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6年12倍,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这个国领土扩张为什么这么快

世界地图,可以清楚看到美国的疆域

从1783年独立时的13块殖民地,约8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到1959年夏威夷公投正式成为第50个州,93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增长了近12倍,曾经拥有全球第四的领土面积。

即便现在还是在不断增长中,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略》的数据,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是937.3万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为983.4万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滨海水域面积)。

983.4万平方公里的数字已经超过中国成为领土面积全球第三,美国的领土扩张速度可谓是相当惊人。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领土扩张为什么会这么快呢?

独立战争后国内民众旺盛的土地需求

刚到美国的犹太人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后,13个殖民地获得了独立,并且在当时的世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模式,在欧洲饱受挫折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们发现原来在大洋彼岸已经获得了一场如此光荣而又伟大的胜利,一时之间美国成为了革命者的圣地。

而且此时的欧洲反而陷入到战火之中,烽烟四起,并且牵连到海外殖民地,大量平民百姓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又没有安定地方可去,加上当时欧洲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和生计,在欧洲混不下去了,索性去美国,反而能混个安定平稳。

当时的美国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人口来进行生产建设,发展迅猛。由于战争中损失了大量人口,因此对移民也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敢来,我就敢要。

美国建国初期,也就是1784年-1793年每年只有4000人,到1794年暴涨到1万人,1820年到1860年期间,总计约有600万的新移民来到美国,1860年到1890年期间达到1000万,而1890年到1930年达到了2200万人。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移民到美国,为美国的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他们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他们需要开垦种植以获取粮食,需要盖房子避风取暖,投资者需要盖工厂、建农场,需要建铁路公路将产品运出去,这些都需要土地。

纽约黑帮剧照

但是13块殖民地的土地基本上已经瓜分完毕,剩下的大多是鸟不拉屎的荒地,别说种粮食,长野草都够呛。

这显然不能满足这些建国后的新移民的要求,他们要肥沃的土地,要生存,要发财,要感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果实,这必然会跟当地美国人产生冲突。围绕着土地问题,双方干了不少架,美国电影《纽约黑帮》讲述的就是这一时期新移民和美国人的冲突,并且围绕土地和黑帮展开的故事。

这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就造成美国人与新移民的对立,甚至爆发内战。

因此,美国政府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安置这些新移民,缓和因为土地问题带来的各种矛盾,以保证经济可以平稳发展,同时也可以起到灯塔作用,吸引更多的移民。

天定命运论

西进运动中天定命运论发挥了巨大作用

清教徒们来到英属北美殖民地之后,和新移民们在移居北美大陆的过程中,在英国新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最突出的体现之一就是在盎格鲁—萨克逊民族中所逐渐形成的宗教使命感。

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把北美大陆视为复兴基督教的理想之国,是建立未来基督教世界的楷模,在这些清教徒看来,他们肩负着拯救世界的使命。

清教思想认为致富是上帝对其选民的要求,贫穷是对上帝赐予荣耀的贬损。在这样的观念下,人人都追求财富和成功,这种追求激发人们勤劳、开拓、创新。“在北美荒芜的土地上,他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将一个蛮荒之地建立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殖民区”。

美国革命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北美革命者“上帝选民”的身份认同,还促进了共和主义意识形态与宗教天命思想的融合,早期的使命观逐渐世俗化。

杰斐逊曾经指出:“我们政府的原则恐怕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府的原则更加特殊,它是英国宪法最自由的原则以及来源于天赋权利和天理的其他原则所合成的。”

由此,“天定命运”具有了宗教与世俗的双重意义,是“一个在时间与空间上持续不断的使命与试验”。

第二次大觉醒运动

到了19世纪中上期,二三十年代宗教的“第二次大觉醒”深刻影响了美国人的思维,它使“新教徒们坚信上帝期许他们去传播救赎之道”,同时加深了美国新教徒对南部天主教国家的敌视。这也是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其次,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资本家们大发其财,极大得刺激了对土地的需求和不断扩大国外市场的欲望。

在国际上,浪漫主义思想在欧洲盛行,并开始蔓延至美国。知识分子们,诸如小说家詹姆斯·库珀和哲学家爱默生,无不鼓吹“时代的精神”——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具有发展的无限性。

另一方面,民主在法国、爱尔兰等欧洲国家遭遇了重大挫折,这与杰克逊时代美国“民主”取得的重大发展形成了强烈反差。许多失意的欧洲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向美国寻求物质和精神帮助,把美国看作“民主”的避难所。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美国人的“救世”情怀无疑得到增强。

清教徒们

1845年,美国记者奥沙利文在《美国杂志与民主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兼并》的文章,首次使用“天定命运”这一词汇。不过真正使“天定命运”一词广为流传的,是奥沙利文执笔的另一篇题为《真正的权利》的社论。

该文是针对与英国存在争议的俄勒冈问题而写的,文章发表在1845年12月27号的《纽约早新闻》上。奥沙利文在文中写道:“我们对俄勒冈的要求依然是最为强烈的。这个要求是基于我们不断扩张和占有整个大陆的天定命运的权利,这个大陆已经由上帝赐予我们,托付给我们自由和联邦自治政府的伟大试验。”

随即,“天定命运”一词被马萨诸塞州众议员罗伯特·温斯洛普首次带入国会。他在众议院发表演讲时声称:“新显现的权利被指定为扩展至整个大陆的天定命运的权利……英国即使拥有所谓的其他各种权利,在它面前都一文不值。我们天定命运的权利!”

