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字型人才:提前五年思考问题
      新的人才分类
      按学科进行人才分类的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那么,如何来评价自己是否是21世纪的人才?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邹东涛最近提出“十”字型人才的新概念。他把人才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创新;第二种是“1”字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但知识面太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一点上还有较深入地研究,但他们的弱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新;第四种是“十”字型人才,这种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
      提前5年思考问题
      邹东涛研究员认为,“十”字型人才与以前所说的人才区别在于“敢出头”:衡量一个人才是不是真正的高层次人才,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看他具不具有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某种程度上体现在超前研究上”,邹东涛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才为例:“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文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都能提前五年以上思考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种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就成功了。”
      “十”字型人才就是创新型人才
      邹东涛看来,“十”字型人才就是创新型人才,这种创新
      是建立在各种学科的融合和渗透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以及各学科内部,一方面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则相互渗透和融合”,邹东涛介绍,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等,都是这种融合和渗透的产物。高层次的自然科学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高层次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也应具有较高的自然科学素养。“这是当代高层次科学人才的重要特征和标志”,邹东涛认为这并不是过去简单的“文理结合”,而是要通过掌握自然科学前沿知识,产生危机感,并对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潜革新、潜促进”。
      未来职场:复合创新人才最走俏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知识经济是对人才素质要求普遍上升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挑战将是最严峻的挑战。但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不仅能参与竞争,而且能够超越竞争;超越竞争就是不一窝蜂地往上赶,人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为了抢占利益不惜互相残杀,而是能够发现更有战略价值的新领域、新课题、新产品,不断形成人无我有的优势,“创新型人才是民族的灵魂,不竭的动力,他们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最受欢迎。”
      王通讯预言,未来职场的骄子将是三类人才:首先是创新型人才,能够在科研、经营、文学、艺术等领域不断提供新创意、新设想的人;复合型人才,多才多艺,能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的人才;协作型人才,具有协作精神、人际关系好的人才。此外,对社会需求比较敏感、机会意识强的信息敏感型人才也会受到欢迎。
      你该从哪儿做起
      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为什么现在我们培养的人才总是“社会需要的没有,社会不需要的一堆”?因为社会需求的演进和变化正在加速,几年前,会计专业还非常热门,现在,紧缺的则是网络信息人才。在这种意义上,大学里的教学和所培养的人才总是相对滞后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朱教授在美国硅谷考察后发现,美国多数网络人才并不是学网络专业的,而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这向每个人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挑战”,朱教授认为,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后,必须具备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来调整自我,随时准备从头再来的能力。
      转自北京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读书要正确处理博与精的关系
留学这么贵,为啥还要留学呢?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研究宋代官窑瓷器
第三门学问:医学
3668.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