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六十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夏日南亭怀辛大


     【盛唐·孟浩然·五言古诗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拼音版:


       shān guāng hū xī luò ,chí yuè jiàn dōng shàng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sàn fā chéng xī liáng ,kāi xuān wò xián chǎng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hé fēng sòng xiāng qì ,zhú lù dī qīng xiǎng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yù qǔ míng qín tán ,hèn wú zhī yīn shǎng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gǎn cǐ huái gù rén ,zhōng xiāo láo mèng xiǎng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作品介绍]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注释]

⑴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疑即辛谔。

⑵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发”。

⑶池月:池边的月色。东上:从东面升起。

⑷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⑸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⑹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⑺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⑻恨:遗憾。

⑼感此:有感于此。

⑽中宵:中夜,半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译文]

山上夕阳慢慢向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渐渐东升。

我披散着头发尽享清凉,推开窗户我悠闲地躺着。

微风吹拂荷花清香怡人,筑业滴落露水声音清脆。

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可惜没有知音前来欣赏。

如此美景更加思念老友,日夜都在梦中想念着他。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著诗二百余首。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赏析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整体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 

 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刘云: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间。

《批选唐诗》:写景自然,不损天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此倒薤垂露书也。大小篆皆出其下,何况俗书!陈继儒曰:风入松而发响,月穿水而露痕,《兰山》、《南亭》二诗深静,真可水月齐辉,松风比籁。

《此木轩论诗汇编》:“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韦诗多似此。

《唐贤三昧集笺注》:“卧闲敞”字甚新奇。“荷风”二句一读,使人神思清旷。

《唐诗别裁》:“荷风”、“竹露”,佳景亦佳句也。外又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句,一时叹为清绝。

《网师园唐诗笺》:“荷风”、“竹露”亦凡写夏景者所当有,妙在“送”字、“滴”字耳。

《唐贤清雅集》:清旷,与右丞《送宇文太守》同调,气色较华美。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爽朗(“散发”二句下)。

佚名

赏析

     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肯定清楚,一年四季里头写春天和秋天的诗多,写夏天和冬天的诗少。这个多和少到底是怎么样的比例呢?虽然没有精确统计过,但大体感觉差不多应该是85%比15%的样子,甚至比例还要更大。那为什么诗人都愿意伤春悲秋呢?我想首先是因为这两个季节转换特别明显,你看春天树叶绿了,秋天树叶黄了,这不就是生命的轮回嘛,当然会给人很深的感慨。相反,夏天也罢,冬天也罢,它都更像是春秋的加强版,给人的印象就没那么突出。另外呢,春秋两季天气不凉不热,正适合出行,所以诗人们是春日临水,秋日登山,游性大发的同时也诗兴大发,好诗自然就喷薄而出。再加上趁着春秋两季出远门的人也多,光是送别诗就数不胜数。这样一来,春花秋月也就成了古典诗词的主旋律。相反,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大家都藏在屋子里,整个人都不活跃,大概诗兴也就没那么活跃了吧。不过呢,不活跃也有不活跃的好处,就是能静下来体味,静下来思考。这样一来写夏天的诗,往往就有一种禅意。比方说《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如此。

先说题目《夏日南亭怀辛大》,“南亭”是什么呀?南亭就在孟浩然家乡襄阳的岘山,是城郊的一座亭子。那“辛大”是谁呢?辛大应该就是辛鄂,是孟浩然的一个乡亲,孟浩然没少给他写过诗。孟浩然一生布衣啊,没有别人那样的宦游经历,接触的人也少,大部分就是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他的诗大多数就是写眼前景、身边人。不像李白,一会儿是望庐山,一会儿是蜀道难,一会儿写英雄,一会儿写神仙。孟浩然没有那么大气磅礴,可是话又说回来,画鬼容易画人难呐。能把小场景、小人物、小心情写好,其实需要大本事。那么咱们就来看看,孟浩然怎么写这么一个普通的亭子,这么一个普通的夏日,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先说前两句: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很显然,这个南亭一定是依山傍水而建,所以身在南亭既能看见水,又能看见山。那诗人到底看见什么了呢?他看见夕阳一下子就落到山的那一边儿,他又看到一轮素月从池塘上缓缓升起,这就是“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啊。这两句诗没有丝毫雕琢,就像陶渊明的诗那样自然,那样清淡,即时即景,脱口而出。但是我们之前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就算是自然呈现、脱口而出的景象,也应该包含着诗人的心情。什么心情呢?你想,夏日的骄阳是很厉害的吧,可是呢,它一下子就西沉了;夏夜的朗月,应该是非常让人喜欢的吧,它终于从水面升起,就那么一点儿一点儿地升到了高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哎!这一种心情里,有随着日落一起丢掉的烦躁,还有随着月亮一起慢慢升出来的喜悦呀。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诗人身处依山傍水的南亭之中,享受着淡淡清辉,慢慢地就产生了一种惬意的心情。那然后呢,下两句:

