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九十九篇《东方之日》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东方之日


  
  [诗经·国风·齐风]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作品介绍]

《东方之日》,《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五句。这是反映男女幽会的诗。两章诗写一位颜色皎洁如日月的美丽姑娘,多次主动前来找“我”欢会,表现了对情爱的大胆追求。


[注释]

姝:貌美。

履:同蹑,放轻脚步。即:通“膝”,古人席地而坐,安坐则膝在身前。

闼(tà 榻):内门。

发:走去,指蹑步相随。一说脚迹。

[译文]

太阳升起在东方。有位姑娘真漂亮,进我家门在我房。进我家门在我房,踩在我的膝头上。

月亮升在东方天。有位姑娘真娇艳,来到我家门里边。来到我家门里边,踩在我的脚跟前。


[赏析一]     

此诗《毛诗序》以为意在“刺衰”,说:“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谋玮诗故》以为意在“刺淫”,说:“旦而彼姝人室,日夕乃出,盖大夫妻出朝,而其君以无礼加之耳。”牟庭《诗切》以为意在“刺不亲迎”,说:“刺不亲迎者,言有美女光艳照人,不知何自而来,如东方初出之日也。”虽然见解不同,但大都承认诗的基本内容是关于男女情事的。兹视之为一首回忆与女子幽会的情诗,而不取“刺”的臆测。

两章诗首句,毛传以为“兴也”,季本诗说解颐》以为“赋也”,严虞惇读诗质疑》又以为“比也”;除此还有“兴而赋”、“比而赋”等不同说法。这两句是含有象征意义的起兴:诗人早晨面对初升的旭日,或晚间仰望刚起的新月,都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艳丽而热烈的朝阳,皎洁而恬静的月光,多么像他那位艳美而温柔的情人啊。她对他的追求是那样大胆热切,又充满着柔情蜜意,竟不顾一切自荐枕席,男欢女悦。因此,每当日出东方,或月上梢头,“彼姝之子”的形象总不免在他心中盘桓,情意缱绻,朦朦胧胧,仿佛她“在我室兮”。两章的二、三两句承接自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滋华斯说得好:“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的情绪。”(转引自朱光潜《诗论》)此篇作者正是有感于朝阳、明月而沉浸在甜蜜的“回味”中,由此激起了难以压抑的爱的狂潮,竟脱口而出透露了他与她幽会的隐私:不仅说出了情人在他的卧室内,还情不自禁地描述了他们亲呢的情景——“履我即兮”、“履我发兮”。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叙述是带着颇为得意的幸福感的,读者能触摸到他那颗被爱情撩拨得激烈跳荡的心。正因为如此,所以十句诗中竟有六句有“我”字,自我矜喜之情溢于言表。此诗格调粗犷而不轻薄,俏皮而不油滑,体现了古代情歌质朴的本色。

这首诗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美貌,对后世诗文创作有明显影响,如宋玉神女赋》形容神女之美:“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又曹植洛神赋》写洛神似见非见“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而远处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类似写法后世更多。不胜枚举。

此诗押韵有其特色,每章皆是一、三、四、五句押韵,并且都与“兮”字组成“富韵”,三句与四句又是重复的,音节舒缓而绵延,有着流连咏叹的情昧。全诗八个“兮”字韵脚,《正韵》称为“联章韵”。


[赏析二]

原文: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译文:东方的旭日呵!那姝丽的人,在我的住屋啊,在我的住屋呵,踩了我的膝呵!

东方的明月呵!那姝丽的人,在我门屏之间的闼呵,在我门屏之间的闼呵,踩了我的脚啊!

重点字的解释:

(1)姝:貌美 《说文》:姝,美也。 《郑笺》:“有姝姝美好之子,来到我家。”《静女传》:姝,美色也。

(2)履:同蹑,放轻脚步。即:相就,接近。一说脚迹。杨德庆在其文中也说到:“履,毛亨释为礼,近人很少采用。朱熹释履为蹑,释即沿用郑玄为就,又为迹,‘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 杨树达《小学述林》卷六:“古人席地而坐,安坐则膝在身前,故行者得践坐者之膝也。”

