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借助于免疫组化的分子诊断(2)
  实体型肿瘤的分子诊断:
  癌基因激活:易位;扩增;点突变激活。
  抑癌基因沉默或缺失:缺失;功能性突变丢失;高甲基化。
 
  肺癌EGFR突变:
  约15%的高加索人肺腺癌存在EGFR突变;
  约50%的中国人/东方人肺腺癌存在EGFR突变;
  EGFR突变可提示能否使用抗EGFR药物治疗,如吉非替尼。
  已有突变特异性抗体针对最常见的两个EGFR突变:L858R突变,外显子19缺失突变(对15-bp缺失尤其有效)。
  使用突变特异性抗体的挑战:脱钙标本;标本中缺乏肿瘤细胞。
 
  肿瘤的BRAF突变:
  大部分BRAF突变位点都是V600E。
  包括下列肿瘤:
  1、黑色素瘤(40-70%);
  2、乳头状甲状腺癌(~60%);
  3、结直肠癌(~10%);
  4、毛细胞白血病(100%);
  5、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埃德海姆病(50%);
  6、后肾腺瘤;
  7、其他肿瘤,如肺癌,卵巢癌(特别是低级别浆液性腺癌),结肠癌。
 
  BRAF V600E突变的特异性抗体:
  1、最常用的克隆:VE1;
  2、大部分研究认为BRAF免疫组化检测与BRAF突变有很好的相关性。
  3、对垂体肿瘤无意义:即使无BRAF突变,免疫组化也经常阳性。
 
  IDH1/IDH2突变:
  1、70%-80%是在IDH1基因的132号位点产生错义突变。其他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等,突变发生在IDH2基因的R172及R140位点(<5%);
  2、突变也可发生于:髓系恶性血液病(5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20-45%),软骨肉瘤(40%);肝内胆管癌(25%)。
 
  肿瘤中的特殊基因突变:
  1、某些肿瘤在发生过程中存在特殊的基因突变。
  2、这些突变有时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确定,有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3、如:β-catenin基因突变(蛋白质异常定位);P53基因突变。可用特异性突变抗体来识别突变。
 
  β-catenin基因突变:
  β-catenin基因突变发生在下列疾病:
  1、甲状腺乳头状癌,筛状桑椹状亚型;
  2、颅咽管瘤;
  3、胰腺的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4、鼻腔血管外皮细胞瘤;
  5、淋巴结的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
  6、其他肿瘤,如性索肿瘤等……
  β-catenin基因突变或Wnt信号通路(如APC)发生在:结直肠腺癌;纤维瘤病。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定位反映基因突变:
  1、β-catenin蛋白正常状态下定位于细胞膜;
  2、β-catenin蛋白的异常核定位提示Wnt信号通路或β-catenin基因突变。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核定位提示:
  1、鉴别结直肠腺癌与卵巢、子宫及膀胱来源的腺癌;
  2、鉴别纤维瘤病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
  3、确定甲状腺筛状-桑椹状亚型乳头状癌的诊断;
  4、确定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缺乏特异性标记)的诊断;
  5、指导诊断鼻腔血管外皮细胞瘤;
  6、指导诊断淋巴结的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
 
  在甲状腺筛状-桑椹状亚型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1、散发;
  2、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甲状腺肿瘤可能是未确诊的FAP的首发症状。
 
  TP53基因突变:
  1、TP53基因突变常见于多种肿瘤,但一般为进展期事件;
  2、然而在某些肿瘤中也可以是特异性病变或早期事件,故而也可以指导诊断或分型;
  3、文献报道T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表达关系不明确;
  4、然而某些情况下p53免疫组化标记是有意义的,如:广泛强阳(突变后的蛋白稳定性增强);或完全丢失表达(突变影响了蛋白的抗体结合位点)。注:必须有合适的内参照。
 
  p53免疫组化标记应用举例:
  1、子宫腺癌:浆液性癌(弥漫强阳)vs子宫内膜样癌(阴性或弱阳)vs透明细胞癌(补丁状中等强度表达);识别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弥漫强阳);
  2、诊断浆液性输卵管上皮内癌(STIC);
  3、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发育不良(常弥漫强阳)vs散发的腺瘤(常阴性或弱阳);
  4、由良性或低度恶性赘生物发展而来的高级别肿瘤,如: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去分化腺样囊性癌。
 
  E-cadherin在乳腺小叶癌中的定位:
  1、E-cadherin表达丢失(由于基因突变或缺失)是乳腺小叶癌的典型特征。
  (1)浸润性小叶癌vs浸润性导管癌
  (2)LCIS vs DCIS vs 小叶增生
  (3)多形性小叶癌
  2、约10%的小叶癌E-cadherin阳性,可能因为某些错义突变还是具有完整的抗原决定簇。
  3、p120-catenin蛋白的弥漫胞浆表达(而不是胞膜表达),提示E-cadherin蛋白功能障碍,可联合E-cadherin使用。
 
