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慧娟教授:肺癌免疫治疗与精准治疗

丁香智汇

中高级医生的学术加油站

关注

《智汇周刊·肿瘤》目录

· 临床 | 王慧娟教授:肺癌免疫治疗与精准治疗

· 药物 | 印度版分子靶向药,到底靠谱吗?

· 治疗 | 癌性肠梗阻:技术、情感和希望的博弈



2018 年 ASCO 第 54 届年会于 6 月 1~5 日在芝加哥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 32,000 多名肿瘤专家汇聚一堂。今年会议的主题为「传递发现,扩展精准医学领域」


与会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王慧娟教授接受了丁香园的采访,围绕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免疫治疗以及精准治疗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解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篇章


王慧娟教授指出,2018 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迅速,几项重要研究的结果相继发布,这可能会对今后的研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亮眼的当属 Impower 131 研究、KEYNOTE-407 研究和 KEYNOTE-042 研究


Impower131 和 KEYNOTE-407 研究均关注晚期肺鳞癌的 PD-1 联合化疗的结果,其中 Impower 131 研究和 KEYNOTE-407 研究选择 PD-1 或 PD-L1 抑制剂联合紫杉醇 + 卡铂或白蛋白紫杉醇 + 卡铂作为研究药物。 


而 KEYNOTE-042 研究不仅纳入了肺鳞癌的患者,还有部分肺腺癌的患者入组。


此外,该研究还要求患者做 PD-1 的检测,在 PD-L1(TPS)≥ 1% 的患者中比较 Keytrude 和标准联合化疗的疗效,根据组织学类型不同,选择培美曲塞合并铂类的方案或者选择紫杉醇合并铂类的方案。 


目前这三项研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的研究结果,这预示着今后极有可能将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纳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针对 EGFR 突变人群的应对策略


针对 EGFR 突变的人群,王慧娟教授认为 ARCHER 1050 研究是里程碑性事件,该研究是第一个头对头比较二代 EGFR-TKI 阿法替尼和一代 EGFR-TKI 吉非替尼的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二代药物 PFS 和 OS 均优于一代。


此外,还有三项研究 JO25567、NEJ005 和 NEJ026 值得关注,其中 JO25567 研究的 PFS 获得了阳性结果,但根据今年会上的报道,两组间 OS 结果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而 NEJ005 和 NEJ026 研究都是 TKI 联合化疗或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目前报道的 PFS 结果都为阳性。 


王慧娟教授还指出,对于 EGFR 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何细化人群以及如何优化治疗方案将会是未来一个重要的问题。



免疫治疗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添砖加瓦」


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IIIa 或 IIIb)约占整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1/3,研究表明在单纯进行常规的同步放化疗后巩固治疗不能让这些患者更多受益,我们亟需引入新的治疗理念。 


在去年的 ESMO 年会上,Durvalumab(Imfinzi)的 PACIFIC 研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该试验对于 III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之后没有进展的患者,给予 PD-L1 的单抗 Durvalumab 来进行维持治疗。


结果发现,维持治疗组比单纯的放化疗组 PFS 值提高了近 3 倍,延长了近 11 个月(5.6 个月至 16.8 个月),这是既往的研究中未曾出现过的结果。 


而今年在 ASCO 年会上,Keytruda 相关的研究也给我们展示了很好的成果,在 III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同步放化疗之后接受 Keytruda 治疗的患者,PFS 可以达到 15 个月左右。 


未来对于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之后,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巩固治疗可能是比较好的策略。


根据某公司在其官网公布的数据,目前经过这套治疗方案后的 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20%,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精准治疗是肺癌诊疗的重中之重


王慧娟教授表示,目前在国内,我们对于肺腺癌的患者一线检测 EGFR 和 ALK 融合基因已经写入指南。


但因为地方经济差异、医院规模及设备等客观因素,精准检测和治疗还不能全面开展,导致很多患者并不能享受到其优势。 


此外,今年是中国免疫治疗的元年,因为纳武单抗和 Keytruda 将在今年于中国上市。


未来对于免疫治疗的患者,尤其是一线治疗的患者,如何进行 PD-L1 的检测和肿瘤突变负荷的检测,患者是否能承担其产生的费用,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因此,未来我们需要去开发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加简便、经济适用的检测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把精准治疗的理念在全国进行推广,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能够从精准治疗中获益。


过去的一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硕果累累,免疫治疗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如何更好、更合理的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精准治疗的优势,令患者可以切实的从中获益,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编辑|诗曼、宇萱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panda_wqy」

《智汇周刊·肿瘤》目录




印度版分子靶向药,到底靠谱吗?

点击图片,立即阅读


癌性肠梗阻:技术、情感和希望的博弈

点击图片,立即阅读


文末二维码,是为了方便你找到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阳性,PD-L1表达也很高,应该选EGFR抑制剂还是PD-1?
【CAR-T成功缓解】免疫疗法请重点关注CAR-T!(附成功案例)
国际国内篇|PD-(L)1药物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2019最新肺癌治疗大全
深度解读:2018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
快速掌握!NCCN非小细胞肺癌更新亮点(2020.v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