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包粽子,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吗?乡村老农告诉你真正原因
公历2021年的6月14日 ,即农历辛丑年的五月初五,就是中华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了。

说起农历这两个字,心里是很不情愿的,因为把中华传统的历法称之为农历,这多少有一点贬低的味道。

在很多地方,也有把农历叫做阴历,又把公历叫成阳历的。

但不管把中华传统的历法叫成农历或者阴历,从内心感情来讲,都是不太愿意接受的,因为农历的农字总带有一点落后的味道,阴历的阴字也有点不够光明正大的意思,而把公历称之为阳历,更是抢了中华传统太阳历的版权。


对农历或阴历最正确的叫法,应该就叫做夏历,因为这是传说中大禹在建立夏朝时所制定的历法,就是以月亮盈亏一次为一个月,以每年的寅月为新年一月,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延用至今的历法。

所以,最正确的说法,就是夏历辛丑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华传统节日的端午节。

这种公历与夏历合用的情况,至今也有一二百年的时间了,这正如从前民间有一个笑话,说是有人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书“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外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还有一个横批:“世界大同。”

如果,把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历法,统计一下的话,发现我们现在所用的历法,竟然有五套之多。

一,最常用的,当然就是公历,公历是从西方引进的,故又称西历,公历的制定虽然比不上中华二十四节气那样的严格与科学,但也跟二十四节气比较接近,如每年的立春,都固定在2月4日前后,要不就是3日或5日,再加上现在国际通用的是公历,所以公历就成了人们最常用的历法,如今年的端午节,用公历来表示就是2021年6月14日。

二,还有一种常用的历法,跟公历一样也是由西方传入的,就是以七天为一星期的历法,星期又称礼拜,如星期一又称为礼拜一,我们现在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普遍采用的,就是以七天为一星期的工作制,而今年的端午节,刚好是星期一,所以星期一继续放假,星期二才上班。

三,夏历是我们传统的历法,俗称农历或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盈亏来确定几月几日的,所以又称朔望月,每月的初一都是看不到月亮的,称之为朔,要到初三才露出一丝眉月,每月的十五都是月亮最圆的,故称之为望。

夏历还制定了正月建寅,就是以寅月作为新年的第一个月,以寅月初一作为新年的大年初一,而大年初一差不多也就是立春前后,夏历既符合了月亮的朔望盈亏,又基本上符合了二十四节气,这比单纯以记时标时为目的的公历,显得科学多了。

夏历也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历法,如正月初一的年初一、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大年三十的除夕夜等等,用的就是中华传统的夏历。

四,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法,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更被称为是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在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的运行来划分的,所以二十四节气才有真正的太阳历,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二十四节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古人们就是按照节气来实施农耕的。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多个重要节日,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的,如立春表示新春的开始,清明节要上坟扫墓,冬至节也要祭祖等等。

还记得小时候,曾经听乡村里的老先生说起过一个对联,上联是“昨夜大寒,霜降茅屋似小雪”,这上联中就用到了大寒、霜降、小雪这三个节气,整个上联看似平淡,实则韵味无穷,读完上联就会有一种淡泊又悠然的感觉,只可惜此联并没有能与之匹配的下联,遂成为千古绝对,不知道现在有人对出来了没有。

五,还有一种历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得不多,但在术数学中却是一种专用的历法,那就是干支历。

所谓的干支历,就是用六十甲子来标记年月日时,比如今年端午节的凌晨零点,用干支历来表示,就是辛丑年甲午月癸巳日壬子时。

对照中外的历法,就可以发现,西方公历的年月日和星期,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是起到了计时和标时的作用,仅是一种显示时间的工具,而中华传统的夏历、太阳历、干支历,则是充分体现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这对于人体的养生健康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回到端午节这件事情上,有关端午节的风俗,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在江南的乡村里,就有“三月清明做圆子,五月端午裹粽子”的民谣。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似乎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不说上几句端午节的来历,就有点过意不去似的。

其中最为盛行的说法,无疑就是记念屈原说,据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就是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的,后来人们就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除此之外,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甚至还有纪念东汉廉史苍梧太守陈临的。

但是,根据近代史学家的考证,端午纪念屈原说只是来源于南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还有同为南梁人的宗檩笔记《荆楚岁时记》,而端午节的存在,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而且在汉魏之前的四百多年时间里,并没有在端午节提到屈原的任何记载,可见纪念屈原说,只是后世的文人为了表达对先贤的怀念,从而编写的一种附会而已。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等文章中,例举了一百多条古籍中的记载,考证出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或者其他什么人,而是古代的先民以龙为图腾,而且每年在端午节这一天,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这个祭祀活动就包括了包粽子和赛龙舟。

那么,端午节真的是古代的先民们,为了祭祀龙图腾而举行的节日吗?

其实,这个问题,用不着去问史学家,只要问问乡村里的老农,就一清二楚了!


