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定穴系列——原穴

原穴是五脏六腑原气在体表表现的位置,是本原的意思。原穴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它的位置,基本在腕踝的附近。第二,阴经的原穴是以输代原,阳经单有一个原穴。所以,我们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阳经比阴经多出来一个原穴历代医家论述很多,主要认为阳气的脉气偏盛,所以它单有一个原穴。那好,我们知道《内经》中有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之说。那么临床当中如何运用原穴?大家记住,凡是脏腑的原穴,脏腑疾病在原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当你诊断某一个脏或某一个腑有疾病时,在原穴的附近就有压痛点,或者是空虚感或者是结节,总之它有一个异常的表现。这也是我们辨证准确与否的检验。当你认为是这个脏腑的问题,可是你去找原穴时,没有任何反应,可能这个辨证就不是很准确,你把病位归到这个脏腑,可是这个脏腑原穴上没有反应点,那你的辨证可能就是错的,就需要修正你的辨证。所以原穴是脏腑疾病的反应点,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五脏有病 ,它在原穴上有个反应点,在治疗五脏疾病包括六腑疾病,我们在那个位置就可以进行针刺。手法上基本就是采用“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补泻手法,这是比较主要的。

另外,阴经以输代原,我们将来还要复习五输穴。五输穴是按照五行排列的,与脏腑关系较为密切,其中输穴五输穴有的是本脏本穴,有的是本脏母穴,有的是本脏子穴,有的是跟本脏相克的或相。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提出来了,在学五输穴的时候,有一个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原穴上我们又讲“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那么实证的时候,原穴为的母穴,根据五输穴的补泻原则,不应该应用母穴,但原穴是虚实都可以用的,如何理解?同样的,原穴有的时候是本经的子穴,子穴应该是根据实则泻其子,应只用于实证,但从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来讲,虚证实证都可以取,这怎么理解?那么大家记住一条,这里面原穴与五输穴理论不是一个层面原穴是脏腑的本原之气反应在体表的位置,而五输穴指的是经络之气,是经气。这两个并不是相悖的,所以说在取原穴的时候,有一个特点,根据虚证还是实证,施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但如果病人是个虚证,这个原穴是本经的母穴,那么肯定要用补法如果是原穴,又是本经的子穴,我们应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在虚证的情况下应用本经的母穴而不是子穴,但从原穴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还是要用的,而且要配合针刺补法。这种情况下,既用本经的母穴,又用本经的子穴,本经的子穴可能是个原穴,那么我们在解释的时候,这两个不是相悖的,因为体系层面是不一样,一个穴,当它既是原穴,又是输穴,它在本经上可能是个子穴也可能是个母穴,这时候,它的身份不一样,对它的解释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如上例,虚证取用本经子穴,这时候我们的解释,就用原穴去解释,而不是用它是子穴去解释。

我们临床中,中医里诊断分为望、闻、问、切,切里面主要分几种切诊方法,第一是切脉,无论三部九候都算这个范畴之内;第二是切肌肤;第三是我们针灸治疗中特有的,是切腧穴。原穴就是切腧穴选取的特定穴之一。切腧穴只应用于原穴。第一,五脏六腑有疾在原穴上都可以找到它的反应点,除此之外,五脏有病时,还可以在背俞穴找到反应点。相应的,六腑疾病在募穴、下合穴大部分都有反应点,所以我们临床的切诊并不是单纯的切脉,切肌肤切腧穴的时候,除了一个原穴以外,还有背俞穴、募穴、下合穴。

在临床中,有时我会在以上特定穴的附近去找,因为有时反应点未必就在穴位上,找到其反应点进行治疗,这样我们临床效果才能更好。所以切腧穴时,除原穴是五脏六腑都可以用,脏病和腑病分别可以用背俞穴和募穴、下合穴。临床中应用对这些特定穴的切诊,我们的诊断会更准确、疗效会更好。

胆囊穴位于阳陵泉下2-3寸,但有的时候就在阳陵泉上,因为阳陵泉是胆的下合穴,所以一般的腑病在下合穴都有压痛点。阑尾穴在足三里下2-3寸,足三里下3寸是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我们看好多病人,背俞穴的压痛也是很明显的,我们再看一个,如果大肠有病了,天枢穴很多有压痛,胃有病,很多是在中脘有压痛。所以说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原穴以及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的触诊,对于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这几个都应用到的话,诊断水平会提高,应用这些特定穴针灸的话,治疗效果会明显提高

