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天元随笔《一篇散文获奖的感想》

·随笔·

一篇散文获奖的感想


火山逸侠


今年4月中旬,我在《作家文摘》报上见到一则由中华X X网、X X杂志社和北京X X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世界X X大会中国办事处协办“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的征稿启事,其中特别注明“邀请赛不收参赛费、评审费”,就立即从自己近年在网络博客上发表的作品中挑选一篇散文寄去。本来我更偏好诗歌创作,也有一些自鸣得意的诗作,可是主办单位要求每位应征者只能推荐一种体裁,要么诗歌要么散文,我前几年已有2首诗歌在国内类似大奖赛征稿中获奖,这次就改寄散文,也想投石问路,借机检验一下自己散文写作的真实水平。

两个月后,收到主办单位邮来的《获奖喜报》:“经主办单位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分组评定,你寄来的作品《大海的呼唤》(编号:9059),以较高文学水准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已荣获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此句用红色粗体标示——笔者注),在颁奖大会上将评出十篇最佳诗歌奖,十篇最佳散文奖。特此通知,谨致祝贺!”下方还有三个主办单位加盖鲜红印章的落款。

平生第一次投寄散文习作能够获奖,并且还是在中外7156名华语作家和作者参与的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自然让我感到喜出望外!可是当我读完所附的《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颁奖大会邀请函》后,又感到有些困惑:征稿启事中不是明明白白写着“邀请赛不收参赛费、评审费”吗?怎么现在又说参会者每人要交570元报名费、2980元会务费?这岂不是给应征者下套?我因马上要去机场登机出国旅游,就将这些资料扔在一边,打点行装启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套中人!

6月底,从埃及、迪拜回国第二天,我正在清理旅行杂物,又收到主办单位寄来的第二封挂号信。里面除了厚厚的会刊资料,还有一份邀请我加入“中华X X网”创作员、特约编审的推荐书和登记表,当然最后也不忘说明加入创作员和特约编审要分别缴纳年度会费60元和300元,并且是一次性缴纳三年,共计1080元。又是钱?我终于明白了,主办单位举办这样规模盛大的邀请赛,主要还是为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并借机从每名入选者身上募集活动资金。

当今创作者与出版者之间许多中介单位的经营之道,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俯拾皆是、屡见不鲜。1997年底,国家编委将全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点科研课题下达给四川,我凭借在区(县)级、省级党政机关工作20多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撰写的《市场多元化 管理一体化——试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论文入选并在大会宣读。后来被北京的一家社科研究单位看中,打算收入某大型丛书,来函希望我签字同意入选并包销5本,即可授予我特约研究员职称。既想用我的稿子又不付稿费,还要我包销图书,我当然不干。1999年初,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大部头图书收入我的一篇文稿,北京的一个丛书编委会发现后也打算将这篇文章招入麾下,来函让我签字同意入选并包销几本,并一再强调他们的丛书出版后要送中央有关部门和国家图书馆珍藏,入选者可以此作为评聘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我还是拒绝了。类似的情况还很多,一些丛书编委会通过网络博客圈子看上了我的一些诗文也来约稿,说是约稿其实也是不付稿费而让我包销部分图书。这种现象用一句四川话来说,就叫做“借你的骨头熬我的汤”!

没想到,近年来我们一些正规出版单位也学会了这一招。去年,我在网络上看见一家杂志社举办诗歌大奖赛的征稿启事,便选了一首诗通过电子邮箱寄去。一个月后,该杂志社图书出版中心给我来了一份丛书征稿通知的邮件,声称将以更多丰富的系列出版形式,以最优惠费用为本刊作者、读者出版各类诗集,对入选者免收编审、通联费用,但需购书10册,每册定价X X元。今年这次诗歌散文邀请赛主办单位中也有一家是正规杂志社,其吸纳资金的方式和数额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真搞不懂了,现在的出版者与创作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本来按照社会分工,作者和出版者都是书刊这种商品的生产者,前者是原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者,后者是半成品加工者,读者才是书刊的消费者。现在的出版单位却把作者当成了消费者,靠作者包销图书和自费出书来维持生计。

8年前,中央某部委决定对各省行业管理工作进行一次交叉检查,我们四川检查组负责对湖南省的行业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我是检查组成员之一。我们所抽查的一些市县,有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是省作协会员,送了我们一袋袋正式出版的图书,都是他们的个人专著。晚上休息时,我将这些装帧十分考究的图书逐本翻了一遍,发现多数文章是东拼西凑的资料,很少个人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这样的图书根本没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我都留在宾馆里了,结果第二天早饭后上车时发现,检查组所有成员(包括北京来的有关负责人)都跟我一样。

不知道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们对此作何感想?当今出版物市场的纸质图书,除了中小学教材、教辅和少儿类书籍,其他图书发行数量可说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20年来,出版界一些人士一会儿埋怨经济大潮中的读者不爱看书了,一会儿责怪音像制品流行冲击了书刊市场,一会儿又迁怒于侵权盗版制品猖獗,总是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采取应对措施。其实,广大读者不是不爱读书,而是不爱读那些靠人情出版的书、靠作者包销和自费出版的书,以及那些缺乏新意的图书。时下老老少少的读者们天天用手机阅读微信,津津乐道地相互转发微信,你能说现在的人们不爱读书吗?

我在文化和出版行政部门工作近40年,深知现在出版单位的许多难处,也亲眼见到多数出版单位干部职工扬长避短、兢兢业业在努力出好书、出精品书,内心也充满敬佩。本不想去揭一些出版单位的“短”,可是前几天我从贵阳旅游回到成都,又收到“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主办单位第三次寄来的资料,其中一份破例为我出具的“获奖证书”(主办单位明文规定不交报名费和会务费不发获奖证书),另一份为(自费)“图书出版简章”,他们的意图我当然明白,就是希望我通过他们去自费出书。我近几年写了近200篇(首)诗歌、散文、随笔和游记,既不图名又不求利,完全出自对文学创作的喜好,很想知道读者对我作品的真实评价,可总是遇见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组织和出版单位,于是写了以上文字,就当是今年参加这次诗歌散文邀请赛的《获奖感言》,也算是给出版界的一副苦口良药吧。


2014年11月6-10 日于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征稿
丝绸之路首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通知
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通知
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通知
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通知
“申通杯”中秋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启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