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照片中的曹杨新村

旧照片中的曹杨新村

2014-08-03 上海白相

1952年,6月24日,曹杨一村。

解放后进入《解放日报》担任摄影记者的俞创硕,拍下了这张非常写意的照片:画面上,两人都露出洁白的牙齿,妻子看上去比丈夫更显得健硕——她更像《良友》画报的某期封面女郎,而并非她的真实身份,勤生纱厂女工孔阿菊。

照片中的桥,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架在曹杨环浜上的“红桥”。

曹杨新村刚刚建成时,为美化环境,在新村环浜上建造了一组风格迥异的小桥,如枫桥、桐柏路桥、杏山路桥、花溪路桥等,其中,位于曹杨新村第一小学旁的“红桥”最有名——即使是在周边环境发生大变化的今天,如果你问人“曹阳一村在哪里”,可能会不晓得,但只要问“红桥”,十有八九都会认识。

1952年6月25日,工人正在调试新装在曹杨新村大门口的电钟,为居民入住做着最后准备。俞创硕当年为《解放日报》拍摄的这张照片,其立意就是“让新的时间,记录全新的生活”。

解放初期,在闸北、普陀等工厂集中的地区,工人的居住条件仍十分恶劣,大部分人都住在“滚地龙”(棚户区)中,夏不能避暑热,冬无法御风寒,雨天潮湿、漏水更是家常便饭。

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上海工人住宅建筑委员会,潘汉年副市长受陈毅市长委托,具体负责筹建工人新村的领导与监督工作,并将新村定位在中山北路以北,曹杨路以西地区。

这里北接真如镇,南接大夏大学(民国时期建立的一所私立大学,51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中间散布十几个自然村落,其间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禾绿稻黄,鸟语花香,一片江南水乡景色,环境优美,且与长宁、普陀、闸北等工厂区相距不远,是理想的工人居住区域。

1951年9月,新村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1952年“五一”劳动节前全面竣工。

1952年6月29日,市政府在新村内举行了竣工庆祝大会,副市长潘汉年亲自到会祝贺。新建成的工人新村计有三开间二层楼房48幢,162个单元,1002户,因地近曹杨路,遂命名为曹杨新村。

刚建成的曹杨新村,街道马路用的都是用花岗岩石头铺成的“台格路”,路旁种的是法国梧桐,加上像小洋楼似的建筑,引起许多人瞩目。文革前,这里就成了对外开放游览的工人新村,国内外不少领导人和外国来宾都到这里参观过。

当年,一曲杨柳青小调更传唱上海全城:“曹杨新村好风光哦,白墙壁,红屋顶,石子路铺得平,哎哟走路真称心...”

曹杨新村的设计师,是上海建筑界的耆宿汪定曾,193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8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筑硕士学位。他曾这样评价这个新式工人新村:“在这里,既有上海新式里弄生活的情趣,也有点欧美的‘花园社区’的影子,算是我和当时的同仁们,一次建筑创作的有益探索。”

可惜在文革中,这些元素都被当作小资情调,一一挖去填平,而当年的设计师汪定曾,还受到了批评,说它“密度低、利用率低”等等。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拍摄《今天我休息》,还慕名而来,将片中邮递员刘萍的家的拍摄外景地,放在了曹杨一村三工区94号。

我们再回到第一张照片的主人公,孔阿菊和她的丈夫徐真华。曹杨新村建成了,他们带着两个孩子,搬进了新村,布置起了自己的新房子。

很多曹杨一村的老居民,回忆起当年搬进来时的场景,都会说“以为搬进了洋房”:“我们当时住的都是滚地龙,搬到这里,墙雪雪白,地板是红的,房间里面清清爽爽,做梦也想不到住了洋房了”。

这里不仅住的宽敞,对老百姓的“出门七件事”也想得相当周道:银行、邮局、小菜场自然不在话下,搬进新村就有幼儿园,就连洗澡吃饭,也有公共浴室和大食堂——“这里邻里和睦相处,大家都很好说话,住在这里就像天堂一样”。

曹杨新村当年的第一批住户,几乎都是50年代著名的上海市劳模和全国劳模。在上面这张汪刚拍摄的照片中,沪上知名媒体人王海,就认出了抱小孩下棋者,正是50年代初,上海著名劳模:陆阿狗。

现在关于陆阿狗的文字记忆已经很少了,这个曾经住棚户、草屋的陆阿狗,由于在纺织机械方面的革新,使他彻底翻身,成为50年代的新贵。他是第一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是第一次访问苏联代表团成员——当年还有两本关于他的连环画:《陆阿狗生产小组》和《向陆阿狗叔叔学习》。

2005年,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工人住宅新村,曹杨一村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保护类别为四类。保护重点以及要求,是维持单体原外貌和规划空间格局。这也是当年唯一一个入围历史保护建筑的现代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10107!上海老普陀人的共同记忆,再也回不去了!
曹杨新村的昨天和今天
68年前,住这里竟被全上海人眼红!
曹杨新村60年:光荣与梦想 05-新闻视点·要闻-解放日报
【老照片讲故事】曹杨新村
回到七十年前!一起开启属于普陀人的“独家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