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用集合图表示两个集合关系的活动过程,理解集合图所表示的含义,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朋友们在食堂排成一队打饭,亮亮从前面数是第5个,从后面数还是第5个,这个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11个、12个、9个)

     师:怎么有不同的答案?怎么办?

    (生:计算、画图。)

      教师找计算和画图的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

      生:○○○○△○○○○

       师:真聪明!他还把亮亮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块数一数多少人。(生快数)

      师:在图上找一找,从前面数的5在哪儿?圈一圈。从后面数的5在哪儿?也圈一圈。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被数了两次。

师:所以要用10-1=9,看来确实是9个人。想一想,是谁帮我们弄明白的?

生:圈

二、展开。

      出示:“实验小学三年级定于下周二下午举行跳绳比赛,下周五下午举行踢毽子比赛。三年级共有3个班级,每班选7个学生参加跳绳比赛,选 5 个学生参加踢毽子比赛。三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跳绳、踢毽子比赛? ”

      学生默读题目,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

      方法一:3×7+3×5=36(人)

      方法二:(7+5)× 3=36(人)

      追问:有不同意见吗?肯定共有 36 人吗?

      学生一致表示肯定。

    分析:学生之所以敢这么肯定,因为他们习惯于 解答“条件个个有用、答案唯一”这类问题。除了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本想不到有学生重复参赛。正是这道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让学生掉入“陷阱”。而这“陷阱”里隐含着重要的数学知识。这样的预设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地“爬出陷阱”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对新知识会有较深刻的理解。)

      师: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班参赛的学生名单!

      出示表一:

                  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子学生名单

跳绳

张鸣

王乐

朱丽丽

田柯

李思思

 

 

踢毽子

杨军

刘萍

毛婷

徐超

王欢

罗来

赵小萌

      师:三(1)班共有几人参加比赛?

      生:5+7=12(人),共有12人参加两项比赛。

      显示:两个集合圈,分别表示跳绳学生和踢毽子学生

      出示表二:

                    三(2)班参加跳绳、踢毽子学生名单

跳绳

杨明

李芳

刘红

陈东

张伟

 

 

踢毽子

杨明

李芳

于丽

陶伟

赵军

王志明

朱小东

      师:三(2)班共有几人参加比赛?

      第一个学生回答“有12人参赛”,其他学生都表示没有意见。 一阵沉默之后,班上有学生发现了问题,高举着手。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仔细地看着屏幕。 渐渐地,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有意见!

      师:刚才大家都没有意见,现在怎么又有意见了呢?

      终于,有学生不好意思地说:刚才我没看清楚,三(2)班 的杨明和李芳,两项比赛都参加了,所以共有10 人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

      追问:若要让人清楚地看出跳绳的、踢毽的、既跳绳又踢毽的各有哪些人,用圈怎样表示?

      让学生尝试画圈。

    分析:学生很快回答“三(2)班有10人参赛,可能是由三(1)班的情况作出想当然的回答(没有仔细看名单),但也可能确实没有看清楚。于是,“若要让人清楚地看出参加跳绳的、参加踢毽的、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用圈怎样表示?”成为学生自身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可见,教师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困惑,真正使“问题”成为“属于学生自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只有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着、尝试着用圈表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想法,思维激烈地碰撞了起来——

      生1:我是画了两个圈,在重复参赛的学生名字的下面画上小圆点,这样让别人能清楚地看出重复参赛的学生。

     师:你们同意吗?

     生:我认为有点看不太清楚,因为找小圆点也会很费劲的。

     生2:我是用三个圈来表示的,你们能看懂吗?

     生3:杨明、李芳都参加了两项比赛,可是,为什么在跳绳和踢毽的圈里没有他们呢?我是这样画的(上黑板前画出图),中间的是既跳绳又踢毽的学生。

      师: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4:虽然能看清楚两样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但是, 我不知道哪个圈里是跳绳的,哪个圈里是踢毽子的。

      生 3又在圈上面标上了“跳绳”、“踢毽子”几个字。

     大家对这个图表示赞成。

    分析:面对着“怎样用圈表示才能让人清楚地看出跳绳的、踢毽的、既跳绳又踢毽的”这样的问题,学生有着各自的想法。因此,课堂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地思考,同时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方法,更是在主动地思考、寻找漏洞、提出质疑、积极建议,逐步逼近正确直至正确方法的揭示。其间,学生不仅自主地用集合圈表示出有相交关系的集合,而且在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合乎逻辑、更加严谨、更加深刻,其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获得了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教师注意用“你们听明白了吗?有不同意见吗?”等启发性语言鼓励学生交流,甚至激烈的思维碰撞,从而使他们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师:你们从这个图中能清楚地看出什么?

      生1:跳绳的有7人,踢键的有5人, 既跳绳又踢毽的有 2 人。

      生2: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10人。

      师:怎样算出来的?

      生:7 + 5-2 =10(人);7+3=10(人);5+5=10(人)

     分析:让学生数形结合地进行观察思考,从中看到各个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渗透集合思想,同时进行发散性思维,用集合的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表三:

                      三(3)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丁力

李梦

赵亮

周舟

王龙

 

 

踢毽子

徐松

赵亮

刘洋

周舟

王龙

丁力

李梦

      师:三(3)班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呢?

      生:7人

      师:怎样用圈表示能让人清楚地看出哪些人是既跳绳又踢毽的?

      学生独立思考画圈后,全班交流。

      师:跳绳的 5 人又都参加了踢毽子比赛,所以,他们都应该进入踢毽子的圈内。

    分析:对于有相交关系的两个集合用图表示,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而有着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让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表示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在预设时,必须从学生这一实际出发,把握好“度”,但必须让学生也先进行独立思考,当他们感受到困惑时教师再出示,这样学生才会有较深的体验和理解。) 师:现在你能知道三年级共有多少学生参加了比赛吗?

      生1:12+10+7=29(人)。

      生2:36-2-5=29(人)。

      追问:那开始时,你们为什么都认为三年级一共有 36 人参加比赛?

      生 1:开始时,题目没有说有学生是重复参赛的,所以,一共有36 人参赛。

      师:那开始时题目也没有说没有重复参赛的呀?你凭什么肯定没有重复的呢?你的说法有些不讲道理哟。

      生2:应该说三年级有可能有 36 人参赛。

      师:这算是讲道理的。除了有可能 36 人参赛,还有哪些可能呢?有学生回答:35、34、33,接着便自发地齐答:32、31、30、……22、21、20……

      师:最多可能是 36 人,那么,最少可能是多少人呢?为什么?请课后思考吧!

     分析:教师对三个班参赛情况的精心预设,让学生对集合间并列、交叉、包含关系有整体认识,有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通过追问:“开始时,你们为什么都认为三年级一共有36人参加比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活动不仅使学生考虑问题更加严密,而且有助于学有余力学生的思维更上一个层次。而“最少可能是多少人呢?”,正确的答案其实已是呼之欲出,但没有揭晓,是想让学生带着悬念、带着兴趣走出课堂,在心中保留那份深入探究的欲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踢毽比赛方案
若兰小学举行二至五年级学生踢毽子比赛
拔河方案
小学三年级叙事作文:踢毽子比赛
踢毽子比赛方案82
舞动青春 彩毽飞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