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a是中医的根和魂,学中医必读、必知、必懂

在悦读中医,我们经常给大家分享一些名家医案和具体的治病养生知识,不过,想要真正学懂中医,要从掌握其独有的中医理论基础开始。今天要为大家阐释的,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的灵魂和根源,中医要姓“中”,就离不开它的存在。想学好中医的你们,不可错过——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的。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自然界各种物质的本源,“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源头可追溯到《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故有“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的记载。

气化的“恒、源、动、生、灭”

“气化”一词首出《太始天元册》。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包括气的产生、运行、升降出入、凝聚弥散。狭义而言,一般指气、血、津、精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和脏腑的某些功能活动;广而言之,可指天地万物的气机变化、运动现象,如雨水、雾露、潮汐、树木生长、朝阳明月、地壳运动、四季交替等,无不可归为气化一途。由气而生、由气而灭,因气而化、因化而和、因和而稳。气化理论认为万物处于由气化驱动的多维时空动态模型和生命全息运变模型之中,气化具有整体恒动性、本源性、普遍性、超前性和致中和性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生生化化,品物咸彰。”万物由气化而生、由气化而灭,即气化具有本源性、普遍性;气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超前性,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上工治未病”。气化无时不行,万物生生不息。气化是整体恒动的,气化模型同样是运动变化、动静有序的。此外,气化是天、地、人普遍存在的自调与调他的调控中和机制,也即气化的致中和性。

在气化模型里,气化不仅决定了万物的生灭运变,还具有对模型的整体调控能力,从而使气化模型具有自稳功能,这也是中医治疗方法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气化具有调和功能,能够自调、调他。调气化则能稳气化,中医通过调整机体气化,激发、促进机体的自稳功能,从而使疾病向愈。“恒、源、动、生、灭”概括了气化的本质与内涵,包括了气化的普遍性、本源性、恒动性以及气化维持万物自稳的特征。

气化学说与中医辨证

人体生命是气化构成的,认识人体的气化是开启人体这一全息运变动态之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才能真正抓住疾病的中医学本质,才能准确进行辨证。人体脏腑的气化具有特异模式和整体藏象模式,人体脏腑功能、气血津液代谢等均属气化表现,但其气化的模式各有不同。就脏腑而言,人体脏腑各有其特异气机,表现为不同的气化模型。

心藏神,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气宣出则血脉行盈,面色有华,神志清明;心气收敛则化赤生血,养神内守;心气降达则下温肾水,水火互济。

肺主气舍魄,通调水道,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肺气升宣则发散卫气,水津四布,泽润皮毛;肺气肃降则津液润降,水道通利,下归于肾,膀胱气化,金水相生。肺气升降有序,则呼吸通畅,吐故纳新,化生精气,阴魄归舍,形体能安。

肝藏血舍魂,主疏泄,肝之气化有收敛和疏泄两端。肝气收敛,血有所藏,化生血气,则魂有所持;肝气疏泄,全身气机升发,助脾胃健运,资气血畅达,濡养筋脉。

脾之气化正常则能运化水谷,而成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散精于肺,奉心化赤为血,灌溉四旁,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

肾藏先天、后天之精,纳肺脾水谷之清气而化肾精,肾精化而生肾气,肾气升则推动全身之气化。

此外,胃气气化正常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小肠气化正常则能分清泌浊,膀胱气化正常而小便能行。凡此种种,每个脏腑的气化模式均有其特异性和规律性。可见脏腑特异之气的气化功能决定了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而各个脏腑气化模式有机结合,承制相辅,构成了五脏六腑的整体藏象气化模式,即由精、气、神构成的活体生命模式,从而决定了机体全身的生理功能。

人体脏腑气化失常是致病之因,脏腑气化太过或不及、脏腑气机升降出入障碍都可导致机体局部或整体气化失常,产生种种病证。五脏之本脏气化失常,多为气化不及。心之气化不及,则不能化营生血,血脉行盈不利,血不养心,神失所养则昏聩不明;血不养肝则肝失其藏,其体不柔,怒行于上;肾水不得心气温煦而上泛为害;肺之气化不及,精气难以化生,气魄不足而俯仰难安,肾精不得充养,金损及水;肝之气化不及,藏血不足,血气虚弱,则气血郁结,遇事优柔;肝之气化不及还表现为肝之疏泄不及,若肝失疏泄,血气内郁,则血气躁动,变生急怒;脾之气化不及则气血化生失源;肾之气化不及则精气难生,肾气不固,遗尿遗精,生长发育迟缓。同时,五脏气化失常还表现为本脏的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如寒、痰、瘀、饮等病理因素阻滞心脉则可见心气不利,变生胸痹、心悸等;外邪、痰湿等阻碍肺之气机,则肺气宣发肃降失常,作咳作喘;卫气不能宣散以固表,津液不能输布四旁而皮毛枯槁;水道不利,津液不能润降,小便不行随之可见;情志久郁、善怒或痰瘀互结或肝阴不足等因素均可导致肝之气机升降失常,可见头痛、眩晕、呕逆痞满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则可损伤脾土而致脾气升降失常,脾土失其健运,水饮内生,而成满成泄,或致水肿;若受热邪、寒湿等外邪所困,肾气遏抑不发,不能上达而济于心,人体气化随之而弱,生理机能减退,阳痿早泄、困顿欲寐即见,在女子则冲任不调,月事不至。本脏气化不及可致本脏特异气机失常,本脏特异气机失常更可为本脏气化不及之因,两者可以单独存在,但更多为相伴而见。

人体气化模型以气化之道而构建、运行,包含了气、血、津液、精等客观生理因素和神、魂、魄、意、志等主观生理因素,气化失常即导致诸主、客观生理因素的改变,从而变生百病,即“气病为百病之先、诸病之变”。例如,表现在气与血、气与津的关系上,机体、五脏气化失常,则气血不和、营血亏虚、血运不利、瘀血内阻、血行妄动等随即相伴而生;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气化失常则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亦自为祸。再如人体心神、魂魄、意志等精神疾患也常因五脏气化失常而致。

总之,生命由真气气化而生,五脏气化而长。五脏气化失常为诸病之根本,所以调畅、推动气化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故言“调理气机、推动气化为百病之要”。中医理论发展至今,形成了完善的脏腑辨证、五行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体系,但无论哪种辨证体系均是把人体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气化模型,疾病则是在这个模型中出现的局部或整体气化失常,各辨治方法也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人体气化失常予以调畅。可以认为,气化之道形成了中医理论基础和特色优势,它是中医学认知生命健康的原创思维,是中医理论的根和魂。

好 · 书· 推 · 荐

全国名老中医王晖病机类证方验

王晖、陈霞波主编的《全国名老中医王晖病机类证方验》对名老中医王晖的学术经验和临床诊疗思路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分析。主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思想源流、理论犀烛、师传心悟、四诊发挥四方面分别记叙;下篇从心肝血虚、阴虚湿热、气阴(血)两虚、肺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肝脾失调、脾胃不和、气虚痰瘀、阴阳两虚十大病机分别记叙。尽可能详细介绍中医气化学说、病机分层理论、方药类病和五行体质观等理论成果,再通过以证推方、以案寓理的方式,分门别类,辑为一体,以诊病析理为切入点,以具体临床病例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王晖先生的病机分层理论,系统剖析了王晖先生的中医思维、辨证思路、用药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气机升降理论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天人解一: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6)
治肝病,中医泰斗张锡纯辨治思想独具一格!(不可不知)
《大道自然·六气合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