(3)闼(tà 榻):内室。 《毛传》:“闼,门内也。”《释文》引《韩诗》说:“门屏之间曰闼。”颜师古注,闼,宫中小门也。《尔雅》,宫中小门谓之闱,与闼为内门,义正合。

(4)发,毛亨释为行,朱因之,注‘行去也’发:走去,指蹑步相随。一说脚迹。

     古人对诗旨的阐述:

(1)《诗序》:“《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韩诗章句》:“诗人言所说者,,颜色盛美,如东方之日也。”(见《文选》宋玉《神女赋》注、颜延之《秋胡诗》注、曹植《美女篇》注、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诗》注)房瑞麓按:此括号内小字注释为李氏增补,稿本无。房按:此亦思贤之诗。“彼姝者子”,《干 》以指贤者,岂男女情欲之诗乎?

(2)孔颖达《正义》,刺齐哀公也。

(3)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刺齐襄公也。

(4)三家也同意《诗序》说,认为《东方之日》,是男女淫奔。

(5)欧阳修解情诗只断《东方之日》和《陈·东门之枌》二首为淫,王质虽以男女爱情为过,但他认为涉淫者只有《齐风·东方之日》一首,而朱熹却将情诗与“淫”划了等号。

(6)朱谋玮《诗故》以为意在“刺淫”,说:“旦而彼姝人室,日夕乃出,盖大夫妻出朝,而其君以无礼加之耳。”

(7)牟庭《诗切》以为意在“刺不亲迎”,说:“刺不亲迎者,言有美女光艳照人,不知何自而来,如东方初出之日也。”

本人的观点:

首先,综合上述各家之说,可见,《东方之日》刺衰之说有其道理之处,只是我们并不能确定所刺何人。我个人不否认刺衰之说,本来民众的生活风貌反映的就是一种社会风气,很多研究《东方之日》的学说,把焦点聚集在“闼”字之上。关于“闼”字的解释前文已有几种,因此,一般人都把此诗理解为是宫中人所作,是写宫廷生活的。

其次,《三家诗遗说》(清·冯登府撰,房瑞麓·校注),此亦思贤之诗。《诗经研究反思》(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第181页):《毛传》、《郑笺》和《诗序》说诗的最基本特点亦即它们的最大缺点,就是将“三百篇”特别是将情诗作为政治诗的工具,不顾诗歌艺术的根本特征,随心所欲地加以穿凿附会。显然,房校注本就是把《东方之日》政治化。

最后,对于刺衰之说,《诗序》的解释,我认为就当时作者而言,这种猜测的可信度较小。我个人偏向于男女情爱之说,是一首以男子回忆口吻写一男一女幽会之事。这是一种真实情欲的表达,只是以男子的口吻来表达,显出女主人公比较浪荡而已,即一般的男女淫奔,但其实从“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和“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这两句的解释,“艳丽而热烈的朝阳,皎洁而恬静的月光,多么像他那位艳美而温柔的情人啊”,可以想象心爱的女子在清晨跟着男子在他的屋子里,两个人和谐、甜美的幽会。

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纵观《诗》三百,大多爱情婚恋诗,写的都比较直白,男女主人公对异性的追求,或者说是渴望情欲,对爱欲的表达尺度比较大,即使从今天看来,都是相当大胆开放的。

我们不妨把自己(读者)放在先秦时代来感受诗的氛围,那时礼教并没有严苛到后来封建王朝建立后的程度。相反,那正是一个礼教和等级逐渐完善的过程。对中下阶级来说,受教育水平、生活环境、政治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表达的束缚小些。《诗》有一部分是诵唱流传下来的,而被后人整理的,所以我认为男女幽会的可能性较大。

从《东方之日》的描述来看,美丽的人像东方的旭日,那是对女子的一种赞美。

东方之日:《通释》:“古人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


[赏析三]

