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误入歧途的爱-畸形的补偿

恃宠而骄,宠上天谁的错?


本文字数2275个,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

以前打工的时候作为助理,时常帮上司收发快递。偶尔也被迫帮老板娘收收发发快递。老板娘是个看起来四十多岁说话特别矫情的女人。

而她最让我印象深刻是她特别喜欢网购,也特别喜欢退货,买买买退退退。同事都说她年少时肯定很穷,物质极度匮乏,让她暴富之后不断地补偿。

这或者就是,“童年报复性补偿”。小时候你很希望拥有一个芭比娃娃,但是你当时的情况没办法满足你的欲望,你只能压抑着你的内心。

当有一天你终于实现了财富自由,你买满了一个房间的芭比娃娃。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报复性补偿”。

无独有偶,第一次看到朋友妈妈让朋友从远方为他四五十岁的姐姐带回一个小玩偶,用个脚趾头都能感受到这位素未谋面的姐姐缺失的童年。

小孩子的欲望都是五花八门的,每个人童年渴望得到的东西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每个人的补偿方式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一旦有机会,我要尽可能地占有。

以前和一群单身狗朋友们一起逛街时她们都很喜欢去看童装。她们几乎都说着一样的话,“等我以后生了女儿,一定要穿公主裙,一定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或者因为小时候我们并没有公主裙,没有芭比娃娃,没有变形金刚。所以,等你做了爸妈你就拼命给孩子买买买。

朋友的妈妈是一个特别节俭的女人,每天开出租车帮补家用。她出租车上的水杯据说还是她孩子读小学时学校的奖品,而她都用了13年了。

省吃俭用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而她对自己最好的待遇是2年买一次内衣,因为她连bra都是穿到变形甚至露出了劣质的海绵都舍不得扔掉。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她的丈夫对着小三挥金如土时,她的世界或许坍塌了。但是她不哭不闹地离了婚。丈夫是过错方净身出户。看在孩子份上,她准许丈夫离婚不离家。

从那以后,她就开始了她的“报复性补偿”,她每天下班都去购物,每天都往家里搬东西,衣服鞋袜,给孩子买的,给她自己买的,甚至同一款不同颜色统统都买回家。

朋友的家就像一个商场的仓库,什么都有,什么都是新的。很多年后,朋友说他妈妈依旧是这样疯狂购物。

我觉得,这是一种畸形的补偿。

不管有没有报复性补偿这种心理想象,我相信李玫瑾教授认为的,“人性是养出来的”这个观点。而有的人的个性或者是被他人的报复性补偿养出来的。

做大哥或者做大姐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比较体谅父母,因为他们的年纪与父母更靠近,他们出生最早,陪伴父母的时间最早。

而很多弟弟妹妹则是在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双重保护下长大的。前几天,听到同学说了她的不容易,我突然间就角色代入了。

朋友是家里的最大的孩子,她一直都是弟弟妹妹的榜样,而她的弟弟妹妹小时候也是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和她倾诉,她永远是家里的大姐,永远都是庇护弟弟妹妹的那把大伞。

当她工作之后,对弟弟提出的要求向来是照单全收,在她眼里,弟弟是个孩子,她需要像父母那样疼爱他,对他的要求也应该竭尽全力。

慢慢地,她发现弟弟的要求越来越无理,弟弟渴望名牌的衣服,而她则认为普通衣服也能穿。最好在父母的劝告下,她不再对弟弟的有求必应。

后来,她的弟弟独立了,不再需要她这个操碎了心唠唠叨叨啰啰嗦嗦的大姐了。她回头发现自己,几乎都是为他人而活。

看着她说着她的故事,我感同身受。我也曾经一度认为,父母竭尽全力给我最好的,作为姐姐,我也应该竭尽全力给弟弟最好的。

我又看到一个姐姐,她说:

“我心疼我的弟弟妹妹跟着爸妈吃过的苦比我多,所以我要补偿他们。当我拿到第一个月的实习工资仅仅2000块的时候,我给弟弟买了一件500块的衣服。

因为,我自以为我工作了,我独立了,我应该帮父母分担,我应该给弟弟更好的东西。我错了,我是真的错了。

当我的工资不断地升高,我从最开始的五百到两千,三千...... 我认为,我这些都是应该做的,父母那么辛苦为我,而到了经济独立的时候,我应该对父母最放心不下的弟弟给予最多的关心。

不知道这是什么垃圾心理,我就这样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当那个原本什么都和我商量的人背叛了我的信任。当我如此关爱的人诚信崩塌时,我痛定思痛,一切都是我的错。

是我自以为是,自作自受。人性是养出来的,而被报复性补偿养出来的孩子,只会索取,从来不知道感恩。只知道永无止境地当你是提款机,不管你是生是死,你的钱才是他看重的。”

孩子不能宠坏了,不然不管你穿着多破烂的底裤多破烂的鞋子为他呕心沥血,他只是舔着你的血肆无忌惮地不思进取。

孩子不能宠坏了,小小年纪就应该教会他,需要自己去争取自己去奋斗。

一直庇护着他,等到最后你才发现,稍稍一放手他就摔得伤痕累累,而最可悲的是,他认为他之所以摔倒是你没扶着他。更可耻的是,他摔了一下就赖在地上自暴自弃了。

我想和我那个做姐姐的朋友说,你应该为了你自己好好活,弟弟长大了,是时候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你不是家长,在父母那里你也只是个孩子,你只是早出生了一点点。

你没有必要因为比他们早出生了一点点就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担子。你是你孩子的父母,你不是你弟弟的妈妈。你只需要做好姐姐,而不是做妈妈的角色。这种冒充父母溺爱弟弟妹妹的做法是误入歧途的爱,是一种畸形的补偿。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那些负重前行的姐姐应该给予弟弟妹妹的不一定是名牌的衣服鞋袜,而是引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教导他们应当有战胜困难的斗志和决心、感恩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对待他人的付出。

最后,我想说,如果日后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是给她最好的公主裙.....

因为,同样的错不可再犯。

THE END

Thank YOU!

此公众号为个人随笔

内容及图片均属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Minnie-Sweeti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这些照看弟弟或妹妹的照片,我看一次感动一次
家有二宝:想让大宝和二宝好好相处?不妨试试“偏心法”
2岁妹妹被缠脖子危在旦夕, 姐姐以为睡着还在旁边喂吃的
妈妈怀孕了,如何当好姐姐?当姐姐的意义是什么?
父母常见5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父母到底能偏心到什么地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