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这些“黑话”,你就是灸届一颗最会灸艾的崽!

诗云:

端阳午时,太和晴日,舞象采艾,

倘有收藏,不吝价买,彼处仕宦,

亦每采此,两京送人,重纸包封,

以示珍贵,名益远传,四方尽闻。

三年封藏,大寒时节,青石磨制,

静候绒出,绷弓扬起,极上品成,

桑皮好纸,白芨黏合,卷条精工,

灼艾安康,灸香云外,龙骨归元。

时珍曰∶艾叶本草不着土产,但云生田野,多生山原。民间称谓“艾草“的有数十百个品种。据其叶子的大小肥瘦裂片,可粗分为大叶艾和小叶艾;据其特性功能,可粗分为食用艾与药用艾,即是说大叶艾来制作艾绒、艾条、艾柱等艾制品以灸用更好;南方的小叶艾用来做食品、点心、艾茶更好。但偏偏有人拿药用的艾叶去做茶,真傻!坚持用小叶的做绒,匠心!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陈放。艾叶,产叶期在每年的4-9月。

灸界比较知名的艾草有伏道北艾,红脚南艾,四明艾,蕲艾,南阳宛艾,安国祁艾,江华狮子足艾,噶丹藏艾,武当太和艾九种,另外尼泊尔和澳洲也有比较好的艾草,全国多地有产,我国艾叶野生资源丰富,2015年以来艾叶开始大范围种植,但整体数量有限,国内艾叶供给仍以野生资源为主,现代多分为野生家种两种。艾叶全国产地较多,但就品质而言,以长江三峡一带和大别山、伏牛山一带品质最佳,其中农历端午节前后晴日采收挥发油含量最高。

南阳、信阳和襄阳地区所产次之。我国艾叶主产区以河南、湖北为主,目前以南阳和蕲春产量最大、品质为好,其中南阳艾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此数据可能要打脸那些鼓吹自己艾绒都是蕲艾的厂家和商铺了,近两年作为“九大名艾”之首的伏道艾有异军突起之势,近期吸引了日本小林老铺制药公司董事及顾问一行莅临九头仙艾业参观考察合作。

好的叶子也不一定能做出来好的绒,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大部分的艾绒都是机械粉碎绒,高温粉碎的情况下就已经破坏了艾叶里面大部分的有效成份,所以说机械绒生产虽然很快,但是会影响灸艾的效果。如果拿陈放的名艾好叶子直接去机械粉碎,不是暴殄天物,也是暴殄天物了!这就是一个拿名家字画烧火取暖的问题。 

根据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野生艾叶资源储量为8-10万吨,受制于地域、采摘成本、品质等因素制约,目前全国艾叶实际可利用资源量不到5万吨,2016年全国艾叶消费量为2.7万吨,2017年艾叶消费量迅速达到了4.8万吨,同比增长77.8%。在野生资源的利用接近饱和的情况下,艾叶的人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7年全国艾叶种植面积超过19万亩,较2016年增长7倍。由此可以看出商家推出的所谓三年陈、五年陈、七年陈及最离谱的十年陈从何而来?看看他们标的单只价格就不用我们算最基本的十年仓储费用了吧。

研究人员认为,下游需求结构的变化是艾叶市场爆发的根本原因。近年来,艾叶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中药渠道消费占比为25%,外销渠道为10%,艾绒消费渠道为65%。艾绒主要用来制作艾条(用于艾灸)、艾柱(用于艾灸器具)、艾精油(用于沐浴熏香)、艾灸贴和食品行业等。2016年,艾叶市场规模达到48.9亿元,正在以年均增速超过20%的速度高速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和推崇,健康养生产业逐步发展成新兴朝阳产业,其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艾叶市场的崛起源自于2013年。艾叶作为草类药材,统货价格在2013年之前一直是在2-4元/KG左右徘徊,自2013年开始艾叶价格逐年增加,2015年艾叶价格上涨至6元/KG左右,2016年艾叶价格为7元/kg左右,而2017年艾叶的价格已经达到8.5元/kg。2017年艾叶市场依然火热,价格的逐年递增当然有货币贬值的因素,更主要还是艾叶的供不应求。以前还都是叶绒,现在连杆绒都出来了,更不要说什么粉绒和掺假绒了!