关于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包粽子、赛龙舟或者喝雄黄酒等风俗,乡村的老农是这样说的。

因为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正是一年中最忙的种田插秧的时候,在从前并没有杂交水稻,也没有双季稻,全年就一季单季稻,而单季稻的种植,是在油菜、大小麦等春花作物收成之后,就要在田里做秧板,并落谷播种。

到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就要忙着插秧了,插秧前先要把水田翻耕一下,再摊平,然后再把秧板上的秧苗拔起来,用扁担挑到水田里,再一簇一簇的种在田里。

在从前,既没有电耕犁、拖拉机,也没有插秧机等机械设备,所有的翻地、平田、拔秧、种田,全部都要靠手工来完成,古代的农民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做着辛勤的耕作。

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中午的吃饭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早饭可以在家里早点烧好了吃,晚饭也可以迟一点回家再烧来吃,但中午吃饭就比较麻烦,如果中午回家来烧饭,等吃了饭再下田干活,就要浪费很多时间。

况且在从前的乡村里,都是人少田多,有些田地离家还很远,仅仅走到田里就要好长时间,如果中午还要回家烧饭吃饭,那就太耽误时间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代的先民们,就发明了粽子这种食物!

因为粽子烧好以后,可以挂起来过很长时间都不会坏,只要在早上烧早饭的时候,在蒸架上蒸上粽子,等吃过早饭,再带上几只粽子和一壶水,就可以下田干活去了。


中午的时候,就在田间吃粽子再喝点水,吃完粽子就又可以干活了。

这样,就省得来回走路和烧饭吃饭了,从而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来干农活。

乡村里的老农还说,由于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种田,但由于每一个人所擅长的农活并不一样,有人擅长挑担,有人擅长插秧,有人擅长平田等等,同时也为了照顾一些家里缺少劳动力的人家,先民们就自发组成了盘工种这种劳动形式,常见的盘工种有四盘种和六盘种。

所谓的盘工种,就是由几户人家,自发组成一个劳动小组,今天在你家干活,明天在我家干活,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劳动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够照顾到一些妇孺较多而男劳力较少的人家。

四盘种就是四户人家组成一个劳动小组,六盘种就是由六户人家组成,这相当于最原始的农民互助组。

当在盘工种的时候,如果有人单独回家烧饭吃饭,那其他人就会有意见,所以在种田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包上粽子并带到田间来吃。

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会在粽子中放上肉,甚至还有咸肉、火腿什么的,困难的人家就只有米,大家在田间一起吃粽子的时候,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好心人家,还会把自己的肉粽跟别人换了吃,而有些来盘工干活的人,还舍不得吃有肉的粽子,会省下来拿回家给孩子吃。

所以,粽子纯粹就是为了农活的需要而发明的,跟书上的什么纪念说、恶日禁忌说、蓄兰沐浴说、夏至说、勾践操练水军说等等,没有任何关系!也跟什么龙图腾的崇拜祭祀没有任何关系!这真是:只作书上考证者,皆非种田人!


还有,在端午节要赛龙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从前的江南乡村里,并不是每年都会赛龙舟的,这主要看今天的端午节有没有开始种田。

大家肯定知道,每年的过年都是有早有迟的,有时候在立春前十几天,有时候在立春之后十几天,所以端午节也一样,相对于种田的时节来说也是有早有迟的。

如果今年的端午节来得早,还没到开始种田的时节,先民们就会先把农船整修一下,以便在农忙时能正常使用,因为在江南的农村,农船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当人们把农船整修过之后,当然要试划一下,以看看农船还有没有问题,在试划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农船装扮成龙舟,以图个吉利,同时还互相比赛一下,也是为了在农忙前热闹一场,这才是赛龙舟的真正来历,所赛的其实就是农舟,这跟纪念什么人是全然没有关系的。

若是这一年的端午节来得迟,那大家种田都还来不及,谁会有空去赛龙舟啊!

至于端午节喝雄黄酒,一方面是跟《白蛇传》这本戏曲的流传大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其科学的一面,因为端午过后,各类蛇虫越来越多,而雄黄等中药对蛇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先民们相信,只要能在端午节这一天,喝上一点雄黄酒,再在家里放上一些艾草菖蒲,就会有养生及驱除蛇虫等作用。

这就是,乡村老农告诉我们的,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真正原因。

纪晓岚、梁启超都看不懂的李商隐《碧城》诗,到底讲了什么意思

如何快速正确地读懂《道德经》?如何证明已经读懂了《道德经》?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和陆乘风唱的《水龙吟》,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道就要从帛书《老子》的第一章开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粽子赛龙舟祭屈原 各地庆祝端午节
历法知识汇编
农历,阴历,阳历,公历要掌握的知识
其实,2016年不全是丙申年您知道吗?
吃粽子和赛龙舟
在端午节的这天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