这种天定命运的使命感使得美国人可以心安理得得进行扩张和屠杀而不用背负任何的负担,因为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南北双方的争斗

南北战争

这个理由其实小编在前面已经提起过无数次,不过还是不厌其烦再提一下。美国扩张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缓和南北双方的矛盾。

北方工商业需要市场、需要便利的交通、需要将各地的资源整合归一以及更广阔的市场,他们希望新加入的州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成为市场和工厂,帮助他们发展工商业经济。

同时北方需要提高进口产品的关税来保护脆弱的工业基础,以钢铁行业为例,1810年,美国有153座小炼铁炉,年产不到6万吨,到1830年,年产也仅仅18万吨。伴随着着美国铁路的不断扩建,钢铁需求量不断扩大,但市场上却充斥着廉价的欧洲钢铁,美国本土钢厂在欧洲钢厂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同时北方需要得到南方生产的优质棉花来发展自己的纺织业同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并且也需要南方人口尤其是大量的黑人作为市场来消化北方的工业产品。

但是对南方农场主来说完全不一样,西部地区水量充沛,交通便利,而且地形开阔,加上气候适宜,不是天生做种植园的料子么?

而且对于他们来讲,海外英国人给的棉花价格更高,资本家从来都是逐利的,从来都是价高者得,自家兄弟也一样。再说北方的工业产品在当时就是质次价廉的代名词,傻子才吃饱了撑的买北方次品。

讽刺美国国会的漫画

双方之所以最后会争到土地上,则是由美国宪法和颁布的法令决定的。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

邦联政府颁布的处理俄亥俄以北土地的法令—1787年7月由国会通过。法令规定成立新州的步骤为:居民由国会任命的1名州长和3名法官管理,他们有权行使法律和控制民兵。当该地自由男性公民达5000人时可建个一个两院制的议会,以及一个由州长和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五人委员会,可派出一名代表参加邦联议会、有发言权而无选举权。当该地居民达6万人时,即可制定宪法,在与原有诸州平等的基础上加入邦联。

此后美国新掠夺土地上的诸州基本上也都是以这种方式来确定下来的。

无论是任何一方,想要控制国会,制定更多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就必须控制下面的州,而要成立一个州就必须有土地,有土地,才能建州,因此南北双方对于土地的争斗也愈加激烈。

出于自身战略需求

美国独立战争

正如小编前面的文章《新生的美国百废待兴,为什么却迫不及待得开展大规模西进运动》中所说的那样,要想拥有对英国作战的优势,尤其是面对英军强大的海军时,如果没有巨大的战略纵深,英国海军陆战队将在登陆之后在美国本土横冲直撞,再配合上美国西部、南部以及北部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不断袭扰作战,双线作战的美军将不得不面对失败的境地。因此美国需要更大的战略纵深和战略缓冲地带。

而且在对英国和谈的过程中,美国与法国已经产生了矛盾。

在1783年的和谈中,法国人希望维持美国现有阿拉巴契亚山脉以东13块殖民地的局面;英国接管俄亥俄河以北的地区;俄亥俄河南部地区将建立一个独立的在西班牙控制下的印第安屏障州,以避免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直接冲突。

但是这一方案被美国人否决。美国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选择绕过给他们的独立战争以巨大牺牲和帮助的法国人,直接与英国人直接和谈。

1783年英美法巴黎和约签署纪念邮票

按照英国的说法,美国将获得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和加拿大以南的所有地区,北部边界几乎和今天一模一样;美国可以获得加拿大海岸的捕鱼权,但需允许英国商人和美国人中对英政府的支持者重新获得他们自己的财产。

但是这无疑损害了法国人的利益,因此美法关系出现裂缝。加上独立战争之后美国遭到英国的强力封锁,损失惨重,最终美英在1794年11月19日在伦敦缔结的《杰伊条约》更是严重伤害了法国人对美国人的感情,如果英国再次对美国开战,法国人绝对会作壁上观。

对于英国人来说,独立战争一战令他们颜面尽失,这是骄傲的大英帝国旗帜上的污点,他们必须要复仇,夺回这些富饶的殖民地。缔结条约不假,但是这不代表英国人就不会再次发动对美国的战争,只是因为欧洲战争而暂时抽不开手而已。

为了自保,获得战略纵深,与英国对抗,美国必须拥有更加宽广的领土。

霸权主义作祟和扩张领土尝到甜头

正在布道的清教徒

作为清教徒的后人,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逐渐演化成了霸权主义。美国文学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曾说:“美洲是没有郁金之树和引诱之蛇的伊甸园。美洲人是特殊的上帝的选民。。。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先锋。。。政治上的救世主已经来临,我们为美国做件好事的同时也就是施惠于世界。”

