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话课|MIT爸、清华妈:在新加坡如何规划孩子的成长之路?


扬扬,清华大学硕士,目前在Sonoco Trident Asia 任职 Print Production Manager, 负责整个亚洲宝洁公司护发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印刷,还有日本Hill's的包装设计印刷。


  

我本科是清华零零级外语系学生,读了两年外语系之后转系到新闻传播学院,2006年硕士毕业。我毕业后与先生结婚然后定居美国,因为我先生是美籍华人,所以当时主要是迁就他的工作。我们在波士顿住了一年多以后因为他的工作原因又搬去瑞士。在瑞士待了一年多之后,因为他要就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这个学校的本部在法国,但是当时我们都很想念亚洲,正好新加坡有分校。我先生毕业后我们就留在了新加坡,孩子在这边出生长大,我也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事业。


今天我主要讲新加坡的幼儿教育问题以及我是怎样选择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借鉴。





我对新加坡教育体制的理解和选择





我先从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开始讲。新加坡属于比较传统的亚洲式精英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高中一直到大学,教学体制和中国很像,虽然教学压力比中国要轻,但是培养的人才水平很高。所以,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讲一下我对新加坡教育体制的理解和选择。


我本人是在国内一路成长起来的。从幼儿园开始,我父母亲就送我去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然后小学初中都很努力,后来考进清华。而我先生则有所不同,他父母亲是清华毕业,做核物理研究的,他出生后父母亲就去了美国,所以他从一出生就被扔在爷爷奶奶家,小时候就是在院子里野着玩,一直玩到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之前因为家里没有给予太多的照顾,他只是班里的中等生。




三年级以后,他跟着父母亲去了美国。到美国之后,因为中国的小学基础教育比较扎实,而美国同龄的小学生学得还比较浅,所以他一下子就成了非常优秀的学生。之后一路顺畅,成为了佛罗里达州的数学先生,奥林匹克等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奖项。一路考入MIT,获得双学位,直到研究生毕业。


所以我俩不同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对我们各自的人生起到了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让我们从很早之前就在思考:孩子到底该怎么去成长?是走一条亚洲式的路,像我一样从小刻苦一路奋斗?还是像他一样,走一些捷径?或者说西方的教育体制更好?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在探讨、思考,我心里还有很多矛盾没有解决,但是通过这些思考,我有了一些顿悟,这也是我想和大家来分享的。


在新加坡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中西方文化的结合点。新加坡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我们俩都认可的,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就偏向于所谓的亚洲式精英教育了,坦白讲就是死记硬背的部分占比较大。所以,经过很多的讨论与观察身边朋友孩子的情况之后,我们目前给孩子制定出来的成长计划是这样的:我们希望她们的基础教育(幼儿园和小学)接受亚洲式的精英教育,在新加坡的本地小学里学习。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她们小四、小五或者小五、小六的时候,再转去国际学校。




初中阶段是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让孩子的思维方式沿着亚洲的精英式教育继续往前发展,还是在这时候给孩子一个机会去融合中西方?客观讲,现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最好的高等教育还是在美国,所以我们选择在中学阶段、在比较高的层次的时候,让他们提前为美国的高级教育做好准备。这种规划直接影响我们对学校的选择。




孩子们的幼儿园教育选择与体会




我先讲讲我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如何选择。我的两个孩子只相差14个月,老大刚上小一,老二还在大班。




我曾经让我家老大上过一年的German school,是德国体系。选这个学校是有原因的。German school包括两个section:一个是German school,老师和孩子们是讲德语的;第二个section是UMP section,是英联盟国家,老师和孩子们是讲英文的。


为什么让老大去了一年多的国际学校?因为老大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正在犹豫,是让孩子从小一就上传统学校还是从小一开始就上国际学校?那时我没有想透彻,我想给孩子两种尝试,现在老大觉得很幸运因为她去上了国际学校。在送老大去German school时候,有很多原因,一是我想做一个尝试,我们选的是German section,既然她的中文和英文都没有问题,我们想看看在一个小小的德语环境下,老大能不能学会德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受老大最好的朋友影响,她们家也选了这所学校。




去了一年的时候,我感触很多。国际学校很不一样,老师的教育方式、学校设施和整体感觉,跟新加坡的本地幼儿园很不一样。新家坡的本地幼儿园多少和国内的幼儿园类似,但是在German school是德国人或者英国还有其他国家联盟的老师,而且他们会把幼儿园和初中放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微妙的组合。


我曾经非常奇怪,就问为什么不是把小学和幼儿园放在一起?幼儿园的老师这样回答我: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很叛逆,不懂得怎样去体恤家长,正好让他们看看,他们是怎么长大、家长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而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讲,如果和小学生在一起,容易被小学生欺负。因为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很近,容易产生冲突。但是他们跟初中的哥哥姐姐在一起就不会产生任何冲突,哥哥姐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有良好的向导作用。




