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过年啦,看一看应景的《岁朝图》

原文节选自聂鑫森《中国老画题》之《岁朝清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它描写了古代迎新送旧的欢乐景象。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贴春联,把春节的氛围营造得浓浓的。

诗中的“元日”,即元旦。不过,“元日”在古代是指农历年的第一天,即我们常说的大年初一。新年也称作“元旦”,这是一年岁月新的更始。又因它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这一天也称作“三朝”。

清 姚文瀚 《岁朝欢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墨客在这“岁朝”的日子里,自有其闲情逸趣,他们往往在案头摆上古瓶古尊古盆,在里面插上时令花草,再配以应节的吉祥物件,以表达迎春赞春的美好心情。在历代的诗画中,称之为“岁朝清供”,说得通俗点,即是一种以插花艺术为主体的环境艺术。

宋 赵昌 《岁朝图》

在我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六朝,盛行于盛唐,普及于明清。《南史》中说:“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插花艺术先萌生于佛寺,以后便熏染到宫廷和民间,渐渐成为一种风气。而文人墨客更是津津乐道于斯,讲究情趣,营造意境,并出现了许多专著,如明代袁宏道的《瓶史》、张谦德的《瓶花谱》等等。袁宏道有一首《戏题黄道元瓶花斋》的诗,可见出当时插花时尚的风行。

“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仿佛杨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佚名 《宋人人物图》 士大夫书斋里的插花

雅室清供,因不同的时令而异。岁朝清供自然供奉的是冬末春初的花卉,配以最能表现此时节令的物件,参差列于案头,营造出送旧迎新的祥和欢快的气氛。

宋 李嵩 《花篮图》

明末清初的董小宛,对于岁朝清供煞费苦心。冒襄的《影梅庵忆语》中记叙她在梅花含蕊未开时,先去看到枝条的横斜与案几上的花架是否相配和谐;或者隔年先将梅枝修剪适宜,到来年花开时采下供入瓶中。

岁朝清供的植物,除梅之外,还有菊、竹、松柏、水仙、山茶等,都是傲雪凌霜的斗士;所用器皿,除瓶之外,还有盆、盅、尊、盘等;所配的物件,更是繁多,文房四宝、灯盏烛台、菜蔬果品、爆竹花炮、书画玩具……既表现节日气氛,又表现主人的意趣心迹。

清 赵之谦 《岁朝清供图》

历代画家对于“岁朝清供”这个专题,十分珍爱,不惜屡屡绘之。周瘦鹃说:“这个专题,名家作品很多,都是专供春节张挂的。我也藏有清代计儋石、张猗兰等好几幅,所绘花果中,都含有善颂善祷之意。”

清 郎世宁 《岁朝清供》

清 高凤翰 《岁朝清供》

现代 王雪涛 《岁朝图》

宣统年间上海文瑞楼刊行的《吴友如画宝》中,画家吴友如画了许多的四时清供图,反映了一种民俗的真实。在他的岁朝清供图中,或以梅花、茶花、水仙为“岁寒三友”,或以茶花、桃花表现“幽斋春色”,或以水仙、牡丹比喻“玉堂富贵”,那些种花和插花的盆、盎、瓶、尊,古拙浑厚,造型十分漂亮,体现了优雅的文化底蕴。

清 永瑢(款) 《岁朝清供》

吴昌硕也是画岁朝清供的高手,他在“携梅小姐索画于沪”中,画一高颈瓷瓶中插一枝老梅,瓶旁置一盆灵芝菌,再配上一棵白菜和两只萝卜,体现“平安吉庆长寿”的意思,实在是妙不可言。还有一幅《梅稍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画一枝墨梅,配一茶壶一茶杯,透出一种雅趣。

吴昌硕《岁朝清供》

白石老人的岁朝清供图,更多地表现世俗生活中的美感,充满着浓郁的平民化的意味。他的《岁朝图》,画一瓶中插一枝牡丹,配以大红灯笼、花炮、爆竹、辣椒、酒瓶、酒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在另一幅《新喜》中,古瓶中插两枝红梅,配以酒壶、酒杯、丹柿、爆竹,活生生一派春节气氛。在1945年他作的一幅画中,岁朝清供的不是花,不是瓶,不是蔬果,而是一串裹着红黄纸的圆滚滚的花炮,分成两排,用引线穿连起来,占据着画面的中央位置,真可谓匠心独运,为他人之不敢画。

齐白石《新喜》

齐白石《福并岁朝来》

岁朝清供图,中国人春节景象的浓缩,龙的子孙文化心态的独特表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岁朝插花,招祥祈福迎新年
来年需做的雅事,快点学起来!
高雅的岁朝清供|国学|文人
岁朝清供传祝福
清供无尘岁朝春
花事,中国人的审美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