英国学者哈里特·马蒂斯就曾经说过:“美国人的自豪和乐趣就在他们手上土地的数量,在我所碰到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占的土地已经够了。。。占有土地成为了一切活动的目标,也是解决社会弊端的一剂药方。”

《美国史话》作者卡罗尔·卡尔金斯则表现得更加露骨:“如果说美国人有一种共同品质的话,那就是,他们总是盯着前方,遥望目力所及的远方,心想着在视野那一边有什么情景,而且迈开脚步走向那未知的前程,”而且“那种视力地平线不断向前推”。

法属路易斯安那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从法国手中获得路易斯安那之后,更是让美国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当时的法国领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国所致力者不是别的,正是吞没整个北美洲。

美国外交史学家S·F·比米斯认为:“路易斯安那的获得对美国的重要性来说怎么估计都不会高。。。它把这个共和国的领土增加了一倍。。。它给予这个国家世界上最丰富的粮食、燃料和动力仓库之一。。。路易斯安那变成了美国向佛罗里达、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国《纽约时报》说:“管理北美洲将来的命运,乃是合众国的权利,这个国家是我们的。”

独立没几年就说要管理北美洲乃至世界,霸权主义在美国人心中可谓是根深蒂固。

对资源的渴望和掠夺

美国淘金热

无论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奴隶制种植园,资源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有了资源,北方的工厂才能开工制造工业品来卖钱,奴隶制种植园才能种植出优质的棉花,矿主才能通过开矿发大财,老百姓也因此才能有钱赚有饭吃。

尤其是美国西部的土地宽广肥沃容易耕种,密布的水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贵的皮毛,丰富的矿藏更可以换来巨量的钞票。

美国人约翰·菲尔森就曾经这样描述:“希望之地,那里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布。。。小麦、大麦和水果堆积如山。从宏观和抽象意义上来讲,西部是完美之地。在这里,受到伤害的人抬起了头颅,良知阻止人成为奴隶,法律确保幸福。”

美国的矿产资源丰富,阿拉巴契亚山脉西部和北部是美国主要产煤区、五大湖以西盛产铁矿、西部山区有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及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州产石油。即便在那个还未大规模应用石油的时代,煤和铁确实是实打实的硬货,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1837年的经济危机,1848年在萨克拉门托的萨特锯木厂发现的金矿,更是引发了新一波的扩张领土的热潮。

北美的领土更加容易得到

第二次美英战争

美国孤悬海外,向北是英国人的加拿大,并不好惹,1812年美国人主动出击,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连白宫都被人烧成了黑宫,只能从南部和西部想办法。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阿拉巴契亚山脉以西、路易斯安那以东的大片土地都是印第安人在活动,但是印第安人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强大的国家或者联盟,部落与部落之间都征伐不断,非常的不团结,这也给了美国人可乘之机。

何况在英美缔结《巴黎和约》之后,英国人向美国人开放了这一地区,美国人更加名正言顺。

而法属路易斯安那法国人的统治同样非常薄弱,甚至后来还被西班牙人统治过一段时间,曾出现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结果跟他们交接的却是西班牙人的状况。因而此地更多的还是印第安人在活动。

美墨战争

再往西,到太平洋沿岸地区,这些地区属于西班牙的,但是西班牙人并不重视,觉得没有黄金和甘蔗,活动的更多还是印第安人;往南的佛罗里达半岛也是西班牙。

但是此时的西班牙早已经不是16-17世纪的西班牙帝国了,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特拉法尔加角一战法西联合舰队惨败,西班牙更是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干脆跟英国在西班牙本土大打出手,西班牙军队就像受惊的鹌鹑一样被法国人按在地上摩擦。

即便后来从西班牙手里独立的墨西哥,由于国内政局混乱,1824年至1848年近三十年间,曾发生约250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其中仅在1841至1848年的7年之内,就更换了21个总统,平均每隔4个月就更换1次。

这样的政府不仅对内无法有效管理国土,对外更是被美国人耍得团团转,在战争中惨败,只能选择割地赔款了事。

也就是说,环顾四周,除了加英属加拿大,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19世纪的美国

正是这种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外部客观条件的共同推动下,美国的领土扩张才得以如此迅速进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巨大的成果,不夸张得说,美国的领土扩张其实就是一次全民运动。

也正是有了这983.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作为基石和大后方,美国才得以安心得到处挥舞着胡萝卜和大棒,奉行着住海边管的宽的原则,担当着世界警察的职责,维护、传播着着他希望看到的“爱与正义”、“世界和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美国领土的扩张史
漫谈美国领土的扩张史(中)
美国的五十个州是怎么来的?
美国土地简史:因何而大?
美国是如何通过战争从最初的13个州变成如今的50个州
几张图带你了解美国的扩张之路:一块殖民地成为世界领土第三大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