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治疗黄疸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黄疸在古代亦称黄瘅,由于疸与瘅通,故其义相同。本病证存在于多种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中包括阳黄、阴黄与急黄。常并见有其他病证,如胁痛、腹胀、鼓胀、肝癌等。其临床特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以目白睛发黄最为突出,发黄的程度、明亮度及病程长短不同而标志着邪正的盛衰。阳黄,黄色鲜明,伴发热、口渴、苔黄腻等明显湿热之象;阴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伴神疲畏寒、苔白腻,脉濡缓等明显寒湿之象;急黄,其色如金,伴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等湿热夹毒、内陷心营之候。

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西医学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等,具有黄疸 体征者,可按本篇辩证论治。其他如某些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出现黄疸的败血症等,亦可参照本病。

黄疸为病乃感受湿热疫毒,病机关键在肝胆气机瘀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按照病情轻重分为阳黄、阴黄与急黄。

古代文献记载灸法治疗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由湿热蕴蒸所致,临床取穴主要是以清热化湿,疏肝解郁为主,太冲泻肝火,阳陵泉泻胆火,建里合胃畅中,以化湿热;阳纲兼胆俞,疏导湿热,取和清胆府之火;委阳利小便,使湿热外泄;阴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由寒湿凝滞所致;临床取穴多以散寒化湿,温阳益火为主,肾俞温阳益火,脾俞运土化湿,中脘、足三里助健运而祛温散寒;泻肝俞通胆府之气,因肝胆为表里,阴黄从脏治,故取以条达木气扶脾以使凝滞的寒湿易于宣化;加三阴交则是利尿以化湿。在取穴方法上,远道取穴,如足三里;单独取穴上涌泉穴;胆俞与中脘配合则是俞募配合法等。

总的归纳取穴多以肝胆二经,胃经腧穴为主,督脉为辅。其中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尤以脾俞运用较为灵活,是治疗黄疸的要穴。《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奇穴钱孔,穴在腹部,当乳中,神阙连线的交点处,左右计两穴。

在灸疗方法上,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奇效。古代多以艾柱灸为主,亦有蜀椒熨法、盐熨法、隔姜灸,瓦片熨法等,更有为加强疗效在艾绒中加入药材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利湿退黄类 胆俞—阳纲
胆囊炎艾灸调理
肝炎:眼睛和皮肤发黄,转氨酶高,快用这个穴位和食物
日月穴+胆俞穴,治疗胆病见效快!调理预防胆囊炎、胆结石、黄疸
黄疸按摩治疗
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良穴——胆俞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