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启示


南岛按:今天我们先看一篇文章,选自李鼎先生《针灸学释难》一书,随后我们针对本文,做一点讨论,看看针法理论,对于灸法,能有什么样的启示?






为什么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李鼎


《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能》篇也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并以“粗守形,上守神”来区分刺法技术的高低。由此说明,“神”在针灸治病中极为重要。


什么是“神”呢?


在正邪交争中,“神”代表了正气。故《灵枢·小针解》说:“神者正气也。”


神的产生则以血气为基础,故《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据此,“神”可以说是血气的升华,是生命现象的总体反应。它体现了内脏的功能和气血的盛衰,即《灵枢·天年》所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神分布于全身,其高级功能则为精神活动。所以审察病人的神气是医者治病的第一要着。金元时针灸家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曾经指出: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说明针刺先要注意病人的神,在病人精神聚会的情况下才进针,只有精神安定,针下的气行现象才容易出现。神与气相随,要得气、行气,就要在“神朝”、“神定”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审神,我们就可以掌握患者机体机能的变化,根据气血的盛衰而确定补泻的方法。


腧穴的作用就是以神气为主。《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指出人体的腧穴是神气游行出入的场所。针刺治病是通过腧穴来施行补泻,而补泻的目的也就是调节神气。“欲行针者当守其神,而欲守神者当知其节”(马玄台《灵枢·九针十二原》注)。


同时,施用针刺补泻的得当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神”。《灵枢·胀论》有这样的论述:


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说明如果乱用补泻,益有余、泻不足,就会使神分离而不能守舍,以致助邪伤正。正确施行补泻,即可损有余、益不足,使神充沛而达到扶正祛邪。


除了审神、调神之外,还应强调医者的专意一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素问·宝命全形论》形容医者施术时说:“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要求医者临诊时要全神贯注,以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去细致分析,留心病人的神态变化,审视经脉血气的虚实,体会针下的感应。故东汉针灸名医郭玉曾说:“神存于心手之际。”


由此可知,针刺治病,自始至终都得重视“神”。既要注意病者的“神”,更要集中医者的“神”。《灵枢·终始》说的“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素问·宝命全形论》又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意义是一致的。








南岛按:本文选自李鼎先生《针灸学释难》一书。获取免费电子资源,可以猛戳这里


调神,不仅是刺法的核心,也是无为灸法的核心。与李鼎先生本文类似的,我在《调神的灸法》和《无为灸:道、法、术、器》两篇文章中,都对调神做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健康的人体,气血充足,神乃自生,遍布全身。在里的五脏,分别藏神魂魄意志;偏外的经络腧穴,则为神气游行出入的场所。而神的高级功能,是人的精神活动,李鼎先生文中说:“神与气相随,要得气、行气,就要在‘神朝’、‘神定’的情况下进行。”——读到这一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作为被灸者,在享受被灸时,要做到全神贯注去感受艾热进入身体后,身体发生的点滴变化。被灸者聚精会神地被灸,灸感的发生会更快,灸后效果会更好。反过来,一边玩手机一边被灸的人,往往反馈“没啥感觉”,灸了也白灸。


我建议,所有想被灸的朋友,都应该先把其他事情安排好,被灸时别忙其他事,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幸福时光吧!


而当身体受到外邪入侵时,神就是正气,神足则可以抵御邪气的进一步入侵,驱逐已入侵的邪气。我们总听到“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这里说的补泻,补是补足正气,泻是泻掉邪气。拿打仗来说吧,补法就是给己方增加粮草军械,而泻法,可以认为是在敌人的大后方点一把火,烧掉他们的粮草;粮草被烧,敌军的气焰一下子就泻掉了。试想一下,如果这把火烧错了,把自己军队的粮草烧掉,那就是“泻虚”;而增加的粮草军械,送到敌人那边去,那就是“补实”。


“泻虚”和“补实”都是错误的做法,后果很严重,正如李鼎先生文中所言“如果乱用补泻,益有余、泻不足,就会使神分离而不能守舍,以致助邪伤正。”


正确的补泻手法,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无为灸法,是不存在“泻虚”和“补实”这样的错误做法的,原因我们都很清楚:无为灸是调神的嘛!正如我在《无为灸与艾灸的补泻》一文中所说的:


无为灸的理念,已经超过了人为的补泻,是直接调被灸者的神。被灸者的神回来了,何处该补,何处该泻,自然而然就起各种各样的反应。譬如脾胃不足之人,灸过足三里,胃口变好,可以说是补了脾胃。而肠胃有积食之人,灸过足三里,却一泻千里,随后身体轻快,又可以说是泻了邪实。其中奥妙,只在于被灸者之神恢复对形的调节,灸师其实全然无为。


结合李鼎先生文中所说的“补泻的目的也就是调节神气”,再看无为灸的理念,对调神的理解会更深入一点——针法,用手法施补泻,旨在调神;若能直接调神,又何必再执着是补还是泻呢?


另外,无论针法还是无为灸,都要求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贯注”的意思,是施灸时,要把自己的神“灌注”进去,你可以试试,有没有“灌注”,被灸者的体验是很不同的。具体的做法,就是专注地灸,而不是把艾条使劲压低——神是无形的,你把神“灌注”进去,也不要执着于形啊!


好,关于李鼎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就讨论到这里。我想,之后我们还会时不时地发一些文章上来,并对此做点简单的讨论。希望这些文章和讨论,能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靳三针”“靳三针””靳三针”(纯干货)
何谓“得气”、“针下感”和“候气”?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毫针刺法
天温无凝
针灸取得神效特效的关键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