从这一点开始,我对国际学校有了很好的印象。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是本地的学校里没有考虑到的。而且学校里的很多课程,我在新加坡亚洲的体系里是没有体会到的。比如音乐课,他们的老师音乐水平很高,可以拿起任何一种乐器去演奏。他们的脑海里记着几十首几百首歌曲,并且能用任何一种乐器弹出来,带着他们的小朋友又唱又跳,我觉得那是一种音乐熏陶。总之我家老大在这里的一年半中,虽然她语言不是很通,但是她很享受,同时作为家长我也很享受。


但是我只送了我家老大去这个学校,老二并没有送,而且老大也只送了一年,主要是因为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是因为后来我对她们成长计划的改变。时间方面我有了更多顾忌,因为所有的国际学校,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只有三个小时待在学校。这三个小时,我只能在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待着,或者出去买点东西,三个小时之后再接她回家,基本上我一天的时间都耗进去了。




所以当我有了老二之后,很难拿出这么多的时间。虽然两孩子只相差14个月,但是她们有不同的需求,我很难同时满足。加上我们已经想好了孩子的成长方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只让老大上了一年国际学校的原因。


当然为什么停止上国际学校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我想看看她是否可以自己学会德语。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能听明白老师的所有指令,但是说会有困难。虽然我老公会德语,但是他的英文和中文更好。在家里我们没有时间陪她练德语。我们以后也没有打算让她在讲德语的教育体系中继续学习,所以只要她断了这个国际学校,她的德语也会荒废掉。


相反,我们是一定希望孩子把中文学好的。因为她们是华人,而且在国外的时间越长越会发现,由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强大,在美国,在新加坡,某种程度上你的中文水平标榜着你的教育水平。所以权衡利弊之后,加上我确实也没时间,在我老二两岁左右的时候我去学了设计,我很想去工作,综合各方面原因,就没有再送她们去国际学校。




虽然只送了一年多的国际学校,但是我很喜欢国际学校,我也很期待等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再去,我对国际学校还是很有信心的。




聊一聊新加坡本地学校



 


老大上了一年的German school以后就去了本地的学校。本地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就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你是希望孩子在语言上有优势,然后走亚洲式的精英教育?还是选择一个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走国际化教育?先把你的路线定下来,再进行学校的选择。所以在经过各种尝试之后,我们还是希望走我老公那样的成长方式——先打好基础,再去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成长




所谓公立、私立,在教育方式和水平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私立的价格要稍微贵一点儿。贵在哪儿呢?主要是教育设施,包括环境和师资,都会比公立学校稍微好一点。但我并没有觉得公立不好,而且我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在公立学校一样生长得非常好。公立的优势在于如果你的孩子是新加坡公民,政府会给予比较大的学费减免,但是我们只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并不享受这样的福利,而我本人看重的是环境。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让她们去私立的本地学校,私立的本地学校可选性比公立的更多,新加坡人办的,大陆中国人办的,台湾人办的这几种都可以选。


最后我们选择的是台湾人办的学校,主要是看中了学校的环境。新加坡很热,大多数学校在很大的房子里,前后密闭,到处是空调设备。而我选择的学校一定要前后通风,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有足够的阳光。这些东西是我考量范围内最靠前的,而不是这个学校教什么。




所以在Hana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把她们俩一起送进了一个台湾人办的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有前后院,有钉出来的木板可以玩,木板外面是草坪,每个房间都是平房。孩子们不用上楼梯,教室出来就是户外。除了中午睡觉平时都不开空调,其他时间就是风扇和开窗。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同时非常幸运的是,这个台湾人的学校非常重视华文的培养,而且年级越高,老师的中文水平就越高,并且老师全部来自中国大陆。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要选择亚洲式的精英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让孩子上的新加坡本地小学,那么幼儿园就不要读国际学校,这是因为国际学校没有系统的华文学习,虽然华人家庭听说没有问题,但是读写方面,如果在小学之前完全没有系统学习,一上小学压力会特别特别大。所以我们必须为孩子幼小衔接作好准备,既然小学要上本地学习,那么至少从中班开始就要去本地幼儿园就读。


本地小学的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就有了比较大的学习压力。我喜欢变通的去思考问题,我不喜欢亚洲式的高压教育,但我必须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让她们知道学习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下功夫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以那种傻玩儿的愉快教育方式去上小学。




所以孩子在本地幼儿园大班,最后一年开始学习拼音,汉语拼音要求全部会认,也教了简单的笔画,虽然在这个阶段孩子年龄小,学习有些吃力,可是我觉得为她能快速适应小学是做了一定准备的。


我的老大今年1月4号上小学开始到现在一切都很好,她的听说读写跟着学校的进程完全没有问题。当然她在听读方面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在家里完全讲中文。


