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音步角度来认识格律诗的变格问题

一、传统平仄规则的局限

对于初学者来说,格律诗的平仄问题是一个较难克服的障碍。有的诗词爱好者学习数年,还无法完全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安排。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传统的平仄规则是以正格为基础,以单字的平仄为基本单位来阐述格律诗的平仄问题的。然而实践中,面对多种多样的复杂变格,初学者往往很难理出头绪,阻碍了他们尽快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以格律诗的七绝为例说明。格律诗的正格有四种,下面是其中一种。将正格加以变换,得到下面的变格(当然也可以改写成其他变格)

律诗正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变格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众所周知,传统的格律诗平仄规则有三个原则:(1)单句平仄交替;(2)同联对句平仄相反;(3)邻联邻句平仄相粘。如果说传统的平仄规则还可以解释格律诗正格的平仄问题,那么面对纷繁多样的变格,传统的平仄规则在说明上就显得苍白无力。例如,平仄规则的第一原则是“当句平仄交替”。但从上述变格可以看出,其平声字或仄声字既有“仄仄仄”或“平平平”三字一组,也有“平平”或“仄仄”两字一组,还有“平”或“仄”单字一组。初学者可能会提出疑问,平仄交替到底是“平仄平仄”的交替呢?还是“平平仄仄”的交替呢?,抑或“平平平仄仄仄”的交替呢?。又如,传统平仄规则的第二原则是“同联对句平仄相反”。但上面变格的首联“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以及尾联“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都存在对应字没有平仄相反的地方。初学者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种变格可以成立?传统平仄规则的第三原则“邻联邻句平仄相粘”也是如此。初学者很难判断上述变格中的邻联邻句(第二句和第三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是否能够满足这原则?因为,其中有不少地方平仄并不一致。可见,相对于律诗变格,传统平仄规则由于表述的不完整性使其模糊不清,无法从理论上解释律诗变格的合理性,从而与作诗实践相距较远,无助于初学者尽快入门。因此有必要重新表述平仄规则,使其更接近于作诗实践。笔者认为,将音步概念引入平仄规则,将会大大缩小律诗平仄规则与作诗实践的距离,有利于解释各种格律诗的变格,因而有利于初学者尽快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二、音步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音步,又称声步或节奏点。根据《汉语大辞典》,所谓音步,是指“表现诗歌节奏的音组”。作为一种外来语,音步只是近代才传到我国诗词领域。我国诗词界早先是用“顿”概念来说明诗歌节奏的理论问题的。上个世纪40年代,朱光潜教授在《诗论》一书中,分析了音步概念与传统“顿”概念的异同点,指出“中文诗每顿含两个字音,相当于英诗的‘音步foot)”,自此音步概念逐渐取代了“顿”念,流传于我国诗词领域。例如,张志岳 《从古典格律诗的发展到建立新诗格律的途径》一文指出:“﹝五言诗﹞每行五个字,念起来是三个音步,前两个是双音步,后一个是单音步。”现代著名诗词理论家周振甫教授在其《谈格律诗的格律》(《古代诗词三十讲》中的一讲)一文则将音步分为平声步和仄声步两种类型,来讲授近体诗的格律问题。

音步的形成往往与诗词的吟诵相关,而诗词的吟诵必须具有音乐性。这就要求在音步与音步之间必须平仄交替,才能达到吟诵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于是音步有了平声步与仄声步之分。那么,如何辨别仄声步和平声步呢?由于双音节词组的节奏点或落音点在第二字上,因此,判别一个音步是平声步还是仄声步是以第二个字的平仄为转移的。如果第二字是平声,就称为平声步,而不论第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同理,如果第二个字是仄声,就称为仄声步,也不论第一个字是仄声还是平声。例如,森林和树木两个词组,前者的两个字都是平声,后者的两个字都是仄声,毫无疑问,前者是平声步,后者是仄声步。而月明和明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组成词组的两个字平仄都不同。而在判别它们的音步属性时,关键在于该词组的第二个字。月明的第二个字平声,就被称为平声步,虽然第一个字是仄声;而明月的第二个字是仄声,就被称为仄声步,虽然,第一个字是平声。可见,当我们谈到音步,通常是指第二个字的平仄。

三、将音步概念引入平仄规则

在了解音步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后,我们可以将音步引入平仄规则中,形成新的格律诗的平仄规则:1、单句按音步平仄交替;2、同联对句按音步平仄相反;3、邻联邻句按音步平仄相粘。

