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身以不徇欲为最要
userphoto

2024.05.27 安徽

关注

修身以不徇欲为最要,不徇欲在乎常惺惺”,出自清代郭柏荫所著《嘐嘐言》,意为修养品性最重要的是不能随着个人的欲望任意行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保持一种持续的警觉和自我意识。可见,人生在世,要注重修心养性,让欲望有限度;方寸之间,按捺住内心的贪念欲望,方可留得住清名。

唐代柳宗元在《蝜蝂传》中记载:有一种叫蝜蝂的“善负小虫”,常常被压得爬不起来。有人替它去掉背上东西,可是只要能继续爬行,它就会把东西抓过来继续背上,最终耗尽心力跌落而亡。古人之所以强调控制物欲,原因在于对欲望的追求是人性的弱点:“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人的欲望没有穷尽,需要越来越多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结果使得自己“人为物累,心为形役”,甚至开启“贪欲无度,牢狱自筑”的祸端。

古往今来,不少人虽然懂得贪欲致祸的道理,但就是耐不住诱惑,在欲望的裹挟下心存侥幸,逐渐丧失理性定力,最终走向堕落。曾有官员因贪赃被处刑时感慨:“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贞观政要·慎终》有云,“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纵观如今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蜕变轨迹,有的起于一顿饭局,在推杯换盏中混淆公私身份;有的是一件礼物,在玉石、字画、珠宝等“雅好”面前,轻易突破规矩;有的是一趟旅游,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安排,自以为能逃避监督……面对各种诱惑,欲望从“眼红手痒”到“心理失衡”,从“羡慕嫉妒恨”到“绝不能吃亏”,其背后正是心无定力,思想滑坡、贪婪作怪。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修养内心的方法,重在常常自省、减少欲望。唐代白居易在《伤唐衢二首》中曾说:“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一个人要坚守志向,有所作为,就必须守得住内心,止得住诱惑,舍得去欲望,放得下功利。宋代朱熹曾说,“不检束,则心日恣肆”,不经常检讨约束自己,心智就会一天天放纵无顾忌。因此,当金钱、权力等诱惑摆在眼前,是心为物役、迷失目标和方向,还是心无旁骛、不为所动,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对每个人来说,都需要慎重选择。欲望面前,知足知止、适可而止,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面临利诱之时,多一分冷静与警觉,在欲望面前,少一些浮躁与盲动,需要常常修炼、久久为功。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面对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及内心的欲望,要将纪律和规矩在内心深处筑牢、在思想深处扎根,常补精神之钙、常思贪欲之害,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获取最大限度的自由
95、“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为何说修身,是成就大业的第一步?
妄念与快乐
一个人祸事来临之前,往往有这3个征兆,若没有也要警示自己
欲望太大,控制不住怎么办?道家给你四大良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