全国艾叶产业链集中在河南南阳和湖北蕲春地区,两者凭借原料优势占据国内市场90%的市场份额。目前艾叶种植已经开始由南阳、蕲春向周边县市扩散,野生资源的采摘已不限于核心产区,副产区产量逐渐上升。在艾绒加工环节,现在不仅南阳艾绒厂扎堆,湖北、湖南、山东、贵州、四川、苏州等多地,都有大小不同的艾绒厂。一个大型艾绒厂一年能收购3000-5000吨艾绒;小厂也能收购起码500-1000吨艾绒。国内建厂较为早些的如南阳卧龙汉医艾绒厂、苏州市东方艾绒厂、南阳东升艾绒厂等。

小叶蒿子冒充艾叶加工艾绒,小叶蒿子像大叶艾草那样成片的不多,你真要收集成吨的小叶蒿子,成本会比收大叶的还要高。而且蒿子叶片体积小,脱叶比大叶费时费力是必然的。请记住小叶蒿子加工艾绒成本会更高。说小叶艾没有药性,不能治病,是忽悠人的。只是为了宣传自己的艾绒的好而已。要知道岭南神艾,噶丹藏艾可都是小叶艾。

硫磺熏黄,硫磺熏蒸药材常见于一些稍贵重的,质地较沉的药材,它可以让药材表面杀菌,光鲜亮丽,鲜白,易于保存,但不可能让药材变黄,艾绒矣然。知道硫磺熏蒸银耳,山药,白芷吗?那个熏出来的颜色很白很亮,艾绒同理,另外艾绒非常轻,批量熏艾绒的话,该需要多大场地啊,搞这么大动静弄点熏白的艾绒,卖给谁呀?怎么不是金黄啊?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啊?

艾叶打成绒以后,就没有陈化作用了。打绒过程中,因为高温的缘故,有些化学反应,还没来得及陈化,就提前发生了。而还有一些本应该发生的反应,却中止或者发生了别的反应。这和艾叶陈化完全是两个概念。


有的灸人呢,就是只看价格不看质量,你的绒呐条啊,只要便宜我就用,贵我就不用。这就是典型的只认价钱不认货,只能随他去。好贵好贵,好才贵,不好是不会贵的。便宜没好货嘛,呵呵,人们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说,首先一定要先看质量,然后要看价格,最后比一下灸效就明白了。好的为什么会贵,这就是原因。

但是呢,这些人,他就是为了偷工减料啊,节约成本呐,减少这个材料成本的支出,他就故意的去选那些便宜的绒啊,条啊,这件事,是良心的问题啦,没办法,还是随他去!到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越灸越没效果而已,还明知故问,为什么别人灸的效果那么好呢?我灸的就不好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要知道向来就是“卖艾者两眼,用艾者一眼,灸艾者无眼!”物美而价廉的艾条是不存在的。物美而价廉的艾条是不存在的。高年份的上品艾绒成本比较高,但很多商家的零售价只有一两元左右,这个与成本明显是不相符的。

蕲艾栽植成活后,肥料施用,苗高30cm时施用尿素90kg/hm2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晴天叶面喷施。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摘自资料)看来蕲艾的人工栽培已普遍使用化学肥料了,在崇尚绿色天然的今天蕲艾却被如此种植,蕲春四宝的蕲艾前景堪忧啊!也难怪出口量在逐年减少!在此奉劝那些种植公司少施化肥,少打农药,最好是有机种植。

理艾的方法首先摘去梗蒂,用筛子筛掉碎屑,专留艾叶,用棕绷搓揉,把艾叶外衣褪尽,再用乳钵磨研。为恐艾衣尚未褪尽,再用小绷弓弹打,把剩余艾衣艾叶筋络弹去,然后用石灰水浸泡七八天,另换清水微火煎煮一天一夜,连续换水榨去艾叶黄水,到黄水变成白色,把艾叶干透,再筛再弹,艾叶里的黑心就可以全部去尽,这可是水脱法了,大约一斤艾叶,最后仅能得到艾绒三到四钱,才算合格。这就是高端印泥用艾绒的制作。

黄土染色,这是傻瓜编出来的吧,想象力简直太丰富了,忘记黄土不燃烧了?那种黑乎乎的艾条,其实不是什么黄土,而是成本价几百块一吨的艾渣粉,“一分价钱一分货”物美而价廉的艾条是不存在的。劣质黑心棉冒充,这个确实有,冒充金艾绒的不止是什么劣质黑心棉,还有粉绒(金艾绒制作最后一道工序出来的杂质成分),这算是还有些良心的商家干的。还有片姜黄粉,豆叶等,不过假的毕竟是假的,点燃后即刻原型毕露,看烟,烟色亮白,闻味,艾香十足,捻灰,艾灰细腻,灸感,循经直透,好艾,鉴定完毕!