中文和英文齐头并进的方式,是新加坡最大的特色。从幼儿园开始一个班十几个孩子两个老师,一个英文老师带班,当然华文老师的作用也很重要。基本上在新加坡的本地体系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中文英文水平都可以达到母语水平。


当然也有很多评论,比如新加坡的英文也不是很好,中文也不是很好,两个方面都只是半桶水。说句实话,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能够达到中英文沟通无障碍,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不是说学中文就要学得像中国小学那么好,学英文就得像美国小学那么好,那是不太现实的。我觉得有一条路把中西方结合起来先走着,这就是新加坡教育成功的地方。



而且新加坡的中文教育,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好,但也是从汉语拼音和笔画学起,他们的课本和我们小时候的差不多。但是数学是和英文教育放在一起,数学老师和英文老师是一个老师。


到目前为止,总体上我对新加坡的本地教育体系是比较满意的。前面我也讲过了我们想得比较长远,所以和新加坡一些大孩子的家长也有一些探讨,觉得小学的基础打得都不错。但同时这种学习比较好的孩子,后面他们的路就越走越窄,走上精英教育的道路后,他们的孩子变得不爱笑了,不喜欢户外活动只爱看电脑了。这也是我们希望孩子打好基础之后初中再去上国际学校的原因,哪怕她们初中能进精英班,我也会让她们去国际学校。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得多么高的分数,或者在奥数等方面多么优秀,而是将来他们工作以后才真正体现出来的。


以上就是我对新加坡教育体制的认识以及我们家对孩子要成长路径的一些考虑和分享。




新加坡教育Q&A





Q:新加坡的教育,有哪些方面是你最认可,最打动你的,又有哪些是你不太认可的?


A:我觉得我最认可的是这里的中文教育,很符合中国传统体系的教育方式。从汉语拼音到偏旁部首再到教成语、组词造句,一步一步基础打得很扎实。另外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数学教育走的是英美体系,结合英文教学在一起,我的孩子现在用的数学课本和我小时候用的完全不一样。总之课程安排和教学体系方面我都很满意。我不认可的一个地方是,这里的孩子们英文读写都没有问题,但是英文和中文在说的方面是有新加坡式的口音的。




另外还有一点是新加坡的入学体制。新加坡也是划区,以小学为中心,一千米之内的可以优先入学,同时在这个范围内又是公民的孩子优先。其实我们家门口就有一个很好的学校,但是因为我们不是公民,我只是永久居民,相当于绿卡,这个学校就没进去,只好去公交车三站之外的另一所学校。


从教学质量来讲,这些学校并没有太大差别,主要就是不方便。而且新加坡有一个传统,就是你的祖辈有人在一所学校就读,那你就有优先权在这所学校就读。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小学会变成家族club,同样身份的人在同一所学校,区域化很明显。包括李显龙现在也认为,这一点是新加坡教育体系需要改革的地方。


关于小学的半天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加坡的幼儿园是从早7点开到晚7点,周六也会开放半天,这就给了父母很大的空间。但是小学就只有早半天,这样如果家里没有人帮忙就很受限。当然也有辅助学校,老师会带着做功课。



Q:新加坡的幼儿园体育锻炼情况怎么样?


A:因为新加坡很安全很干净,空气质量很好,所以孩子们有大量的时间进行户外运动。比如我的两个孩子都被晒得很黑,就是因为她们有大量的体育运动时间。在总体都重视体育的基础上,有的幼儿园会尤其重视,会开设各种课程,包括体操训练啊、乒乓球啊,都可以参加。当然即使不选择这些课程,孩子们只是在户外玩,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新加坡有很多游泳池,我的孩子都是两三岁就会游泳,水性很好,因为她们就是从小玩水玩大的。新加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游泳课,所以总体而言新加坡的户外活动量都是很高的。




我有很多在国内的朋友也会带孩子来玩,我会发现朋友的孩子和我的两个孩子在体能方面确实是有差距。这个我可以理解,因为北京雾霾天气的时候孩子们只能在家里憋很久,家里老人带孩子就不可能让孩子撒开了疯玩。这种时候就只能寄希望于学校的体育运动。




但是我觉得作为家长,还是要把学校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周末经常带孩子去野生动物保护区域,两个孩子走十公里甚至十五公里,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爸爸妈妈陪着他们一起锻炼,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去骑车一起去远足,所有的活动一起参加,对孩子会是一种鼓励,也只有这样才能细水长流,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身体。


(特别鸣谢小童伴@陌上花开的辛勤整理~)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分钟都在焦虑”!育儿焦虑,从出生开始……
为什么中国教育现在必须上幼儿园,而且是六岁才能上小学?晚一天也不行?这合理吗?
家长会讲话稿(幼小衔接)
新加坡教育之一个小学老师的一天
两个儿子凑在一起,杀伤力极强!家有两个男孩的老母亲顶不住了,想提前下场……
孩子是天使,妈妈请不要做恶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