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2年,一湖北铁匠带着一封信进中南海,毛主席:你应该早些来嘛

1952年10月,中南海来了一位来自湖北的铁匠,一进来就被工作人员领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他穿着破洗发白,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衣服,手里捏着一个信封,整个人紧张又忐忑。

没过多久,毛主席走了进来,与他握手寒暄两句后,开玩笑般的埋怨了一句,“你应该早点来嘛”。

这个人到底是谁?与毛主席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艰苦生活

前面提到的铁匠名叫朱其升,出生于大冶县的一个贫穷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不少,因为种地的收成太少,一家人吃不饱饭,12岁他就被迫出去给人家当学徒了。

那时候师傅和学徒之间的规矩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师傅家白当三年的学徒工,哪怕本事早早就学会了,也不能提前离开,不然就是坏了规矩,会被街坊邻里耻笑的。

当学徒工是没有工钱的,师傅只供饭一切都不管,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师傅人品好,徒弟也能过得好,师傅若是嚣张跋扈的“周扒皮”,徒弟的日子也是不好过,很不幸,朱其升是后一种。

他学徒的最后一年,当地正好闹饥荒,黑心的师傅为了节省粮食,经常不给他饭吃,只有在他饿的受不了的时候,才会给一些馊饭,常常把他饿的昏过去。

有一次,他实在饿的受不了了,就趁着师傅外出的时候,将锅里剩下的一点饭底给吃了,师傅回来发现了,将他一顿暴打,嘴里各种侮辱谩骂。

泥人也有三分脾气,更何况是正值青春的少年,朱其升再也忍受不了师傅的虐待,一气之下离开了。

没有了住所,朱其升只能四处流浪,靠着乞讨为生,直到后来误打误撞进了新军,才有了遮风挡雨的住所,能够吃上一顿饱饭。

部队是个靠本事吃饭的地方,军官或许有三六九等,士兵全都是位于同一起跑线的,在这里,朱其升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的施展,他会打铁,时常会承担一些武器修补的任务,战友们都很尊敬他。

作为副班长的彭友胜也很喜欢他,因为他不仅有特殊的技能,还有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韧劲,很多危险的任务别人不愿意去,他都能完成的很好。

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朱其升很快就从普通士兵升级为了上士,月饷也涨到了八块银元,这么多的钱,以前的朱其升做梦都不敢想,现在却成为了每个月都有的固定资产。

对于此时的他来说,已经完全满足了,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巅峰的时刻就是现在了,然而接下来意外帮助的一个人,却成为了他后半生崛起的转折点。

帮助新兵

1911年,推翻帝制的革命全面爆发,各地进步人士学生陆续加入了军队当中,这些人与只为了糊口参军的老兵不同,他们不求回报,不畏牺牲,为了革命可以牺牲所有。

因为从来没有加入过军营,他们选择自己成立队伍,然而这样的队伍往往战力不强,而且无法去最前线历练,这明显不不符合一些人想要上战场的愿望,因此部分学生将目标放在正规的新军队伍之中。

征兵的现场火热,朱其升和几个战友当起了临时保镖,帮助负责征兵的战友维持现场秩序,就在他专心工作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征兵的桌前发生了争执。

“拜托你就通融通融让我进去吧,我是学生,不认识你们军队里面的人,没有人能给我担保。”朱其升看过去,发现一位个子高大的年轻人正在苦苦哀求。

确实,他们征兵有一条极其苛刻的条件不能更改,那就是入伍的新兵必须有老兵的介绍担保才能入伍,这是为了避免骗取军饷携款潜逃的逃兵出现。

看着学生不肯放弃的执著,朱其升想起了当年的自己,对他不由得心生怜惜,将他叫到了一边,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执著?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要上前线的队伍吗?会死人的。”

“不怕”学生的态度极其坚定,“我今弃笔从戎,就是为了革命奉献自己的力量,若是死在战场上,也算是不虚此生了。”

学生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的触动了朱其升的心灵,他回到军营找到副班长彭友胜,说了学生的事情,和他商量共同给学生担保,彭班长相信他的为人,直接同意了。

