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伙伴的孩子,仅只孤单吗?

让思维成为一种且行且远的力量


没有伙伴,就无法获得社会规则的学习、交往的快乐和健康的人格。

从家长来信中也可看出,没有伙伴的孩子一般都心境不好。

有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变得自卑;有的孩子懦弱,并经常受欺负;有的孩子做完作业就看电视,把精神寄托在电视上......

在一次家长问卷调查中,我们涉及到了孩子的伙伴关系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题目有:

● 孩子和同学的关系不好;

● 孩子不会处理伙伴关系;

● 孩子没有一起玩的伙伴;

● 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

家长选择的百分率极低,仅为6.3%,这可能与家长不太重视这个问题有关。

因为在最近的一项“伙伴关系与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调查中,我们用6个题目测试了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

发现:

89.5%的儿童否认“没有人和我一起玩”;80%的儿童否认“我感到孤独”;78.2%的儿童否认自己“没什么知心朋友”,表明大多数独生子女伙伴关系良好。

同时也发现:

41.4%的孩子否认“很多同学都喜欢我”;有25.1%的孩子认为“朋友比我期待的少”;21.8%的人抱怨“没什么知心朋友”;19.9%的孩子“感到孤独”。

看来大部分独生子女伙伴关系较好,但也有20%以上的独生子女“感到孤独”、“朋友比期待的少”和“没什么知心朋友”,需要父母和教师关注。

儿童成长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而这种转变的基本途径之一便是同伴交往

因此,同伴交往在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没有伙伴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较大。

没有伙伴,就无法获得社会规则的学习、交往的快乐和健康的人格。从家长来信中也可看出,没有伙伴的孩子一般都心境不好。有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变得自卑;有的孩子懦弱,并经常受欺负;有的孩子做完作业就看电视,把精神寄托在电视上……

那么,谁是独生子女的朋友?

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目前最好的朋友依次是:

同班同学80.8%;

妈妈47.9%;

邻居伙伴43.1%;

同校同学42.9%;

父亲42.0%;

老师24.2%;

远方笔友14.7%;

其他成年人12.4%;

目前没有最好的朋友3.8%。

孩子的伙伴的选择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选择,这其中肯定包含着父母的参与。家长对孩子交友的态度可分三类:鼓励型干涉型限制型

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交友采取鼓励型态度和限制型态度。值得注意的是,81.6%的家长希望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那么学习不好的孩子就可能难以结交朋友。

家长的交友态度量表共有10个题目,分为三种类型:

鼓励型

其孩子的主要表现是:孩子和伙伴们在一起很快乐占95.7%;孩子常是朋友中的主要人物或活动的组织者占47.6%。

家长的态度则是:我希望孩子和他喜欢的人成为朋友占72.6%;我愿意孩子邀请他的朋友到家里来占70.8%。

限制型

限制型的家庭对孩子交友的态度主要是:“我对孩子选择朋友有严格要求”占75.8%;“我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占81.6%;以及“我不愿孩子有较亲密的异性朋友”占64.9%。

即,孩子可以交朋友,但必须与家长的要求一致。

干涉型

干涉型家庭对孩子交友的态度是:“为了学习,我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占45.3%;“怕孩子学坏,所以我们严格限制孩子交朋友”占49.3%;“我不希望孩子邀请他的朋友到家里来”占29.2%;“我不愿孩子有较亲密的异性朋友”占64.9%等。

那么,是什么因素对独生子女的孤独感的影响最大呢?

研究发现,首先是对家庭的消极体验和过重的学习压力,其次是班主任的不鼓励态度。在多数情况下,学习成绩越不好,孤独感也越强。

由此可见,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与其人格发展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独生子女伙伴关系得分越高,其亲和需要越强烈;伙伴关系较好的独生子女,在社会道德发展、学习努力、独立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表现较好;自我接纳程度较高;在学习需要方面,其认知需要、自我提高需要以及报答需要都较强烈。反之,则表现为:谦卑需要较强烈,自我接纳程度较低,学习不太努力,文明素养较差,集体意识以及进取精神也较弱。

所以伙伴的存在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伙伴,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孤独症。最早的一种就是儿童孤独症,这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严重心理疾患。通常在三岁左右起病,发病率大约在万分之五,男孩多于女孩。该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可能造成终生残疾。

患孤独症儿童有以下表现:

社会行为障碍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回避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目光,在与人交谈时,一般不看对方的脸,而是看着别处。

对父母或其他亲人不产生依恋,很容易与他们分离;有时孩子也可能对某个人有特别的依恋,不能分离。

缺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兴趣和愿望,不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而是远远地躲开小朋友,独自一人跑来跑去,或者重复单调的活动。

听力没有问题,但叫到他的名字时又没有反应。

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有明显问题。

孩子不会主动地用语言表达他们的要求;常存在无意义的言语或即时、延迟的榜仿;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说话的语调、语速、节律也存在异常。

大多数病儿到5岁时还缄默不语。

有明显的异常行为问题

患儿往往要求周围环境一成不变,一旦熟悉的环境发生改变,孩子就会发脾气、大吵大闹;并且常常出现一些刻板的动作,如反复玩弄手指等。

还可能对一些非生命物品产生强烈的依恋,如小瓶、砖头、绳子、纸片等,每时每刻都拿在手里,睡觉也不许拿开。

有些孩子有严重的自伤行为。如用拳头打自己的脸或头,或拔头发、咬手,用头撞墙、撞地板等。

智力障碍

孤独症儿童40~60%智商低于50,但也有的患儿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能力,如机械记忆、计算、绘画及音乐等方面的才能。

如果家长或教师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时,建议带孩子到医疗部门就诊,以便早期诊断。

孤独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这样的孩子身上最值得关切的问题就是他们缺少学习适应社会群体生活的体会。

当其他的孩子能够自如地与同伴,甚至是大人交往时,孤独的孩子却与所有的人隔绝。他们没有机会与别人发展友谊,因为友谊建立在长时间交往双方敞开心扉式的交流,需要双方密切的接触。

此外,长期相处的伙伴会在思想方法以及许多问题的看法上产生共性,这种共性给了他们对于每个群体的归属感。孤独的人无法了解别人的观点,也没有机会向别人表白自己的看法。

青春期前的孩子总在变换他们所从属的群体,但是到了12岁,孩子们就有了趣味相投、较为固定的伙伴。因此,12岁的孩子有所归属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他们很有可能在整个学生生涯甚至整个一生中都受到孤立。

所以家长应该帮助孤独的孩子,让他们学会交往,拥有伙伴,融入社会之中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孩子与别人交往,尤其是让孤独的孩子与一个受人喜欢的孩子结伴是极为有益的。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孤独的孩子懂得社交的技巧,即使他们懂得,也不要以为他们就能够灵活地运用。

因此,向孩子传授基本的社交技巧,并让他们作适当的练习,是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充当孩子的角色与你的孩子去交往,在教授技巧之后,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实践,并且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指出他的不足,提出改善的建议。

另外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冒险精神。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敢于和别人去交往,而不至于在遭到拒绝后而没有了勇气。

- 作者 -

专家说事,是一个专家团队,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孤独表现、心理原因和改进办法
孩子感到孤独的时候,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小学生不合群心理原因及对策
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在运动中结交和选择朋友
警惕:“伙伴危机”逼近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