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话老子》连载07期:【天长地久】章

黄晓明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生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解说】

天长地久

第一句话是“天长地久”,白话文就是“天地长久以来就已经存在了”。老子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用意是什么呢?老子他一定是在不断地去观察天地,观察万物,他在观察天地万物的过程当中,他就悟出来很多道理。老子返观天地的用意是什么呢?

老子返观天地,他一个是去观察天地的运作规律,那比如说他会发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他还会发现,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根据他的对天地的返观的认知,他观察到天地是长久就存在的。而我们人类的寿命,最多也就是120岁,两个甲子的天年。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我们人类这个地球,存在时间已经非常长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宇宙已有137亿年左右,地球在48亿年前,它就是个大岩浆。然后,地球曾经有沧海桑田的变化,地球曾经都是大海,在大海里面逐渐孕育了各种生命,在5.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经过了一亿年,到了奥陶纪,那个时候地球上面就有各种各样的高山和大海,等于是火山的喷发加地球的板块运动,在地球上就形成了高山,形成了平原,形成了大海。

比如说重庆有个万盛区,有石林公园,有奥陶纪公园。在石林、在奥陶纪公园,我们都能看到4.5亿年前的鱼的化石。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在四千万年前它灭绝了。然后,逐渐地四千万年前地球的生存环境跟我们现在的地球环境就基本一致了。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大概在200万年前,就能够看到人类在火山灰上的脚印。在10万年前,地球上所有的人类的祖先,智人,他是从非洲走向欧亚大陆,通过白令海峡陆桥,到了北美,再到南美。等于是我们这一支智人的祖先,逐渐地就在地球上的其他人类中存续壮大,且融合了他们的基因。

按照中国口口相传和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伏羲大概在七八千年前,黄帝大概在四五千年前,周朝周文王距离现在是3000多年前,老子、孔子距离现在是2500多年。所以,就老子对天地的认识来看,他至少知道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有几千年到上万年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即使是以这样的一个1万年左右的寿命,那也比我们人类的寿命大概多了100倍。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天地一样长久呢?所以老子经过返观天地,他就有这样的哲思:“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天地为什么能有这样长久的寿命,而且永远不死亡呢?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才能做到长生,永久的生存。”

这句话,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不自生。我们先来理解什么叫做自。自,实际上就是鼻子的鼻,鼻子的初文,这里就是自己的意思。鼻子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它比较大,它比较突出;第二,它是在人的面孔的中间;第三,它是主管呼吸的。现在有些人辟谷,辟谷可以不吃饭,不喝水或者少喝水,他也能够活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把鼻子摁住,不让它呼吸,那可能没有几分钟的时间,生命就终止了。

所以后世就把这个鼻子的鼻这个自,指代自己,把鼻单独造了一个汉字,就是现在的鼻子的鼻;把原来鼻子的鼻这个自呢,指代自己。

那自生什么意思?自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的本能,生命它有一种自己生存的顽强本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来看动物,动物实际上它的父母把它生下来之后,等到稍微长大一点它就不管了,那么这个孩子就要出去自己生存。所以,我们的所有生命都是在自然法则之中,去不断地强化这种生存的本能。

所以我们来看这个自,在《道德经》当中,它就很多,比如说道法自然的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的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的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自朴。成语当中还有自强不息。所以,汉语当中的关于“自”、“自己”,相应的词组就很多。

但是,也要注意这种自己生存的本能,是狭隘的,往往是只考虑到自己,考虑别人比较少,考虑与他人的关系比较少,所以,它带有一定的狭隘,所以往往说叫做自私,只考虑自己。那我们如果只考虑自己,反而不能长久。而天地不考虑自己,不为自己生,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系统是大道系统创生的,那么大道系统之所以创生天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她是为了万物的生存而创造了天地,所有的生命都只有在天地之间才能够生存,才能够进化,才能够发展,我们的人类社会才逐渐地进步,才逐渐地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如说刚刚学过的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天地是对万物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是对百姓的。第6章还学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大道系统始终地在源源不断地、绵绵若存地、用之不勤地给天地系统注入负熵流,来维系它的运作。所以,黄元吉就说:“天地之气,浑浩流转,历亿万年而不敝者,皆由一元真宰默运其间,天地所以悠久无疆也。”黄元吉毕竟是修道有成的祖师,他指出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者,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背后有大道一元的无形推动,所以能够长久。

那么圣人他也悟到了这一点,我们从第5章、第6章可以明确的看出来,圣人能悟到这一点,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者,不光是不自生,它背后还有大道能量、道母的支持,所以它就能够长久。那圣人一定要什么呢?圣人一定要不自生,他才能够得到道母的支持,他才能够长久,这是一个背后隐含的逻辑。

是以圣人

一般白话文就把这句话译读为:所以圣人。但是,我们就要在这里读出来:圣人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和圣人是有差距的。我们叫什么呢?我们叫俗人。圣人是超凡脱俗,他才能进入圣境,成为圣人。

