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的咸菜

用思想和修辞来博弈

用故事和真情来驰骋

      咸菜

      穷苦时的下饭

      咸菜

      当下的调味


      咸菜

      交织成人间不灭的烟火

 

美,一场阅读和思考的旅行,孤单但绝对不孤独。

关键词:咸菜,回忆,懂得

│pickles,recall, clear

   文/汤永龙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岁末年尾,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托人从老家给我捎来了她亲手腌制的咸菜,我泪眼朦胧,不禁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近日去体检,检查结果不容乐观,除了心(脏)还好,别的都了了:肾有囊肿,肺有阴影,血压高,动脉硬化。老婆一气之下把我多年的嗜好——咸菜、酱菜统统抛到了垃圾箱。美其名曰,是生活方式错误,都是咸菜惹得祸。陪伴我50多年的咸菜成了罪魁祸首。

小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有两口缸,一口是水缸,一口是咸菜缸,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那时候,农人们一日三餐,几乎顿顿啃煎饼、吃咸菜,中午能熬个清汤寡水的青菜汤算是改善,要是能放几片肉那更是神仙般的日子,村里能在外面上班人家才能如此奢侈,对绝大多数人家而言只是奢望。

没办法,日子穷,乡亲们都是席底下席上头,谁比谁也强不到哪里去,能揭开锅、填饱肚子就行,地瓜煎饼,地瓜干子熬的稀饭,窝头成了乡亲们最无奈也最实际的选择,粮食稀缺不够吃,一把玉米面就能熬一大锅,足够一家几口喝个水饱,啃个煎饼或者窝头就是果腹的硬通货。

地瓜干子饭或者玉米粥喝起来有点清香,可天长日久地喝也觉寡淡无味,地瓜煎饼啃起来更是粗粝无比、难以下咽,咸菜成了乡亲们最常用的佐餐小菜。有了咸菜,一切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记得小时候,每天到了饭时,爹娘就会到院子的咸菜缸里捞出一块咸菜,用清水洗洗,然后菜刀切成大块放到碗里,端到桌上,放到中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便吃将起来,赶上大葱和辣椒下来了。爹娘有时候会切些葱丝或辣椒丝和咸菜丝一起拌匀,滋味明显比单纯的咸菜又好了许多。

咸菜缸里的咸菜各式各样,都是乡亲们自己地里种的菜腌的,有白萝卜,有青萝卜,有白菜帮,有豆角,有辣椒,有姜,不过更多的是辣菜疙瘩。辣菜学名芥菜,芥菜的根茎就是辣菜疙瘩,辣菜疙瘩吃起来有点艮,有嚼劲,比较香,很受乡亲们的欢迎,家家户户都会在菜园地里或多或少种些芥菜,等到成熟后,刨到家中,将菜缨子和疙瘩上的根须削掉,放到大盆里面洗净、晾干,然后再放到缸里,缸里早已晾好了大颗粒的海盐,用盖顶盖好,等着就行了。

过上十天半月,缸里的辣菜疙瘩开始入味,有些迫不急待的孩童已经开始捞出来吃了,只是这时候辣菜疙瘩的颜色还有点发白,外咸里淡,吃起来多少有点辣味。再过些时日,辣菜疙瘩的颜色越来越深,咸味渗透到了疙瘩的内里,通体都是咸的,这时就完全腌好了,每天按需取用即可。

除了大规模腌制辣菜疙瘩,豆角倒秧后上面剩下没成个的嫩豆角、做白菜汤时从白菜上扒下来的白菜帮或者剁下来的白菜腚、吃不了的尖辣椒等会被洗净晾干后随手丢到咸菜缸里腌着,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咸菜缸内因辣菜疙瘩日益减少导致的亏空,又丰富了咸菜的种类和乡亲们的口味。

说起来,老家的咸菜不仅吃着香,能下饭,还能败火。小时候每逢头疼脑热,爹娘就爱切几片辣菜疙瘩,让我咀嚼,然后嘱咐我多喝开水,居然屡试不爽,也搞不清究竟是咸菜败火还是开水败火。不过,不管怎样,这里面都有咸菜的功劳,即使咸菜本身不败火,可吃了咸菜才口渴才能喝得下大量的开水,起码算是药引子。