散发乘夕凉,开窗卧闲敞。

这真是一种最自在、最闲适的状态了。为什么说自在呀?因为散发呀。古代成年人都要束发戴冠,只有在家闲居的时候,才能披散着头发,所以散发本身就意味着自在,引申开来,不受官场束缚,归隐江湖,也叫散发。所以李白不就写嘛,“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孟浩然傍晚纳凉,散发本来是一个事实陈述,但是呢,因为这两个字自带的归隐气息,我们又能感受到诗人那种飘然出世的自在感。这是自在,那为什么又说闲适呢?因为“开轩卧闲敞”啊。大家想象一下,皓月当空,南亭四面的窗子都打开了,诗人就躺在窗下,披着头发,翘着二郎腿,这不就是当年陶渊明所说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嘛,这是神仙一流的生活呀。不过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孟浩然那个情境比陶渊明还是差一点儿啊,陶渊明之所以觉得舒服,是因为“凉风暂至”,那孟浩然这儿可没有风啊!别着急,风马上就来了,下两句: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风来了,但不是一般的风,而是拂过荷花的风,所以带着荷花的清香。这风吹过竹林。竹叶上的露水摇摇晃晃的掉下来,发出清幽的声响,你看这就在描写夜景啊!诗人什么都没看到,只是听到了露的声音,闻到了花的气息。那我们也可以模仿诗人,闭上眼睛想一下,竹露荷风,这样淡淡的香气,这样幽幽的声响,都能被诗人捕捉到,这环境得多安静,这人心又得多清静啊。这就同时想起两个意象来,一个是王维写的“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另外一个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头借香菱之口说出来的,说“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世花都好闻呢”。你看王维写春天,曹雪芹写秋天,孟浩然写夏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样样不同,但都是一样的静,一样的清,一样的让人神清气爽,俗虑全消吧。这是一句警句呀,那竹露荷风都是天籁,中国古代不是讲天人合一吗?诗人被这天籁打动,忽然兴致勃发,想跟天呼应一下嘛,怎么呼应呢?下两句:

一曲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他想把古琴取来,弹奏一曲,古琴可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中最古老,也是最清雅的一种了吧。泠泠琴声正好可以和这清静的环境,清静的心情相配呀!问题是我们都知道《诗经·关雎》里头讲,“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鹿鸣》里又讲,“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为心声嘛,鼓琴的人,当然希望有人能够听到,有人能够听懂,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呀。那当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一听马上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是中国人最赤诚的追求。可是孟浩然这儿呢,知音此时此刻并不在身边。所以他虽然“预取鸣琴弹”,但终究没有去取,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却无人分享。到这儿,一点惆怅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恨无知音赏”,其实这也是在点题了。诗题不是《夏日南亭怀辛大》嘛,前面六句都是写夏日南亭这样那样,那这第七和第八两句,辛大终于出场了。怎么出场的呢?他不是飘然而至,而是从诗人的心里升了出来。辛大是诗人的知音,多么希望此刻他就在身边,听诗人弹琴,陪诗人赏月呀。可是呢,“此事古难全”啊!怎么办呢?最后两句: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面对此情此景,我更加怀念你这位故人,就让你到我的梦中和我相会吧。你看全诗写下来,从黄昏时分的夕阳西下,到入夜之后的竹露荷风,再到此刻的夜深人静,期待故人入梦,一气呵成,自然醇厚而又余韵悠长。毫无疑问,诗人在南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夜,虽然有点儿知音不在的小惆怅,但总的说来,诗人并不苦闷,而且还期待着,用梦境中的相会,来弥补此时不见的遗憾。淡泊宁静,悠然自得,这不正是一个隐士应有的态度嘛!终南捷径不是真隐士,竹露荷风才是大自在。心静自然凉,把这首诗呈现给大家,就是希望我们在夏天都能有这样的风范。再读一遍: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佚名