朱其升非常热心,担保的事情敲定之后,还带着他在军营各处转熟悉环境,两人十分投机,朱其升也知道了他的名字,毛润之。

此时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未来会给他和全中国带来怎样的震撼,只当他一个拥有满腔热血的学生,对他百般照顾。

珍贵情谊

朱其升所在的队伍是湖南新军步兵第五十标一营左队,曾响应武昌起义,参与光复湖南,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英雄部队之一,能够进入这样的队伍,对于毛润之来说,是荣幸的。

不过,他一个学生仔初入军营不适应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就是住宿情况,因为是新兵,一开始入伍的时候没有军装,也没有棉被和毛毯,夏天还好说,冬天实在熬不住。

每到这个时候,看不过去的朱其升都会将自己的棉衣给他穿,晚上还邀请他和自己盖一床被子,看到他将被子踹开,还会轻轻给他盖上,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

毛润之写文章很厉害,拿枪打仗却是一窍不通,新兵根本就没有专门的训练,为了让他尽快赶上,朱其升便给他开小灶,一点点的教他基本的军营规则,以及射击技巧。

某次毛润之练习过度,不小心将枪拴卡住了,子弹出不来,给他急的满头大汗,那时候士兵的枪就是生命,想要再申请一把,需要走的流程太多了,如果枪坏了,起码在下次作战之前,他都没有练习的机会了。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朱其升再次当起了万能的好大哥,三下五除二就将枪给修了回来,还给枪轴里面上了油,避免再出现之前卡膛的危险情况。

毛润之惊喜不已,没想到朱其升竟然还有这样的技能,连忙道谢,还说自己也要跟他学习这门手艺,将来就能自己修枪了。

朱其升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看着毛润之兴奋的样子,他的脑海中突然有了结拜的想法,提出要与他和彭班长结为异性兄弟。

其他两人也早有这种想法,三人在深秋的山坡上举行了简单的结拜仪式,润之还给朱其升两人讲述了三国演义刘关张结义的故事,将他们三人比作三国英雄,同样为国为民而战。

朱其升和彭友胜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几乎没上过学,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说看这些中国名著了,毛润之察觉到了两人对于知识的憧憬,便在闲暇时间教两人读书认字。

当然,这些只是闲暇时的互动,在战争不断的清代末期,战场上的凶险才是永远的主旋律。

他们所在的这支队伍并没有遭遇到什么大规模的战役,但小型的遭遇战不断,有一次因为炮弹狂轰滥炸,朱其升为了救毛润之与大部队走散了,两人追赶的途中,遇到了折返来寻找他们的彭友胜。

本来离大部队不远,可惜三人在回程的途中遇到了清军队伍的搜查,吓得他们躲在陈家沟的一处隐蔽山洞中三天不敢挪动,差一点就饿死在了那里。

这段相依为命的经历让三人的友谊更加牢固,更是发誓与清军不共戴天,然而就在三人要在战场上大展拳脚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孙中山与袁世凯和谈的消息,战争突然停止了。

没有了战争,新军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部队在三个月后解散,他们三兄弟也各奔东西。

临走之前,三人依依惜别,承诺不管过去多久,不管相隔多远,情谊永远不会改变。

多年再见

离开部队后,朱其升回到了老家,用自己在部队中的积蓄,开了一家铁匠铺,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能够勉强糊口,在打铁中度过了整个战争岁月,迎来了新中国的光明。

1950年,新中国遍地喜气洋洋,人民领袖毛主席的画报从中央传遍全国,所有人民都在瞻仰这位带领中国走向和平的伟人。

朱其升整日忙着打铁,算是村子里面最后一个看见画报的人,别人都在讨论主席伟岸的身材,他却盯着主席脸上的一个角落看的特别认真,而且神态越来越惊奇。

朱其升的记忆力一般,但对曾经结拜的兄弟异常的熟悉,尤其是具有特别的部位,看着画报里面人物熟悉的脸型,以及那颗位置大小一模一样的痣,朱其升心脏砰砰的跳,不会吧,不会毛主席就是自己当年的兄弟毛润之吧。