反之看烟,烟色黑黄,闻味,刺鼻难闻,捻灰,艾灰粗糙,灸感,灼热烤肉,这个应该就不用再说了吧!!!

灸艾见证着自夏商以来,华夏历史的岁月沧桑;孕育着黄老思想、中庸之道;传承着程朱理学、中华文明……一闻其味,在那厚重的气息中仿佛穿梭于历史浩瀚的星空,又似烽火狼烟、黄尘古道后的宁静;二感其效,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集天地之纯阳融为一体,纳天下之炁味聚于一身,于是便有了梦回大宋、二帝互灸;三观其形,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问鼎中原、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历史典故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血与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但这片土地上的儿女,逆转了听天由命,而是用极其朴实的艾叶灼出了神奇绝妙的“灸”。

反倒是近代在国内被日趋冷落、淡忘,真是令现代中医惭愧不已,想达到灸法在大宋时的那种全盛时代,看来不是某个人力所能及的啊!灸学前辈周楣声大师也不得不写下“桑榆虽晚,终存报国之心,灸道能兴,愿效秦庭之哭”的叹息!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医药的发展日渐繁荣昌盛。


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灸法史上才出现了瓦甑灸,这才是器械灸的先驱。《千金方》曾记载用竹筒及苇筒塞入耳中,在筒口施灸以治疗耳病的“筒灸”。可见孙思邈更是灸疗器械的开拓者。

《宋史》记载宋太祖曾亲自为太宗皇帝施灸,并取艾自灸。这就是“二帝互灸”的来历,灸法在宋代,真可谓全盛时代。宋仁宗赵祯诏令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考证针灸之法,铸造针灸铜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见执政者对中医灸法的影响之大。

明初始出现了艾卷灸法。后来发展为“雷火针灸”及“太乙针灸”这些是古代灸法和熨法的结合运用。 看来明代以前谁如果敢把现在的艾条灸称作艾灸的话恐怕也会被人贻笑大方的,要知道老祖宗说的灸法本来可是直接灸啊!明代以前谁如果用艾条灸也会不被称作艾灸吧!!! 以前的艾灸(直接灸)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事实,历代医家殚精竭智不断的改进手法与操作,在清末终于出现了艾条温和灸,让艾灸从原来的“炮烙之刑”变成了现在的“温暖如冬日”。

清代始出现了瓷缸灸,隔面碗灸、针柄烧艾灸等。这些逐步发展为现代的“木灸盒”“竹灸盒”和“随身灸”。

雷火神针灸术近两年竟被某些人曲解成了悬灸,美其名曰: “雷火悬灸”,看看里面的药物组成,硫磺和雄黄赫然在列,如此灸下去,这个危害不知让施灸人究竟能承受多长时间?况且里面的乳香没药燃烧起来刺激性也不小的,虽然传统在被继承的同时,更需要被颠覆和超越,但如此乱弹琴的颠覆将他人的健康视若儿戏,就有些过了吧!燃烧时有特殊臭味,产生有强烈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二氧化硫的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人还会有牙齿酸蚀症。可能这些危害好像他们不知道吧!!!