  恶性横纹肌样瘤及相关肿瘤:
  1、hSNF5/INI1基因(22号染色体长臂)的双等位基因失活(突变或缺失)是肾及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的特征性病变;
  2、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也存在该分子改变;
  3、INI1免疫组化标记(缺失)与分子改变对应得很好。
 
  INI1表达缺失的肿瘤:

 
  梭形细胞脂肪瘤和多形性脂肪瘤:Rb表达缺失(Rb基因13q部分丢失)。
 
  GIST基因突变:

 
  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
  KIT突变:所有结构域;形态学经典;KIT+,DOG1+;对伊马替尼敏感(外显子9, 800 mg QD);
  PDGFRA突变:胃或胃肠道外;上皮样,黏液样,多核细胞;横纹肌样;KIT -/+,DOG1+。
 
  琥珀酸脱氢酶缺乏型GIST:
  1、“儿童型”经常<20岁;
  2、7.5%的胃GIST;
  3、男女比例2:1;
  4、经常多发或多灶性;
  5、丛状或多结节状生长方式;
  6、上皮样,恶性;
  7、有脉管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倾向,但长期生存率较好;
  8、对伊马替尼耐药;
  9、KIT+,DOG1+。
 
  GIST不同基因型的免疫组化表现

 
  遗传性副神经节瘤中SDHB表达缺失:
  1、最多有30%副节瘤或嗜铬细胞瘤为遗传性(如SDH基因突变;神经纤维瘤病I型;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II型;VHL综合征);
  2、SDHB表达缺失对于识别这一组疾病很重要;
  3、但是检测这些潜在的基因改变既昂贵又费劳力。
 
  林奇综合征:
  1、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包括:MLH1,PMS2,MSH2,MSH6;
  2、发生于癌症的早期,及腺瘤的进展期;
  3、发生于近端结肠(右半结肠);
  4、同时及异时多发癌症的发生率增高;
  5、结肠外的癌症:子宫,卵巢,胃,上泌尿系统。
 
  微卫星不稳定(MSI)是林奇综合征的特征:
  1、1997年发现了5个微卫星不稳定的标记物;
  2、MSI-H:≥ 2个标记物;
  3、MSI-L:1个标记物;
  4、MSI-稳定:未检测到改变。
 
  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异常:
  1、评估MLH1,PMS2,MSH2,MSH6的抗原表达;
  2、间质细胞可以作为内对照;
  3、MLH1-PMS2形成异源二聚体,MLH1是必须的(即:MLH1可不依赖PMS2而独立存在,但PMS2必须依赖MLH1而存在)。
  4、MSH2-MSH6形成异源二聚体, MSH2是必须的。
 
  MLH-/PMS2-:
  1、MLH1蛋白缺陷;
  2、70-90%是由于MLH1启动子甲基化(BRAF V600E突变;MLH1启动子甲基化);
  3、10%由于MLH1胚系突变。
 
  MLH+/PMS2-:
  1、PMS2蛋白缺陷;
  2、PMS2胚系突变;
  3、不常见的有:MLH1的非截短错义突变或非编码区的突变导致蛋白功能缺失。
 
  MSH2-/MSH6-:
  1、MSH2蛋白缺陷;
  2、MSH2胚系突变;
  3、不常见的有:EPCAM(TACSTD1)上游突变,导致MSH2启动子甲基化,基因沉默。
 
  免疫组化筛查林奇综合征优点:
  1、敏感性83%,特异性89%;
  2、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比较合适;
  3、帮助识别突变的基因,指导胚系检测;
  4、检测MSH6突变,比MSI更敏感。
 
  免疫组化筛查林奇综合征缺点:
  1、并非所有突变都引起抗原丢失;
  2、其他潜在的MMR致病基因也有可能存在,如MSH3,PMS1;
  3、免疫组化结果很难解释;
  4、小活检标本存在抽样误差。
 
  PCR检测MSI筛查林奇综合征优点:
  1、敏感性不稳定:MLH1及MSH2(80-91%),MSH6及PMS2(55-77%);特异性为90%;
  2、MMR系统的功能分析包括但并不局限于MLH1,PMS2,MSH2,MSH6;
  3、PCR可以识别有缺陷的,但具有保留性抗原的MMR;
  4、MSI-H容易识别并且重复性高;
  5、实验室研究人员就可以报告结果。
 
  PCR检测MSI筛查林奇综合征缺点:
  1、仪器更加昂贵,并且需要专门的技术;
  2、胚系MSH6突变可能不表现为MSI-H:MSH2/MSH3功能冗余。
 
  结论:免疫组化以及MSI是值得推荐的。
 
  胚系突变检测:
  1、将MMR相关基因及上皮特异性粘附分子(EPCAM)的所有外显子及内含子序列测序;
  2、PMS2有很多同源假基因:特殊定位;长片段PCR扩增;
  3、MLH1和MSH2大段丢失: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肿瘤遗传风险评估——林奇综合征篇
肿瘤
NCCN结直肠癌遗传高风险评估指南2020.1版(2)
MSI详解
病理干货 I 深度解读林奇综合征筛查与诊断
最新文献快递丨使用风险评估标准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筛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