背俞穴和募穴的定义是什么?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反应点。募穴是脏腑经气聚集或者汇集于腹部的反应点。所以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输注,一个是汇集。背属阳,腹属阴,脏属阴,所以脏病取背俞穴,这叫阴病取阳;腹属阴,腑病取募穴,这叫阳病取阴。古人都是很聪明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些配伍关系弄清楚。

综上,原穴是五脏六腑疾病的反应点,另外,我们取穴的时候,原穴的“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与五输穴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并不矛盾。另外,切原穴是一个疾病诊查方法,如果掌握了它的理论,就会发现在临床上非常实用,辅助验证我们的诊断是不是正确的一种方法。

 

问:同一穴位既可是原穴,也可是五输穴。那我们在取穴针刺时,针刺同一个穴位,会不会因为把它当做原穴或五输穴而在刺法上有所差异?

答:没有太大区别,在针刺深度上没有区别。

引申一下,之前我们提到过“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没有争议;但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历代医家解释为在这条经脉上找一个穴位,但是具体找哪个穴位,历代医家都没有提到。这个情况下,大家记住,找的是本经本穴。“以经取之”在这里指的是本经本穴,如果原穴同时是本经本穴的时候,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如果原穴为输穴,且为本经母穴,这种情况下,主要看疾病的辨证,虚证的时候,肯定要用补法,如果辨证为实证,哪怕这时原穴为本经母穴,也要用泻法。原穴比五输穴的价值要高。从特定穴的作用和渊源上来讲,五输穴的作用没有原穴的作用那么强大。从辨证选穴上看,以考虑其为原穴为主。


问:腑病可以取原穴么?

答:六腑疾病也可以取原穴,比如一些腹部疼痛,以大肠病变出现疼痛的疾病,我们可以取合谷穴。六腑有病并不是不取原穴,但“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的论述所以五脏疾病用原穴较多,六腑疾病用原穴相对较少,事实上,五脏六腑疾患都可以选用原穴。虽说历代医家应用原穴的时候,脏病为多,腑病为少,其实我们可以在腑病中也可以应用原穴的。


问:五脏原穴的补泻是否优于五输穴的子母穴的补泻?

答:原穴的补泻方法是优于五输穴的补泻法,因为原穴直接反应脏腑机能的表现,而五输穴的补泻是根据五行生克归纳出来的一个规律,它的效价低于原穴的效价,这种情况仅出现在阴经之上。


问:原穴的效价高于五输穴,那在肺热的患者,泻太渊是否疗效优于泻尺泽?

答:不一定,太渊是本经母穴,如果是肺热的患者,太渊与尺泽都可以应用泻法。在“虚则补其母”的取穴原则下,肺气虚的情况下才应用太渊。但实证的情况下,根据“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也可以应用太渊穴,但必须要重泻,所以说,原穴的效价优于五输穴。

但是现在,很多针灸临床大夫操作过程中不应用手法,针灸治疗像插秧似的,不作手法,不行补泻,临床反应效果不好,经常出现一个问题:一个医生辨证、取穴都没有错误,针刺之后效果不好,另一位经验丰富或是注重手法的医生再去治疗,有时候连针都不用拔出来,应用捻转等一些手法之后,立刻起效。所以说针灸的手法其实相当于药物的剂量,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问:若是辨证为湿邪困脾,为外邪所导致的疾患,而脏腑本身没有明显的病变的情况下,应用原穴是否还有积极的意义?

答:也可以,但是在外邪侵袭的情况下,脏腑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但是针刺原穴并不是主要的。一般外邪侵袭的,我们以疏散外邪为主,脏腑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病变,例如湿邪困脾,脾脏被湿邪所困,而脾脏的功能并没有问题,而是由于外邪导致脾脏功能障碍,这时候我们以祛湿为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治疗应该以“运脾”为主,而不是“健脾”。“运脾”与“健脾”有所区别,但该证的治疗重点还是在于“祛邪”。

例如:同是一个腹泻的患者,一个患者为湿邪困脾,我们临床中就会应用胃苓汤治疗,如果是脾虚泄泻的患者,我们就会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这两个治疗原则一个是“运脾化湿”,一个是“健脾利湿”,胃苓汤中有白术、茯苓,这两味药主要以利湿为主;但是在参苓白术散里面,白术选用炒白术与茯苓一起,再加用党参,作用为健脾。在针灸治疗的时候,道理是一样的,取的穴位是不相同的,如果是脾虚的患者,他的脾俞、太白都可能会有压痛,但是如果是湿邪困脾、湿阻脾阳的患者,在太白穴附近可能就没有压痛,这就是区别。在取穴之外,针灸手法上也是有区别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论《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郭长青
O、针灸概述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一百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