《东方之日》出自《诗经·国风·齐风》,描写了热恋中的女子到男子家中幽会的情景。东方之日,这是诗人以东方旭日初升的光芒,兴这位美丽姑娘皮肤的白皙。
       全诗两章。每章首句,“东方之日兮”与“东方之月兮”,古人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诗人早晨面对初升的旭日,或晚间仰望刚升起的新月,都会不禁怀想:那艳丽而热烈的朝阳,皎洁而恬静的月光,多像他那位艳美而温柔的情人啊。她对他的追求是那样大胆热切,又充满着柔情蜜意,竟不顾一切自荐枕席,男欢女悦。以“日”“月”代表白天、黑夜,而妙超却在二人的调笑嬉乐,“履我即兮”,你碰我的膝,“履我发兮”,我踩你的脚,着墨不多,却是点睛之笔,既是一种青春的大胆碰撞,也在表达嬉游和快乐。因此,每当日出东方,或月上梢头,“彼姝之子”的形象总不免在他心中盘桓,情意缱绻,朦朦胧胧,仿佛她“在我室兮”、“在我闼兮”。
       诗每章末句“履我即兮”、“履我发兮”的动作描写精彩之处,很传神绘形,很形象地刻画出女子的泼辣大胆的性格。
       此诗押韵有其特色,每章皆是一、三、四、五句押韵,并且都与“兮”字韵脚组成“富韵”,三句与四句又是重复的,音节舒缓而绵延,有着流连咏叹的情昧。
      《东方之日》这首诗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美貌,对后世诗文创作有明显影响,如宋玉《神女赋》形容神女之美:“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又曹植《洛神赋》写洛神似见非见“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而远处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等等,不胜枚举。


[赏析四]

古今道学家和学者大多把此诗视之为“男女淫奔”之辞,但《中国文学大辞典》认为此诗“当是反映齐国贵族恋爱生活之诗。”《诗经百科辞典》也认为“这是描写一位漂亮的女子大胆而热烈地追求她的意中人的诗。”抛却道德评判,本诗应当是一首叙写情人幽会的诗歌。
       诗是从他们幽会的时间开始既赋且兴的,说东方的日头刚刚升起来,朝阳一样美丽的姑娘,就来到我的住处,踏着我的足迹,走到我的身旁,和我亲近。第二章所表达的意思,和第一章基本相似,只是把时间变成了晚上,把姑娘比作月亮一样皎洁动人的佳人,他们在晚上幽会,感觉多么美好。其间,作者没有对此作任何直接的感情抒发,也没有做任何的议论,纯粹是用人物的行动和环境的直接描写来表现全篇的主题思想。这种客观化的描写,使人物情感在情节的自然进程中自然流露,情感始终隐藏在形象的背后,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人们只是从蒙太奇一样的画面组接中,体会到作者的深意。至此,人们已经“得意而忘言”了。作者写人叙事的功力到了这一步,自然不用再费什么力气去写他们相见时各自的具体言语、具体表情,以及相见前的思念,相见后的回忆,和相见时间的长短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都可以留给读者去想象、去揣摩。是所谓“以少言多”,其“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全都可以从有限的形象描写中含蓄地透露给读者了。作者在这里只是举其二(“东方之日”、“东方之月”两个不同的时间)以明其全部罢了。这就是本诗在审美上之“渗透性”、“含蓄性”对读者由内而外的具体牵引,读者可以从其“呼之欲出”的有效形象与情境中去想象其“尚未呼出”、处于隐藏层面上的诸多内容。
       诗歌全篇的精神从形象与情节的客观描写中整体透露了出来。其中仅有的一个动词“履”也运用得非常传神,把姑娘与情人幽会时那种既幸福又害羞、既激动又小心翼翼、既一往情深又有所顾及的心态显露无遗。这些,全都得力于后面两个宾语名词“即”与“发”的铺垫。诗里每章首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暗示了姑娘的心态、神态以及姑娘的形象。在她和情人幽会的时候,心情和神态像太阳一样灿烂,又像月亮一样明亮;她本人这时候,简直象太阳一样光彩照人,又像月亮一样娇媚可人。用东方之日月初升的光芒,暗喻姑娘的美丽以及其心态、神态的美好迷人。其中之魅力、之光彩,完全是从其相貌上显露出来的,这与日月具有相似的特征(“异质同构”),所以作者取之以譬。诗里的重章叠唱,复沓连吟,不止强化了诗歌的意境,而且表现出了这对恋人缠绵悱恻、真挚相爱的忘我情怀。诗中“履我即兮”、“履我发兮”,以在室、在闼的一蹴一蹑,形象地刻画出姑娘幽会时的全部神态。其笔法之简洁、取材之独到,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五]

