只是“理论”的毕业,离符合服务社会实践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要成为真正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吃苦耐劳的实践锻炼。

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健康和谐的心理、合作探究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即使踏入社会了,也常常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眼高手低无人聘用,要求过高辞职频繁,埋怨社会不思进取,悲观厌世造成悲剧,这些是刚离开学校的大学生常见的几种情况。

这起悲剧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父母的高压逼迫下,虽然女儿考上了大学,但通观其成长过程,她几乎就是一个被封闭起来成长的“傀儡孩子”,没有实践能力,没有社交能力,没有合作能力,一定意义上讲,她“毕业”就是“碰壁”的开始,“自杀”最终成了被迫选择。

所以,教育子女“因材施教”绝对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更应牢记!(曹永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家教,是一场幸福的婚姻
好妈妈的家教方法,完成教子的“天职”
简洁缕空配色的棒针长袖衫
检查一下你的教育方式对吗?溺爱有时真是软暴力
无需打骂!无需施压!无需请家教!《孩子的说明书》通读3遍,从此孩子教育无难题!
听孩子把话说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