如果不知尚可原谅,不知者无罪嘛!如果明知其危害却故意误导那罪过可就大了……不知今闻之足以戒否???至于自灸贴(艾艾贴)只能说是日本韩国70,80年代吃剩下的灸界方便面罢了。

再说说石磨制绒,那根本就不是个事,叶子塞进去磨一转就出绒了,简单无比!这又怎么可能呢?叶子稍微潮一点,不怕在磨里面成坨吗?普及一下知识,石磨吃硬不吃软,磨粮食的难度很低,磨艾叶则有些艰难,一台磨工作不长时间就需要修齿,这个事好像没听任何石磨艾绒卖家有过宣传。真磨过还是假磨的就是要看看产品等级了,能磨出来金艾绒等级的产品,就体验到石磨艾绒的难度和成本之高了!这也是艾上隐极上品石磨艾绒会论 克(g) 卖的原因。

艾绒磨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磨豆浆面粉的石磨外形没有多大区别,磨口则完全不同,材质的要求、制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关键是艾绒磨上下两片磨口及齿纹,要求高多了,制作也更复杂。

至于传说中的手搓艾绒当然更是有价无市的状态了,为什么呢?贵贱人家都不卖呐,你是土豪干瞪眼也没办法的!这个真可以自己手搓,古人手工制绒秘制法,是将艾叶与一定比例的上等黄土,用水共同搅拌,搓成艾泥圆球,放于阴凉处自然风干,经陈放然后捣碎,用细筛反复过筛数十次,所制之艾“柔烂如棉”即为上等精艾。 

 

另一秘制法是首先将上好的艾叶与草木灰兑水搅拌成胶泥状,然后将艾叶泥制成饼状,晒干封存,使用时取出一饼双手反复搓揉,筛去灰梗再反复搓揉即成棉絮状的艾绒,手工制绒有生气,如果能再贴身温养几十年,那此法所得绒施灸时那灸感更是妙不可言!自用还不够呢,谁还会拿出来卖?

艾绒石磨的内部结构与传统石磨的内部结构差别很大,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自认为直接买回来一台磨面的石磨磨出来的就是石磨艾绒,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磨出来的艾绒也比机械粉碎的艾绒好不了多少,目前国内市场的石磨艾绒大多如此。环境时间,空气湿度,石磨转速等等,内行艾人一观艾绒的颗粒感和纤维长度就心知肚明了!

艾上隐冷制绒碾压工艺,采用正压力低速低温加工,有效地避免钢磨制绒高速高温对艾叶有效成分的破坏及艾香味的挥发、以及普通石磨制绒含砂超标的弊端。碾出的艾绒纤维绵长,散发着馥郁艾香。

灼肤灸用绒选用低比例的机器绒,搓的艾炷松软不实,痛死,根本就不明白怎样才是熟艾的过程,效果不好最后坚持不下来还来一句,傻×才会这样灸!呵呵,在这里只能说,你连绒都没选对,艾也没熟,怪谁咯?极上品石磨艾绒好贵啊!是身体重要还是钱重要?自己考虑,等到你灸坏了穴位、经脉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督脉大灸用绒选用高比例的直接上,晕死,好像你真是土豪,土豪也不待这样玩啊,温度和时间达不到烧也白烧了,记住,需要适合比例的艾绒才行啊!更有上不及大椎,下不达腰俞,甚则灸后的姜蓉重复利用两次以上的,请问,良心能安不?如此这样轻者达不到效果,重者被灸者烫的满身都是泡,就像最早期的施灸一样,况且最后还会惹病气上身,何苦呢?上搭鹊桥、搭下鹊桥、道家握固和相抵解溪在哪里?怪不得你做不出像艾上隐一样的龙骨归元灸效。

喝冰台木樨 湿气走你

怕湿气 喝冰台木樨

当下国内艾条有越灸越粗的趋势,现在竟有8~12厘米直径的大炮灸,用那么粗的艾条施灸,火力当然超级强悍,使用者会感觉容易灸透,明明是烤肉嘛,对不对!长期灸后有没有不良反应,艾上隐觉得还是非常值得小心的啊!

每次灸之后的72小时内,无论男女,能忌性生活灸效更好!三天,不行受不了,当天即搞,你的“锅”(肾)恐怕一辈子也添不满了,这样子还不如不灸,灸坏了还说灸都是骗人的,灸只能一字一字一字的说,你命该如此!更不要说禁性生活一百天了!纵欲导致相火外泄,相火泄出时会出现短暂的轻飘飘感,非常舒服,容易成瘾。但火愈外泄,内阳愈虚,渐致肾的气化无力。

直观的理解,灸艾就是你在给他添灯油,他偏偏要把灯油往外撒,甚则撒的比添的还多,这样只能是油尽灯枯的更快,待痿缩废用时再记起老祖宗的话也不晚!如果去追求刚添灯油和刚撒灯油的那一刹那的贼亮(也可更直观的理解为荷尔蒙亢奋)这样就容易明白了!