赏析

这首词是诗人孟浩然于炎炎烈日渐渐褪去的傍晚,在家附近闲散游玩,消暑乘凉的随心之作。

孟浩然,字浩然,因终生未入仕途,世人亦称其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唐玄宗统治的开元盛世当中,在那个盛极一时的王朝里,诗人亦曾想入朝为官,为唐王朝贡献自己的一世才华。只可惜仕途不顺,多番曲折之下,孟浩然终于放下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从此,一心醉于山水之中。

山水景物是南北朝诗歌最重要题的材,而到了唐代,孟浩然将山水诗歌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歌的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是“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的题目在短短的七个字当中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诗人的情感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怀”字,点明了此篇的中心情感。

南亭在哪里呢?

顾名思义南亭显然是一座位于南面的亭子,而参照物应该就是诗人的家或者诗人所居住的城市。确却来说南亭就在孟浩然家乡襄阳的岘山,是城郊的一座亭子。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古代的时候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消暑设备的,什么风扇、空调、电冰箱呀,统统没有。那么如何消暑呢?在傍晚时分到“南亭”去吹吹风或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辛大又是谁呢?

辛大是诗人家乡的一位好友,孟浩然可没少给他写过诗。想来之前是经常和辛大一起闲游于南亭之景,此时自己来到南亭才会欣欣然想起故人来呀!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闲游散心到南亭,忽见山上的日光西落,周围的热气也不再像刚才那般酷热逼人;而此时月亮也悄悄爬上了枝头,从东边缓缓而上,映照在附近的一泓池水当中。诗人笔墨清淡地描绘了日落月上,署消凉长的环境变化。然而国学大师王国维告诉我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轻描淡写当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因月亮带来的凉意而心情备好。此处,有山,此处,有水,此处,有月上枝头。南亭真是个愉悦人心的好地方呀,难怪诗人选择来此乘凉。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凉意渐上,夜色微凉,此时的南亭呀,寂静无声,只剩下了山间的风与月。暑热给人带来的烦躁早已不见了踪影,诗人索性散开了头发,悠哉的打开了一扇小窗,在一处幽静宽敞的地方独自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心旷神怡,好不惬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轻响”

诗人正闲卧乘凉之时,大自然送来了一阵清风供其享用,噢不,是一阵荷风,它分明夹杂着香气袭面而来。想必也是盛夏之时,荷花盛开地极其灿烂,亭亭玉立于小池当中,随风摇曳,像极了美少女在银光月色下翩翩起舞,令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夜色渐深,凉风轻起,竹林里不时传来了露珠滴落的声响,滴答~滴答~多么寂静的夜啊!这静夜直通人心,我们的田园大诗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愉悦。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你看,这山水之间的天籁之音已然触动了大诗人的心灵,他正跃跃欲试,想要操琴来表达此时的心境。据说古人操琴之前都会沐浴焚香,以此来去除杂念,而此时我们的大诗人显然不用这一步,在月光山色,清风脆响的洗礼之下,即使是一颗烦躁的心也会被安抚得心旷神怡,正如王维“独坐幽篁里”的境界一般,此时抚琴再合适不过了。

只可惜呀!谁来听聆听我的喜悦之情呢?谁又能听懂我的琴声?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虽在,子期难觅。昔日的故朋好友呀,你现在何方!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辛大此时远在他乡,在古代那个交通条件下诗人想要见到昔日好友是很困难的,多么遗憾呀!无人分享此刻的美景,更无人与自己交谈此时的心境。乘着这良辰美景,也许梦乡能把远方的故友带来与我闲话清谈。

虽然孟浩然的避暑方式有点“自然风”但毕竟古代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嘛,不过也不乏其他五花八门的避暑方式,有机会再为大家细细道来。