后来,初中考上了五莲一中,吃上了周转粮。虽说当时家境已渐好转,可远没到富裕的程度,每月回家爹娘给的9块钱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平均一天3角钱,可丁可卯,不多不少,想不细着花都不行。当然,来自乡下的孩子,从小跟着爹娘在土地里摸爬滚打,知道那些钱都是爹娘汗珠子摔八瓣一分一分挣来的,也舍不得乱花钱,怕给爹娘增加负担,毕竟不光自己上学,家里还有上学的弟弟妹妹呢,哪个都需要花钱,而这些钱都是爹娘从牙缝里剩下来的,不能不节省着用。

吃学校食堂,那时一份菜才5分钱,也只有中午才有菜,早晨,晚上是2分5的咸菜,那时的咸菜可好吃了,现在想来是用油炒的咸菜。但中午的菜,几乎和清水煮得差不多,冬天白菜,萝卜,夏天茄子,顿顿如此,天天如此,清汤寡水,难以下咽。可乡下的孩子都苦惯了,也都知道自己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实现爹娘的夙愿,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都不会在饭菜上计较,再难咽的饭菜也能吃得下去,且很少抱怨。记得有一次,爹娘托人给我从家里带来了用猪头肉炒的咸菜,我把东西放下就匆匆到教室去上晚自习了,待到下了自习回到宿舍,拿出带来的咸菜准备吃煎饼时,赫然发现咸菜下去了一半,不消说,肯定是宿舍那几个家伙干的。我问是谁偷吃的,一个个都躺在自己的板床上装的跟没事儿似的不应声,可我知道,这帮家伙肯定正捂着嘴偷笑呢。就这样,家中的炒咸菜,带着爹娘的疼爱和期盼,时断时续地陪伴我走过了三年的高中时光,成为艰难困苦的高中生涯中最温暖最清晰的记忆。

考上大学,央企工作,乡镇漂泊,回城工作,三十多年过去了,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很多年不再腌咸菜了。周末回到老家,走进布满记忆的院落,那口咸菜缸、那段就着咸菜啃煎饼的岁月、娘弯着腰给我炒咸菜的情形又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了。禁不住两眼一热,泪眼模糊中,一个乡下孩子正背着行囊,拎着煎饼和咸菜,在娘的瞩目和不舍中向远方走去。

- 作者 -

汤永龙,五莲县畜牧兽医管理中心 13455011998)

编后语│审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那些穷苦的日子,好像离我们并不遥远,谁忆起都会潸然落泪,谁忆起都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恩情不绝。

只有有了才知道没有时的内心期待、饥渴、煎熬和渴望,只有有了才知道没有时的励志、忍受、向往,那种滋味一如埋在心底的根,总在不期然地发芽用新绿来提醒: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苦难民族在崛起过程中的自信。在自信过程中,我们深深懂得感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回望父母辈的含辛茹苦,怎让我们不奋发向前呢?

鸣谢本刊特约评论嘉宾:

潘鸣  玉树临风  米粒儿  侯秀坤  郭建荣  周核桃

李强  清秋致远  王丽丽  吴北京  张振之  文如风

季节  三月闰竹  黄小峰  林之眉  星满池  李珍桥

雨萧  叶晓华  绒刺  王世辉  马士红  孙文平  

陈星  许文志  伊欣  苗月坤  咸大龙  刘明礼 

孙华  月牙儿  靳玲  沈青出  曹国平  靳相柱

程红  张继梅  董续光  宋雪梅  陈济身

闵然  戴建霞  倪以军  文远竹  朱秀娣  雨中丁香

主编:陈露晓

责编:沿小路

总监:石雷  尹龙龙

市场策划:郑玉龙  张龙飞       

审稿编辑:韦海燕  

编委:

马新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桂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裴纯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付德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绍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传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法制│道德│民主│公正

科技强国  文化兴邦

征稿启事

           写出生活的痛点尴尬

           写出独有的思想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家的腌菜缸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永远的美味,腌菜疙瘩/宋维运
腌芥菜疙瘩(憋辣菜丝)—刺激好吃的小咸菜
【汾水人家】芥菜疙瘩
黄县人最爱吃的小咸菜之一:憋辣菜
母亲腌的咸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