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中异味==== 脏腑异常
userphoto

2012.06.12

关注
当口中出现异味时,如:口苦是肝胆火盛所致,一定要及时看中医,久之会发展为胆囊炎等病。因为口苦时仪器检查不出病,西医是根据仪器诊断病的。等到仪器能检查出来时,如肝炎、胆囊炎,已经晚了。万望早日治疗。

为了使大家掌握口中出现的异味与脏腑的关系

下面贴上《中医疾病预测》的有关章节与大家分享

《味溢的预报意义》

“味溢”为口中有特别的味道,对五脏疾病有一定的预报意义。正常人口中不应有五味存在,只有当脏腑异常时才会表现出来。如胆病口苦,肾病口咸,脾病口甜,此为脏腑精气的外泄,可因脏气的偏盛而上溢,也能因脏虚不摄而致精气外漏,故通过气味的异常出现,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定性与定位。如出现口甜恶甘可知是脾为湿困,口苦则是心火过盛可能会发生口疮或移热小肠等疾患。


另外,根据“味溢”还可帮助推断疾病的定性问题,如口内出现酸、咸味,病多在阴,苦甘辛味则病属阳。而且,“味溢”对推断疾病的轻重、进退也有一定的启示,如心病出现咸味是水来克火,主病进为逆,肺病出现咸味是金生水,主病轻等。味溢主要包括口苦、口甜、口咸、口酸或口腥等。


1.口苦 又称“胆瘅”,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苦,……病名曰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口苦的出现标志着肝胆经内有郁热,胆热上蒸,胆气上溢或肝移热于胆的病理,如《灵枢·四时气篇》曰:“胆液泄,则口苦”,《素向·痿论》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又如《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肝移热于胆,亦口苦。”等皆足以说明之。此外,口苦在《伤寒论》中还被作为少阳病的预兆,如《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即是。其他,口苦亦为心火重的征兆,如《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素向·阴阳应象大论》)。


2.口甜 又称脾瘅,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病源于脾胃,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而为口干者,则又多见于老年阴虚者。


3.口咸 口咸多为肾病的预报。口咸责之于肾,咸为肾之液,口咸为肾液上溢,其产生机制多为肾阳虚不摄,肾液上泛,或肾阴虚,虚火逼肾液上溢而致。


4.口酸 酸为肝味,口酸为肝液上溢之候,多为肝热上蒸所致。此外,土虚木乘亦可作酸,故口酸常为肝热的预兆。


5.口腥 口腥常为肺热的征兆。此外,口腥亦为肾虚阳气不足之象,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常出现特殊的口腥臭味。


其他,口淡为脾虚之征,口臭为胃热之兆,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如《医宗金鉴·卷四十三·口舌论治》说:“口淡脾和臭胃热,五味内溢五热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瘅
口味辨病(中医问诊)
中医说基础:口苦、口酸、口甜、口咸的主要病机
浅谈舌觉异常的辨治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四奇病论第四十七篇
口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