那圣人和我们一般人的差别在哪里呢?从字面上看,圣人是参悟了天地法则,参悟了大道在推动天地的运作,参悟到了天地是道之器。天地是道母创生出来的,为了人类、为了万物而形成的一个天地环境,是不自生的。所以,圣人和我们一般人的区别可以以四点来形容。

第一点,超脱了生命的动物本能

生命的动物本能是自生,生物的动物本能是宠辱若惊,一旦他的生存受到了破坏,他就会辱,他就会惊;一旦有利于他的生存,他就会宠,他就会惊。所以,一般的生命是宠辱若惊,局限在他的生命本能上,因此,他在芸芸众生之中也没有出彩的地方,也没有超脱的境界。

王弼对自生作了一个注解,王弼说:“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矣。”王弼的注解还是非常的精练的。从13章看,圣人已经超脱出了生命本能。13章讲出来了,第一步是认识到宠辱若惊是大患;第二步,从大患到宠辱不惊;最后,就到达了以身为天下的圣境。这是圣人和一般人的差别的第一点,在于他不局限在自己生命的动物本能上。

第二点,思考的时空范围大

一般人的思考范围,他不超出我们的这一生,思考的是我们的这一生的生老病死。那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天长地久,意味着道家高人的思维的特点,在于它的时空范围的广大。从时间上来看,他考虑超出了我们普通人一辈子的两个甲子,120年;从空间看,他不仅仅考虑了我们身处的某个地域,他还考虑了全球,他还考虑了宇宙。所以,他思考的时空范围是特别大的。

一般人思考我们这一辈子,但是从我们生命的生生死死的无数次来看,从我们生命的本原上来看,可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道母当中孕育的。那么,从道母创生宇宙137亿年来看,我们的生命实际上是在宇宙当中飘飘荡荡了无数亿年,最后是藏在冰当中来到地球,然后,逐渐进化到我们现在。  

第三点,思考的人群密集程度大

一般人思考只有自身、家庭以及我们的社区、过去的乡村。圣人已经考虑到了,当人群的交往越来越多的时候,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我们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比如说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还有呢?棕色人种。那么,在这种人的思想差异那么大、利益差异那么大的交往过程当中,它必然会有思想上的冲突。我们是把这种冲突交融,还是激化矛盾呢?我们是和解,还是分裂呢?我们是团结,还是冲突呢?这个时候圣人,或者说国家领导人的心胸,他的思维格局就非常的关键。我们能看到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尤其是大国的领导人,他的言行是非常重要的,他的言行来源于他的内心境界。那么,他的内心境界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有巨大的不同。

第四点、超越了形而下,进入无形的大道世界

更重要的一点,圣人和我们普通人的差别,在于圣人超越了形而下的世界,进入到无形的大道世界。一般人的认知局限在他的自见,局限在他用他的五官七窍来对世界产生认知。五官七窍是外向的,是观察形而下的,那么他的见知也就局限在形而下的视之可见听之可闻搏之可得。但是老子,他是塞其兑闭其门,关闭掉五官七窍,那么自然就从形而下的有形世界,这个万物一定是有边界的、各个不同的世界,跨越了无形的障碍,进入到了无形的大道世界,参悟到了万物一体,参悟到了我与道母之间是有绵绵若存的联系。所以,他参悟到了大制不割,形成一个整体。

所以,通过这四点,他在思辨上与实证上,都超凡入圣了,必然带来他的在行为上的与众不同。这就是圣人。圣人是跟一般人不一样的:既然万物一体没有差别,那么他自然不会去在意自己的利益。

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生存

我们来解读“后其身而身先”。什么叫后?什么叫先?67章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什么叫“不敢为天下先”呢?我们知道圣人是领导大家的,当有了收入,有了财货的时候,如何分配利益?比如说有这么一大锅粥,要能够平均分配这一锅粥给大家喝,该如何分配?圣人是分配利益的,那就必须让大家去先拿,他最后一个拿,这个时候能够做到公平。所以,他就是圣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结果大家反而推举他作为领导,这叫做“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反而能身先。

66章也可以做这个注解:“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什么叫做处前而民不害呢?他在前面,他具有分配利益的权利,但是,百姓并不因此受害,百姓并不因此觉得内心有担忧,害怕他损伤自己的利益。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他自然是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什么叫做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人最大的私是什么?最大的私就是自己的生命,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但是,每一个人可能在他的一生当中,都有可能有这样的一个情况:需要你奋勇向前,需要你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比如说在这个疫情,疫情凸显了人性,考验了人性,当需要医护人员逆行的时候、奋不顾身的时候、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的时候,反而能够得到保存。因为这是真正的无私的,彻底的把生命的最后的一点、最不容易舍弃的“私”,舍弃掉了。这个时候,真正地合于大道了。那现实生活当中,疫情当中我们读懂了很多《道德经》。现在就有这些人,在疫情当中的逆行者,所有去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还有三个中医的院士,仝小林、张伯礼、黄璐琦,他们可以真正说是国士无双。

老子在15章讲“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老子当时的古之善为士者是比老子还要古。当今也有今之善为士者,也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那我相信中医未来必定出真正的大师,因为他经过了生死的淬炼,他的生命、他的精气神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升华。

