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脑卒中之路(续二)

要细细品味:

曙光已露东方,胜利为期不远,奇迹就要发生!(应加在“树立信心”一段中)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应加在“勤锻炼”一段中)

要举一反三。量力而行。(应加在“多交友”一段中)

在人生的长河中,要不断坚持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克服挫折,面对现实,迎风破浪,因身而宜,规划好未来。(应加在“抓时机”一段中)

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

在我国,脑血管病是多发病、常见病,且日趋年轻化。其致残率、死亡率极高。他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害是有目共睹的。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西医称之为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梗死或脑血管意外。中医以其发病急、进展快、患病急速而谓之中风

脑血管病一般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后遗症期。

急性期:从发生中风到病情稳定,一般一至二周(因本人病情而定)。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病情不稳定,常会发生意外。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应为主。治疗常采取综合疗法,以药物为主,病情改善较快。

康复期:从病后到一年,急性期过后,且病情开始稳定,这一时期治疗主要以理疗、针灸、运动为主,而不以药物为主。三个月内治疗效果最好,康复速率最快(特别是最初几周最快。6个月后基本达到最大恢复速度。)

后遗症期:一年以后,为后遗症期。特点是,病情稳定,不可能有明显好转。但经过认真功能锻炼,功能仍有好转的可能性。治疗主要是防止复发,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和护理。实践证明,坚持康复锻炼与不锻炼效果绝对不一样。

脑血管病,一般称为脑细胞缺血性坏死。康复理论认为,脑细胞死亡后不可(逆)能再生,病人一旦患有脑血管病,其功能障碍将无法恢复。我通过实践发现,脑损伤丧失的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如:脑卒中后,瘫痪肢体通过坚持不懈的活动,运动功能可以逐步恢复,但生活质量并没有很大的提高。

后遗症的轻重与急性期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措施是否得当、及恢复期功能锻炼情况有关。一般而言,治疗及时 措施有力、合并症少、锻炼得当、会恢复较好,后遗症会更轻,或者不留后遗症。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治疗无终点,任何时期干预都有效。但无疑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对于脑血管病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力争三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防重于治。这样,可以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死率、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

脑血管病急性期(出院)后,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残疾,这些残疾是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恢复。生活的不便,使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脑血管病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好,病情稳定,有恢复的欲望,经过康复锻炼,95%以上逐步可以达到独立行走、生活自理。 

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

1、功能锻练:

恢复期进行各种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人体代谢增强,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下降,纤维蛋白的溶解性增强,二茶酚胺的分泌减少。促进自我调节正常化,从而改善了脑的血液循环。因此,患者必须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患者要先在床上活动,先学坐,(逐渐垫高床头坐起)再学站,再学走,学蹲,学挠痒痒,学刷牙等等。争取练习主动运动。如果不能做主动运动,可再家属的帮助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等主动运动恢复后,也应在有人扶持帮助下练习。

2、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患有肢瘫等原因的影响,多数不能生活自理,家属应该鼓励他们多做日常生活能力练习。比如用健肢协助患肢穿脱衣服、用匙、使筷、礅地、刷碗筷、扫地、抹桌子等。

3、言语锻炼

脑血管病患者部分可患有语言方面的障碍。比如主要失语症。(可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语的恢复比较缓慢,应鼓励病人练习发音,并教他们发音要领,先教日常用语,从单字开始,以后再进行简单对话,逐渐扩大语言范围。

4、合理用药

   脑血管病患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可有血压增高现象,应用血管扩张药,使血压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长期服用降糖药,保持血糖稳定。合理用药,有助于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疾病的康复。

5、其他方法

可做理疗、针灸、按摩等。这对于瘫肢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异型有一定的帮助。

有文献报道,中风患者康复在发病后3个月内效果最好,6个月内恢复达到高峰,以后康复的速度就慢了。中风康复无用论或悲观论都是不可取的。

怎样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

得过脑血管病的患者有时出院不久又会第二次住院,这是司空见惯的。据文献报导,脑血管病的复发率约占30%。每复发一次,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就加重一次。(如:一般来说,患过脑血栓的患者比从未患过的得病机率高4倍)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也明显增加。因此,为防止脑血管病的复发,特提一下措施:

1、提高认识:

2、坚持合理用药:依据病情,常请教医生。及时调配,和理用药。坚持终生服药,不能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

3、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要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心肌酶、出凝血时间等,及时控制过高的血压,降低过高的血脂血糖,纠正心脏的异常、保持血糖稳定。等。

4、控制原发病:脑血管病有很多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等病引起,应积极治疗,消除潜在的病理因素。

5、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天气变化、烟酒刺激、睡觉失眠等。

6、充分发挥患者及家属作用:患者及家属应掌握防治脑血管病的知识,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会瘫肢的功能锻炼。家属要掌握好护理知识,协助患者做好康复治疗。

7、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精神乐观,避免情绪激动。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生活的不便或语言的困难,难免出现悲观厌世或焦虑急躁的情绪,此时一定要鼓励患者,要有坚强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病魔,对于偏瘫等病的好转,哪怕有一点微小的变化,也要从中看到希望,克服各种不良情绪。

8、坚决忌烟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以使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加重,有时饮酒还可能是脑血管病发作的诱因。对于患过脑血管病的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防止脑血管疾病复发。

9、合理饮食:平素限制钠盐,每日应在5克以下。经常检测血压。限制动物脂肪,忌食肥肉。烹调用植物油,脂肪占总热量的30%。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适当限制胆固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香菇、蘑菇等)菌藻类、(紫菜、海带等)海藻类食物。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适当增加蛋白质。多食鱼类和大豆制品。摄入优质蛋白,降低胆固醇。采用复合碳水化合物,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粗细粮搭配。

10、           坚持体育锻炼:如走步、慢跑、打太极、体育体操等。不能下床的患者,可在床上作瘫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也可作床上的医疗体操。

11、           坚持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锻炼瘫肢作各种活动。如穿衣、用匙、使筷、洗脸、梳头、墩地、洗碗、抹桌子等。争取早日生活自理。干活不是目的,目的是增加活动量。

12、           注意先兆:在第一次脑血管病恢复后,突然又出现头晕、言语不清、肢体麻木、行动无力,应立刻到医院检查。

脑卒中的诱因有哪些:诱发脑卒中因素很多,据调查,约60%的患者可以找到多种诱发因素,它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与患者的内在病理变化相互影响,可促使病情突变而诱发脑卒中。诱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情绪不稳定。如生气、过分激动、兴奋过度、极度悲伤等。

2、劳累过度,不注易休息。

3、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饮酒过度、多食油腻。

4、看电视太久。

5、大便秘结。

6、服药不当,如服用降压药不当。

7、气候变化,如冬秋季节,寒热不均易发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春时节警惕脑卒中
高血压压差大的危害
世界卒中日:记住这两个口诀,早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康复知识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