想到这里,他激动不已,忍不住和家里人说了这件事情,家里人又在外面说了,一时间所有人都知道他认识毛主席。

大家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让他给毛主席写信,看能不能收到回信,以此来验证毛主席是不是他兄弟。

朱其升其实也很想念润之,在众人的怂恿下,真的写了一封信寄到了北京。

然而这封信迟迟没有回应,之后的几封也都是石沉大海,就在众人笑话他是异想天开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1952年,他在修伞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老乡,这位老乡听说了他的故事,并没有嘲讽他,而是为他提供了一个人的联系方式,表示她能够将消息真的送到毛主席的手上。

这个人名叫孟淑纯,是湖北书记李先念的同乡,确实拥有联系到毛主席的能力,不过她也没有当即答应,而是拷问了朱其升一番,确定他的故事有几分可信度,才帮他写信拜托了老友。

信寄了出去,朱其升十分的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还能不能记得他这样一个小人物。

事实证明,毛主席不会忘记他生命中每个人,没过几天,他的回信就交到了孟淑纯的手中,因为朱其升文化水平有限,便由她读给他听。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句,但其中的熟稔与温暖却让朱其升瞬间红了眼眶,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三人秉烛夜谈,同吃同住,互相依靠的美好时光。

随信而来的还有毛主席寄来的两百元钱,想来是担忧朱其升生活艰难,予以帮助。

在信中,毛主席提到了他与彭大哥早已联系上了,朱其升不由得更加心急,他匆忙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切,拿着两百元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他实在太想见润之兄弟一面了。

因为他提前写信告诉了毛主席他要来的消息,因此他一下火车就有人将他接到了中南海,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见到毛主席之前,朱其升心中设想了无数见面后会发生的对话,心中既兴奋又忐忑,然而见面时毛主席一句 “你应该早些来嘛”,瞬间将他拉回了过去的时光,紧张立刻消失了。

多年未见,兄弟两人有无数的话想说,奈何毛主席的工作实在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朱其升,只能让人陪他在北京玩几天,直到他离开之前,才又见到了毛主席。

这次见面,毛主席明显正式了很多,不断的询问他群众生活如何,地方工作做的怎么样,表示有困难一定要说,朱其升一一应答,毛主席十分满意。

临走之前,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里面拿出了500元钱,让朱其升带回去填补家用,他知道现在朱其升的家境有多困难。

踏上回家的火车,朱其升百感交集,怀里沉甸甸的五百元钱是润之兄弟对大哥的帮助,也是主席对人民的关爱,他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占为己有,而是应该拿出来帮助更多的人民。

回村之后,他召集了村里的贫困群众,拿这五百元钱开了一个工厂,规模不大,却能够帮助这些吃不起饭的群众吃饱饭,在他的带动下,当地许多人脱了贫,有了富足的生活。

厂子做出规模后,朱其升迫不及待的再次带来了北京,向毛主席报告厂子的情况,毛主席极其高兴,连夸他的好大哥是人才,还表示有困难就和他提,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忙的。

能帮人民做事,还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朱其升打心眼里高兴,根本没有诉求,因为放心不下厂子,没待多久就匆匆回去了。

临别之前,兄弟两人相约有时间再会,却没想到此时一别便再也没能相见,没几年朱其升就病逝了。

朱其升和毛主席的珍贵情谊没有任何利益的掺杂,只有心与心的真诚交换,这是极其难得的。

而更加让人感动的是,多年以后朱其升仍然能在这段友谊的感召下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其中的正能量才是最为珍贵的地方,愿友谊长存!

编辑:星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2年一铁匠前来中南海,遭到警卫员阻拦,铁匠:我要找润之兄弟
三个人结拜为兄弟,建国后:一人是铁匠,一人是农民,一人是主席
铁匠指着毛泽东画像叫“兄弟”被全村嘲笑,主席:快请老班长进京
湖北铁匠竟是毛主席的老班长,建国后再相见,毛主席:叫我润之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
1950年丈夫出差看望毛主席,引妻子疑惑,丈夫坦白:我是毛家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