佚名

赏析

孟浩然是最典型的盛世诗人,武则天登基改李唐为武周的时候,他刚刚诞生,到玄宗清除宫廷内乱稳定政局的开元初年,期间近三十年的时光,孟浩然并未离开过风景秀丽而稳定安详的故乡襄阳,过着富足而安乐的田园生活。先人留下的基业使他不需要从事辛苦繁杂的劳动就能丰衣足食,而儒家耕读传统与当地东汉末年就盛行的隐逸风尚又培养了他好读书且爱隐逸的品格。据相关资料显示,孟浩然还有乐于救难解纷的侠士情怀。可以说孟浩然是那个时代的翘楚。尽管闻一多先生称赞孟浩然是“为渊默的理想而隐居的诗人”未免过于理想化,但是,孟浩然简单淳朴的诗歌风格使他成为继陶渊明之后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也是不争的事实。他的诗中既有隐士情怀和隐居乐趣,又没有陶渊明那样对乱世的忧郁。如果说陶渊明的饮酒多少具有排遣郁闷的因素,那么孟浩然的乐酒则是纯粹享受生活的风流豪迈。如果说陶渊明的隐居躬耕是为了躲避污浊黑暗官场对自然人性的戕害,因而神往上古羲皇时代或者幻想世外桃源的话,那么,孟浩然的隐居则是享受大唐盛世和平宁静的现实生活。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里,洋溢着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充满了渴望与同道隐居的林泉高致。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就典型地表现了孟浩然的山水隐逸情怀,也体现了他以线性展开的简单结构表现内蕴真挚情感的个性特点。

这首诗写在一个夏日明月清风的良夜难眠的时候,想念隐居万山的同道好友辛谔的情怀。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与情感体验,但是孟浩然那看似率然挥洒、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具有耐人咀嚼的味道,那清澈透明的心境与洁净清绝的大自然完美融合,达到了难以言说的诗歌化境。

首联描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的动态过程,颇能显示孟浩然闲适宁静的心境。“山光”一词很有讲究,是长期山居生活并敏锐感受昼夜变化的细致体验,因为夕阳西下之后,天空并不是马上黑暗下来,而是有一个较长的霞光漫染天空、峰峦、树林、村落的过程,此时正是牛羊回圈、农人归家、炊烟袅袅的温馨时刻,孟浩然或许正在欣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黄昏景致,忽然,周围的一切暗了下来,可见他忘情欣赏的时间之长;抬头看看东面的山顶,原来灰蓝的夜空中一轮明月正在冉冉升起,清泠泠的光辉覆盖在山谷溪涧竹叶树杪之上,并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水池中。一时间,白天太阳带来的炎热蒸腾暑气,仿佛被明月清风的凉意扫荡无遗,令人感到舒心惬意的夜晚已经来临。

次联就写沐浴之后纳凉的感受,为了迎接并享受这夜晚的凉爽,孟浩然散开头发,打开门窗,悠闲地卧在凉榻上,敞开衣襟,迎受清风的吹拂,品味明月清辉的诗意。一个“闲”字就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态展露出来,如果说陶渊明卧在北窗之下享受夏日凉风便觉得成了“羲皇上人”还是虚幻不实的话,那么孟浩然散发乘凉“开窗高卧”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隐居乐趣,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安足,所以不需要神往遥远的上古,足见孟浩然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宁静祥和的世界。

第三联“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孟浩然的名句。夏天的夜晚,水池旁高轩闲敞,沐浴之后高卧凉榻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映着月色的荷塘传来阵阵清香,四周是苍翠的凤尾竹,竹叶上的露珠滴落石级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月光、凉风、荷香、翠竹、清露、脆响,构成一个何等凉爽洁净、清纯高雅的境界。据《唐音统笺》记载:

王士源曰: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句,次当浩然,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以之筮笔,不复为缀。

“清绝”一词是对孟浩然诗歌意境的佳评,已成唐人的共识,故杜甫也赞美孟诗“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营造清静高洁境界的艺术腕力,妙手偶得的表象下实际上是长期生活积淀的苦心经营,只是不落言筌不漏痕迹而已。

清净雅洁的境界里,高人隐士当然也应该做点雅趣的事情,所以孟浩然当此凉夜清月之际,自然欲取鸣琴来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以博得知音的赞赏,然而,就像陶渊明酒醉之后狂抚无弦琴那样孤独,也像王维在竹林里弹琴长啸那般寂寞,孟浩然的心里也有知音不在近旁的遗憾。这一联写孟浩然的心理活动,从那并未付诸行动却深感遗憾的心态中,我们可见孟浩然渴望与知音同道隐居的闲逸情怀。