非以其无私邪

那我们这里要解释什么叫做私。这个私,最早就是去掉禾字旁的那个厶,后来加了一个禾。因为在老子那个年代,民以食为天,人们最大的私可能就是粮食。甲骨文当中的厶,它是一个圆环。《韩非子·五蠹》云:“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他意思就是说人啊,形成了闭环,只考虑自己,没有打开他的内心。那么公和私对,公是什么?公就是上面一个八下面一个厶,这个八它是个字形,意思就平均分配,一分为二。所以公就是平均分配,没有个人私利的意思。

那么什么叫做无私?《礼记·闲居》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就是古人讲的三无私。那么,这无私的意思是为大家做了事情,并不要求有任何的回报,更不用说有自己的私利在。所以这就是真正的无私。

圣人是领导者,我们是普通人,可能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员工,就是一个最底层的工作人员,那我们能不能效仿天地无私,效仿圣人无私呢?我们说可以。只要你为家人之外的人做事情,不要求任何回报,你就是无私。

《礼记》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54章的修身的次第来看:第一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第二步修之于家,其德乃余。那么到了第三步,修之于乡其德乃长,这个时候你开始无私奉献了。77章讲:“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他说,一旦你进入修之于乡,开始有多余的精气神,开始有多余的时间、财货,你可以去奉献自己的有余的东西的时候呢,你就是无私,那么你就合于大道,那么你就是道者、有道之士。

无私合于大道,那么合于大道会有什么景象出现呢?第7章放在第5章、第6章之后,它是有道理的。

第一,与大道,道母之间的绵的通道彻底打开了,那么大道就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注入大道之精、大道之信。

与天地呢?与天地合其德,所以,也一样能够得到天地的关照。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地能量合于你的身心,逐渐与天地的通道“中道”它也就形成了,这就是第5章讲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中道。

与他人呢?与他人的这种联系逐渐地建立,当你成为圣人的时候,你就有一个慈的通道。有天地能量,有大道的精信,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当中,内心的心灯就点亮了。同时,顺着我们和他人的这种连接,就可以去一个一个的点亮他人的内心,恢复他人内心的光明。

我们和大道有绵的通道,和天地有中的通道,和他人有缘、有慈的通道,那么这就形成了一个大制、整体,叫做大制不割。

故能成其私

最后,这叫做首尾呼应。圣人的私是什么?每个人的私、圣人的私都是与天长地久类似,就是长生久视,就是复归于朴,就是深根固柢,就是死而不亡者寿。

那这个过程是什么呢?在为他人无私奉献的过程当中,就逐渐地少私寡欲,逐渐地内心慢慢地开始敞亮,逐渐地把我们跟道母本来相通的、自己的内心被私欲堵住的这一头疏通了。那么我们就自然就跟道母逐渐相通,道母通过绵的通道,我们回顾第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道,就像水一样的通过这个管道,通过这个绵的通道,流向我们的心神。

今后会学到第10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会学到19章,有了这个道母的涤除之后,逐渐就会见素,现出我们的生命底色,看到我们在大道母亲的玄牝当中孕育的最本来的面目、最初始的样子、最没有染着的本色,自然就逐渐地抱住大道,源源不断地得到能量信息。那么,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越无私越沟通,越沟通精力越来越充沛,行动力越来越强。55章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行动力很旺盛,精力很充沛。其中呢,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1章讲“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那么大脑里面涌现出来的真知就越来越多,我们可能在人间会越来越明白。如果你从事科学工作,你会越来越有灵感,越来越有新的科学构思出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突破。

59章讲“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什么叫做深根啊?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意味着对大道的感应越来越深,扎到了大道源的最深处?那什么叫做固柢,固柢就是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

那么在你人生当中,你一定会精气神很饱满,智慧很高,又得到大家拥护支持,33章讲“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那么你的精神会长存于天地之间,甚至会重新地回到我们的最初始的本源,大道的内部。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这句话它是一个自然法则,它是一个客观规律,本质上还是认知到达一定高度,就没有了物我的差异和矛盾、没有了对待的这么一个自然结果。一般人的境界不够,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他就把老子的伟大思想、圣人的哲思拉低到他的内心境界,就把老子的第7章变成了老子的阴谋论。我们说这完全是唯心示现。

【总结】

中心思想

第7章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长生久视。很简单,成道的诀窍:无私,无私诀。

知识点

第一,什么是无私?

第二,这一章的名,在于自。自生、自化、自正、自见、自朴、自然,在读《道德经》的时候,要注意到跟自有关的名词。

章序

第6章讲人与大道之间有绵的联系,第7章就讲如何恢复跟道母之间的绵的联系呢?就在无私。而无私具体就表现在: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做到了,你就是无私。

定位

这一章在全文当中的定位就非常的重要。我们学完81章5000言,最终是要复归于大道。那具体有什么诀窍呢?一言以敝之,第7章讲的无私是老子全文的终极关怀的目的,复归于朴的诀窍就是无私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释微》——第七章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
道德经圣解(二十一)
老子“爱”之 “大道”、“仁慈”、“正义”与“和平”四义
【开讲了】 温健康一日一课: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