1. 单句按音步平仄交替

为了使吟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要求格律诗的单句,仄声步后面必须跟着平声步,或者平声步后面必须跟着仄声步。例如,在七律或七绝中,除尾字是事前规定,不能随意更动外,其他六个字必须满足按音步平仄交替,表现为两种形式:平声步 仄声步 平声步;或者仄声步 平声步 仄声步。与七律和七绝相比较,五律和五绝的每句少两个字,因此前四个字平仄交替表现为平声步 仄声步,或者仄声步 平声步。

2. 同联对句按音步平仄相反

在格律诗中,律诗八句诗组成四联,绝句四句诗组成两联。在每一联中,上下句在音步上必须平仄相反。换句话说,如果上句是平声步,下句必是仄声步与之相对;反之,如果上句是仄声步,那么下句则以平声步与之相对。

3. 邻联邻句按音步平仄相粘

所谓邻联是指格律诗中互相邻近的两联,例如在律诗中,首联与颔联是邻联,颔联与颈联称为邻联,颈联与尾联称为邻联绝句只有两联,彼此就是邻联。所谓邻句,是指邻联中,上联的第二句与下联的第一句是邻句。 所谓平仄相粘即平仄一致,具体说,在邻联邻句中,上下两句在音步上平仄不能相反,而必须平仄一致。即除了尾字外,七律前面六个字、五律前面四个字必须平声步对平声步,仄声步对仄声步。

 

四、以修订后的平仄规则检验律诗变格的合理性

当我们了解音步概念,并将音步概念融入律诗的平仄规则内,使我们对复杂多变的律诗变格的合理性的说明就具有理论依据了。下面我们以上述律诗的变格为例来说明。

 

格律诗变格

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按音步检验

平声步 仄声步 平声步 (仄)

仄声步 平声步 仄声步 (平)

仄声步 平声步 仄声步 (仄)

平声步 仄声步 平声步 (平)

 

从上述检验结果看,第一,除了尾字是事先规定好的(本例未入韵),该律诗的每句的前六字在音步上都是平仄交替,即在音步上表现为“平、仄、平”或“仄、平、仄”,符合修订后的平仄规则的第一原则——单句按音步平仄交替。第二,从同联对句看,在音步上,上联是平声步,下联则是仄声步;相反,上联是仄声步,下联则是平声步,符合修订后的平仄规则的第二原则——同联对句按音步平仄相反。第三,从邻联邻句看,第二句和第三句在音步上平仄是一致的,即第二句的音步是“仄、平、仄”,第三句的音步也是“仄、平、仄”,符合修订后的格律诗的平仄规则——邻联邻句按音步平仄相粘。因此,该律诗的变格符合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五、修订后的平仄规则的优点

首先,弥补传统平仄规则模糊不清的缺陷。作为规则,应该能够说明客观对象的绝大部分情况,但传统平仄规则充其量只能说明律诗的正格,一旦发生变格,其模糊不清的特点就暴露无遗。而将音步概念融入平仄规则,就使传统平仄规则的模糊性变为清晰化。例如,“同联对句平仄相反”,并不要求对句中的字字平仄相反,只要求在音步上(双音节词组的第二个字,下同)平仄相反;又如,邻联邻句平仄相粘,也不要求邻联邻句字字平仄相粘,只要求在音步上平仄相粘。

其次,以音步来检验律诗的变格,可使复杂的律诗变格简单化,有助于初学者尽快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规律。众所周知,传统的平仄规则以单字的平仄为基本单位,在解释复杂的律诗变格显得无能为力。修订后的平仄规则将单字的平仄转化为音步的平仄,大大提高了识别律诗变格的合理性的效率。具体说,初学者只要抓住律诗的偶字,看其是否在单句上平仄交替,在对句上是否平仄相反,在邻联邻句是否平仄相粘,就可以很快地识别出律诗变格平仄安排是否合理。从上面的检验不难体会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修订后的平仄规则旨在通过纳入了音步概念,缩小平仄规则与写诗实践的距离,使在理论上模糊不清的传统上被称为律诗“变格”变为“准正格”(与标准正格不同的“正格”),从而使初学者在认识律诗平仄规律有了理论依据。所以,与传统平仄规则相比较,修订后的平仄规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它并非十全十美。例如,律诗人为规定的三大禁忌: 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传统的平仄规则无法进行理论说明,修订后的平仄规则同样也无法理论说明。需要制定其他规则加以识别和纠正,对此笔者将另文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

朱光潜:《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周振甫:《古代诗词三十讲》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言律诗的写作常识(2)
[转载]对联平仄规则
七字对联平仄规则
律诗基本格律(二)
诗词格律十讲 第五讲 七言律诗 第六讲 平仄的变格 ...
学诗笔记之:五言律诗的格律变化规律及名篇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