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结构化思维就是通过某种结构,将一个问题拆解成一个一个能解决的部分。
方法:金字塔结构图
举例: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
方法:识别结论、理由、事实
结论:它是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往往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或是出现在“因此、所以、可以断定”这类提示结论的词之后。如果对方没有明确表达,可以追问一句“所以呢”。
理由:结论是否有价值,首先要判断结论是不是有理由支撑。理由往往会出现在“原因是、鉴于、因为这个事实”这类词之后。
事实:找出理由中有哪些是事实。结论和理由可以是主观的,但事实一定得是客观的。
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并且用它来支撑结论和理由的逻辑是通畅的,那么你接受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举例:下属向你汇报工作:“领导,目前集团旗下电脑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但收益却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脑市场的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所以,利润率逐年递减也是没办法的事。”
结论:公司电脑产品利润率逐年下滑是没办法的事。
理由:因为目前国内电脑市场的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事实:并没有给出能支撑理由的事实。
此时,如果你找到事实数据发现:同样坏境下,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不但提价了,利润还增长了。这时候就可以证明下属的理由是错误的,他并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拿到需要的大量信息之后,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
方法:MECE五种分类法
1:二分法:把信息分成A和非A两个部分,比如国内、国外,未婚、已婚……
2.过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分类。特别适合用于对项目进展和阶段的汇报上。
3.要素法:比如优秀员工的7种品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等。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
4.公式法: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比如销售额=单价x数量,这里就把销售额通过公司拆解成了单价和数量。
5.矩阵法:使用两次二分法,比如把工作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4类。
方法一: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括出同类事物的特征。
比如:喜鹊是鸟,喜鹊会飞。乌鸦是鸟,乌鸦会飞。所以结论是凡是鸟都会飞。(只有在穷尽要点时,结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找共性的方法:
1.描述性概括,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案例:一位朋友在去年一共做了三类事:1⃣️针对线下散客的营销课上,全年吸引了将近一万名受众学习。2⃣️针对企业的营销培训,全年走进了100家企业,为企业高管培训营销理念。3⃣️针对自己公司的培训,给公司销售人员培训营销技巧。
可以找出共性是“营销培训”。
2.行动性概括:找出事件结果的共性。
案例: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得出的结果是“提升了学员对营销的热情”。
日常生活中,一个好的结论,可能是两种找共性方法的结合。先找到事物本身的共性,再通过总结事物发展的结论,给出一个完整有意义的结论信息。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得到的最终结论就是“通过营销培训,提升了学员对营销的热情与参与度”。
方法二:演绎法
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从大前提、小前提到结论,大前提是事物的共性,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比如: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是,苏格拉底会死。
案例:如果想跟领导申请甚至加薪,就可以选择演绎的方法。
大前提,你可以罗列出公司最高级岗位的一些要求;
小前提,依据大前提的几个方面,去列举自己符合了这个要求;
结论是,我满足高级条件,可以胜任高级岗位。
注意要点:
1.大前提不能是主观臆测,要尽量引用普世真理或是大家都认可的客观事实。
2.在罗列大前提要素是,尽量不要超过3项
清晰表达四原则:论、证、类、比。
证:以上统下。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者数据为止。
类:归类分组,每一组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
比:逻辑递进。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比如:
我认为这个产品将成为非常成功的产品,可以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原因有3点:
第一,在销售方面,用户数据非常乐观。比如,用户有效产品激活码为3万多个。试用用户的留存率为80%。
第二,在营销方面,市场热情度非常高,由于前提投入大幅度的广告费用,还请了欧巴代言,所以我们的产品搜索指数在一周内也排名在前五,吸引了30多家媒体报道。
第三,在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上线的活动方案已经准备好,只差执行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研发上再加把劲,帮咱们这个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训练方法:重要的事说三点。
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人问你问题,都可以尝试用三点来回答。
首先,要给出一个结论。
然后,再给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理由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