由此感慨,孟浩然自然想念起隐居万山的辛谔(辛大)来,以致夜半难眠还在思念故人。对辛大虽未作过多的描写,但从孟浩然长夜不眠的思念中可见其人品的清高旷远。

这首诗结构简单,情感也不复杂,为什么人们如此喜爱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可以与张九龄《望月怀远》进行一下比较。孟诗为五古,写夏夜纳凉怀念朋友,张诗为五言律,写月夜思念远方情人,题材相似而体裁有别;张诗思念对象模糊,运用比兴,意蕴含蓄;孟诗思念对象具体,高雅纯净,境界高远;张诗温柔执着、绵邈深情,孟诗追求知音心灵共鸣,清绝高洁。其次,从结构上看,孟诗采用展开式的线性结构,运用赋体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给人单纯简洁的感受;而张诗通过比兴象征,在男女之情的表象掩盖下抒发的是追求政治理想的深层意蕴,给人含蓄蕴藉之感。那么,孟浩然的诗歌靠什么来感染人呢?孟诗是靠内蕴的真诚感人。像《过故人庄》就是以接到邀请、赴约途中、把酒话桑麻、最后不请自来的线性结构,来表达没有任何机心的真诚淳朴的友谊,在世态炎凉人心浇薄的环境中,只有这种毫无遮蔽毫不做作的真情才是温暖滋润人心的清泉,诠释了“清茶淡饭有真味,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至理。值得注意的是,孟浩然的大部分诗歌都采用这种平铺直叙的简单的线性结构,抒写他对家人、朋友的真挚情怀,变成了一种无须装饰也决不虚饰的高超的艺术,体现了简洁中寓含丰富的艺术造诣。

佚名

赏析

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简朴,却能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意境空灵清旷,飘逸淡雅,这首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头两句写的是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时刻的景色,这是诗人纳凉怀友的大环境。“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沐浴之后诗人并不着急梳起头发,而是披散着头发,打开南亭的窗户,闲卧在幽静宽敞的亭中乘凉,可以想象,这时候诗人的心情多么舒畅。接下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在如此闲情逸致中,阵阵清爽的晚风送来了池塘中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来发出清脆的声音。清香可嗅,清响悦耳,这两句诗只写荷花的香气;写竹林不写翠绿成荫而只写“清响”,一写嗅觉,一写听觉,好像诗人正于清静闲适的夜晚闭目纳凉静养,给人夏夜清凉舒服的感受。露滴竹叶的清响仿佛大自然的天籁,这时的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人间雅致的音乐。“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正想要拿抚琴弹奏一曲,忽然想起来可惜没有知音欣赏。这两句由自然环境的描写过渡到思念友人。“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如此良宵引发深深的感慨,心中不禁怀念起老朋友来。到这里诗中的感情也已经从清静幽雅转为淡淡地哀愁了,怀念友人,直至梦中仍然萦绕不绝。

佚名


《夏日南亭怀辛大》   [盛唐·孟浩然·五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山光:傍山的日影。池月:池边的月色。东上:从东面升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chǎng)。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恨:遗憾。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宵 一作:终)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感此:有感于此。中宵:整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题简单明晰,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诗人的情感都告诉了我们。南亭就在孟浩然家乡襄阳的岘山,是城郊的一座亭子。一个“怀”字,点明了此篇的中心情感。诗人怀念的是一位姓辛排名老大的友人。

读这首五古诗,还要考虑到诗人一生未出仕,虽然有段时间诗人很想出仕,但终究一生是在儒家的耕读世家中度过,一心醉于山水之中。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歌的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是“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夕阳西下,夏天炙热的太阳忽然下山了;月亮从池塘边慢慢升起来了。南亭的位置面水靠山,风景秀丽。

工整的对偶句中,一个“忽”字反映了诗人纳凉的喜悦心情,一个“渐”字又描写了心情的沉静和安宁。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这应该是晚饭冲凉后,一种最惬意的状态吧?

这既是对诗人自身舒坦感觉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心境的吐露。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工整对仗的传世对偶句。

诗人舒坦地仰卧,夏日晚风因着池塘荷花,送来阵阵香气;耳边传来的是竹子上的露水滴下发出的清脆的声响。

通过嗅觉、听觉描写的景色,抒发的却是静谧安详舒适的心境。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这个时候,最想干什么呢?当然是取琴弹奏,以抒心情。

可是,一想到没有知音在傍边聆听,诗人弹琴的兴趣独缺了。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诗人意境在此转折,带有淡淡的遗憾。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尾联怀人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在此纳凉良宵,弹琴的兴趣没了,只有对友人辛大深深的怀念,就连诗人自己入梦,梦见的也是这位友人呢!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诗人通过描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营造了凉爽洁净、清纯高雅的境界。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蒙曼品唐诗之三十九
【醋溜唐诗】发个乘凉的自拍,不带这么炫骚的!
11、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立夏)
古诗赏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诗三百首,一天学一首——《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