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骨子里离现代文明还很远

没有细节训练,就没有现代文明

 

 朱学东

三公里,一辆救护车打着闪灯警笛,呼叫着“让一让”,在拥堵的马路上,还是开了40分钟,伤者最终因没能获得及时救治而死亡。这是不久前北京发生的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故。

这种事故,看来很偶然,但常在北京开车坐车的人都知道,早晚一定会发生,因为除了有警察和电子眼值守的路段,很多人遇上交通拥堵,都会走应急通道,应急通道不通,常见。

更早一些时候,微博和媒体上,对于部分国人过马路时不遵守红绿灯的习惯,也激发了热议,甚至冠之以“中国式过马路”。

此类情况,对于我们中许多人而言,只是细节问题,没什么大不了:没车时不闯红灯是浪费时间,走应急道通常也没什么,会车打远灯已经习惯了,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个性……

舆论批评的各种不良习惯和细节,通常认为是违反社会公德,素质不高。其实此种对细节的漠视,一斑而可见全豹,根本是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离现代文明还距离遥远,我们接受现代文明的观念和训练远远不够。

 

1?
 

当今中国,是享用现代文明成果最丰富的年代,尤其在物质财富和现代生活方式上,史无前例。从衣食住行到精神享受,无一不受惠于现代文明。正是由于现代文明的传播和社会对它们的开放接纳,我们才得以拥有这些人类文明的财富。

现代文明是建立在科学理性传统和个人权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更多理念来自西方近现代以来的经验教训形成的共识:人文精神、权利平等、公民意识、法治理念、责任伦理,以及建立在多元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等等。而科技进步物质财富的创造,只是现代文明释放的成果而已。

物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文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乾隆对闹钟和八音盒的喜欢,并没有让大清帝国走向近代文明现代文明。马嘎尔尼使华时,认为那是一个“停滞的帝国”。

自晚清中国社会遭逢外来压力,开始被迫从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和现代国家转型,从抗拒到有选择接受现代文明的过程,一直没有停止,甚至,在器用方面,如今有许多与其西方老师相比,毫不逊色了。

但是,至今中国社会的转型仍在继续。中国这条高速路上,有行人,骑自行车者,赶毛驴车的,有开拖拉机的,当然,还有风驰电掣的货车和小车,传统的现代的,汇聚混杂在这条路上,有快有慢,但裹挟着都得向前走,都要走向现代社会。这是中国的现实。

经历多少次劫难教训付出巨大牺牲之后,现代文明的理念表面上已经为中国人逐渐接受,“吸纳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已经成为执政党和社会的共识。许多现代文明的理念,也已经逐步转化为制度。我们已经构建起了现代文明社会的框架,大到从政府执政理念现代教育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小到盲道建设应急通道设置,等等。

 

2?
 

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骨子里离现代文明还很远。

中国对现代文明的认知和学习,对现代文明成果的利用,大多是从被迫而主动,西化东渐而来。中国社会对这种带有移植特征的现代文明的接纳,首先遭遇了历史传统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抗拒,基础薄弱。中国传统的以皇权宗族和集体主义为内核的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存在着天然的系统性冲突,相互融合极其艰难,矛盾冲突纠结于那些觉悟者一身。社会几经改造后,现代文明变得在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物质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大中城市更容易接轨,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更容易被接纳。但在物质基础发展还远远不够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地方,首要的是解决吃饭等生存问题,还很难理解所谓现代文明。

另一方面,社会对民众的现代文明教育,远远不够。历史上,类似启蒙教育训练,通常不是被战乱和动荡打断,便是被泛政治化教育取代。前者使社会对现代文明的认知常被打断,不断重复,几无沉淀积累;后者使社会对现代文明的理念和要求,或者流于表面文章,或者作为政治信仰被外力要求根植,一旦外在压力衰减政治信仰破灭,便迅即被机会主义取代,而文明的素养,终不能内化为自觉要求,成为一种社会公认的社会规范。

最近三十年来,社会开放,流动性加剧。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的人来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寻找机会。他们来到与现代文明连接最紧密的地区,大多是以陌生新奇多的眼光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世界。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每级政府都在关心自己的发展速度,没有人关心过这些来自偏远地区的人是否能够适应现代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他们就像被抛弃在荒原中,完全靠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能渐渐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

毫无疑问,在与现代文明的接轨上,社会严重亏欠他们。不惟这些人,即便是现代大都市中对孩子的教育,有关现代文明的教育训练,也有严重缺失。所以,才有对现代文明的无知和漠视。

 

3?
 

如何让现代文明在古老复杂的中国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仅仅是照搬制度,仅仅是宏大叙事,是难以实现的。

转型时期,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很正常。毕竟,物质文明随着科技发展,很容易实现。而中国向现代是国家转型的过程也是命运多舛,作为后发国家,先贤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也走了许多弯路。最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则走的太快太急,类似囫囵吞枣,几无细嚼慢咽和消化的时间,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其实还没有真正从那些先行的现代国家和先贤的教训中汲取养分。现代文明的理念内化,尚未窥门径。

所以,从来就没有根本解决之道。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回到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少宏大叙事,脚踏实地,从细微处的教育训练开始,为现代文明立范。待时间流逝,成效方显。

从具体问题解决入手,也就是从细节入手,具有多重意义。

社会由具体的人和事构成,个体的成长才有社会的发展。所以,细节是观察文明的基础,也是文明的表征。任何细微的行为,都可能观察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现代管理学上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与我们“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古老智慧是一样的。没有细节的变化,细微进步的累积,每个人依然故我,在现代问题。我们期待的大变化便不会展开,更不会到来。

关注细节,并非本末倒置,对文明细节的要求,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训练和融入过程。中国从一个传统国家被卷入现代化潮流而最终主动追求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过去的传统诸多地方与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相左,或者不合时宜了,没有教育训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文明现代国家。

现代文明素养的缺乏,不完全是民众的问题,更有政府、社会的问题。如前所述,这些年来,我们习惯于通过泛政治化的运动,对公众进行灌输,运动一完,便如风过,满地狼藉之外,核心要义束之高阁。所以即便这种理念已经转化成制度,但公众仍有意无意地漠然视之。究其原因,一是以运动式的灌输取代了对民众现代文明常识的基础教育和常规训练,二是制度矫正不规范,对违反这种规则的惩罚充满随意性,其实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常识教育和训练。

所以,现代文明理念要从纸上口头的宣示,转化为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必须经过训练教育,逐渐让这些观念内化为自觉的追求,然后通过制度来矫正。

酒驾入刑,便是教育和矫正的典型案例。虽然如今依然有人会酒后驾车,但严厉的惩罚制度,却让许多人放弃了酒后驾车。相信假以时日,酒后不驾车,会成为普遍的认知,会被视为一种文明的行为。文明素养的形成,除了教育,社会成员之间的模仿和相互影响也很重要。

这是一种启蒙,也是一种补课。不补上这一课,或许我们与现代文明将永远隔着一层窗户纸。

1985年,我从乡下第一次坐火车到北京上大学,在天津西站换车。在候车室里,跟同行伙伴玩闹,我像在乡下家里一样,手扶椅子背,从这边的椅子跳到了另一边。值巡人员过来,罚了我五毛钱。我明白了,这城市里的公共空间不是我家,城里有城里的规矩。从此,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这就是一种细节的训练。

 

 

(本文原载2013年1月号中国周刊,文明的细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明的细节
鸿茅、中兴骨子里的那点事
宝马:责任赢得尊重
关注教育细节
机制是文化再造的“持续推动力”
能力训练的障碍在于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