今天读了【诗经】齐风之东方之日,不禁热泪盈眶。短短几行字,包含了无限的柔情蜜意。试想想,男子在前面踩下大大的脚印,而女子是那样专心,依恋地依着一步一脚印地复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如捏一个泥团,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再把这两个你我搅和,重做一个你,重做一个我,你中便有我,我中便有你,再也分不清你我,如许情深。

远处此起彼落的蝉鸣,廊下的青翠掩映,长廊上吊着的兰发出怡人的幽香,寂静的月色下,当女子一步复一个脚印时,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她是如何的爱着这名男子呢,她那样小心翼翼地,也许带着淡淡的调皮的笑,也许故意装着无奈的样子,偶尔故作踩不中男子的脚印,抬头调侃地看男子一眼,那名专注看着他的男子啊,瞬间,那爱怜的目光便再也移不开了……那如月的眉眼,如日的笑靥,那唇边爱娇的情意,那时而抬头的悄然一瞥,那轻盈的裙裾,纤灵飘逸着的几丝柔发,和那纤小的脚印就这样刻在了男子的心上,不是吗?

让我们再来感受女子的心情吧!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来到男子的住处,阳光轻灵地飘洒在窗台,引得满室生辉,她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看了男子的衣橱,看了男子的书架,看了男子家的长廊,放眼满怀的温馨怡情,满眼郁郁葱葱的浓浓绿意,不觉已月上柳梢头,哦,还要看什么呢,她的目光最后停在一直跟随她的男子身上,在皎洁的月光下,男子的衣裳被勾勒出晕渲的线条,眼神闪亮如星,两人突然目光交融,她一下子羞红了脸,那恼人的鸟儿,也在这时唱起了靡音,为了掩饰这种窘态,她把目光投向别处,竟然发现了男子的大脚印,她顿时有了主意:“让我也来试试他刚才走过的路,看看是什么滋味?”

于是,男子便写成了这首诗,女子的美丽与可爱,两人无声无息的浓浓蜜意就这样跃然纸上,让读者也移不开目光,就这样刻在心上了。   




东方之日》:

 “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白话翻译:  

东方太阳红彤彤啊,那个美丽大姑娘--就在我家内房中啊。

  就在我家内房中啊,悄悄伴我情意浓啊。

  东方月亮白晃晃啊,那个美丽大姑娘--就在我家内门旁啊。

  就在我家内门旁啊,悄悄随我情意长啊。

关于本诗的诗旨,《诗序》曰:“《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孔颖达《正义》曰“刺齐哀公也。”。而《中国文学大辞典》认为此诗“当是反映齐国贵族恋爱生活之诗。”《诗经百科辞典》也认为“这是描写一位漂亮的女子大胆而热烈地追求她的意中人的诗。”

也即:古人大多把此诗视之为“男女淫奔”之辞;今人则认为本诗是一首叙写情人幽会的诗歌。

但古、今人均一致认为,本诗是反映男女相聚在一起的诗篇。“淫奔”之说,当然被当今所唾弃;但是否真的是“叙写情人幽会”呢?

说实在的,泊客真的不知道。

但从泊客个人感情上来说,难以认同“情人幽会”说。

泊客以为,这是一首新郎著的描写新婚夫妻蜜月生活之诗。

东方之日》只有短短两章,首章、二章起头“东方之日兮”与“东方之月兮”,即是表示两人整天呆在一起--很难想象,这还叫“幽会”吗?同时东方之日兮”与“东方之月兮”二句,也表示了新郎对新郎的赞美:既入得厅堂,又入得厨房;待夫既热情似太阳般温暖,又低调谦顺以夫为天。这样的女子,还不值得让新郎大书特书吗?

还有“在我室兮,履我即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表现了新婚夫妻两人好得蜜里调油,琴瑟和谐。这两句都是具体的动作纪实。在此,新郎对新娘没有任何一句容貌、品德等描写,但从这些亲昵的动作就可看出,新婚夫妻两人是何等的恩爱。

这一切,都忍不住让新郎(也即作者)频频发出感叹之声:“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诗经99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
【不学诗,无以言】之九十九:《东方之日》,彼姝者子,在我室兮。你是电 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话
诗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新译《诗经》·东方之日
《诗经》 之 东方之日
《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