你虽然灸的很好,但是客户的承艾能力有多少?你一边灸,他一边电话,一边游戏,一边看视频,这是灸呢还是玩呢,还是工作啊?这样还不如不灸,灸了也白灸! 更有学人为能让会员方便看视频在床洞下面放手机夹或在面前放凳子投其所好,只能说你灸了也白灸,灸效最低要减半!

原始的农耕时代远远赶不上现代社会工业化的脚步,城市化的进程让山里80%以上的老百姓离开了那片看似贫瘠的土地,(特别是现在的精准扶贫)。现代的所谓的机械制绒也逐渐取代了最原始产量低下的土法制绒。看着这种原始生产方式的落寞或消失,心里都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感。我们也在思考,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们急功近利的表现。和其他的医用品一样的命运,土法制绒虽好,但以后想买到却越来越不容易,如何让现代人更容易的买到自然 非工业化的,天然的产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艾上隐为了寻得好艾,行程上万里山路,踏遍传说中“四大名艾”的原产地,用人类最古老的制绒方式,真正的土法制绒,尽量延缓那些匆匆离我们远去的脚步!

我们希望大家尽量用未经机器精加工过的艾绒,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去感受天然艾叶本身的灸韵,利用大自然的天然正能量,调理我们已经被各种添加剂和复杂生活方式伤害的身体。

“艾”通“爱”,在这个被手机“冷暴力”的年代,我们建议艾人们能停下来,静下来,燃一根艾条,诚心之至,体悟身心,于己是一份修习,于人是一份温暖。艾灸更在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关爱!

以上内容供广大灸货们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他,
用一篇《初考中国古“四大名艾”》撩燃了灸界,

又用《艾上隐 · 道家灸术》温暖了岁月,

炼叶如银捏绒成金,

他灸术炉火纯青,浑然天成,

善引天地自然灵力,锁住灸感神妙,
尤擅金针和飞天大灸,令灸效宛若仙授。

且奇秀多变,灸技大胆,

他敢破传统、立未来,

方非一式圆无一相,俱信手拈来。

明灸若仙山叠翠,
大灸似金顶暖阳;
快灸仿山瀑飞流,
悬灸如琼台花开,

睡灸乃大道至简。

今日,

他在《新“九大名艾”溯源》中徜徉山水间,

身未动心已远,灸途漫漫却宁静致远!

他传艾法度严谨,倡导求本溯源,回归古灸本来面目。

为人低调谦逊,常言老师即学生、学生即老师。

立规两条:不入任何官方灸法组织;不登任何官方讲台传艾。

灸艾最重要的是关窍和火候,没有过来人给你解说,有些扣一辈子都解不开。所以想着自学只能是门外汉。你入得深了,自己瞎琢磨瞎造作,还容易把身体灸坏,甚则给别人施灸时还会引病气上身,欺师忘祖者最易遭反噬,也就是病人好的越快你的反噬越重,古云“道心惟微,人心惟危”。让你吓了一大跳,灸效这样好 

师门的名气跟自己灸技无关,冒然道师门如见面告人以爹娘之大名,徒被人耻笑尔,感恩师父!如果立志做传承人,把灸法发扬光大者,务须另计,私下传习收徒的,自己当欺师灭祖论自己即可,永不相见。

灸艾,悟道,在路上;

藏艾,藏情,藏精神;

容事,容人,容有度;

知己,知命,知道纪。

如果你足够细心,可以看一眼周边,你会发现身边阳气不足的人太多了,当中甚至包括了我们的爸妈,孩子,亲戚,朋友,据统计,80%的人都存在阳气不足的情况。

古人曰:“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之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之不孝”,最简单的知医就是从自己灸艾开始 ~~~

本文也算是给迷茫中的想要健康的艾灸小白们一些自灸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年的艾条好,哪里艾条最好
极上品明灸专用艾绒的黄到底是什么黄?
怎么分辨艾条好坏?认准这4点绝对能买到高质量的艾条
历时50天,行走6000多公里,只为寻找真“艾”
蕲艾条哪个品牌好?艾条品牌艾柱燃烧完灰用手一碰就散?
湖北蕲艾叶泡澡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