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遗保护重在传承 非遗项目要常亮相
遗保护重在传承 非遗项目要常亮相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125
□ 子衿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早上,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在聂耳文化广场举行,来自我市八县一区的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市民驻足欣赏,掌声赞叹声不断。(详见本报6月15日5版相关报道)
我市每年都在“文化遗产日”开展相关活动,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付出了不懈努力:2007年,开始编写《玉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2011年,市非遗保护中心成立;2012年4月,成立了玉溪滇剧和玉溪花灯两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保护展演中心;2012年6月,市非遗保护中心正式挂牌;玉溪花灯戏、玉溪滇剧、通海高台和“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澄江关索戏、元江哈尼族棕扇舞6项进入国家级名录,傣族人生礼俗和峨山花鼓舞等14项列入省级保护项目……
从通海的高台、女子洞经古乐到元江棕扇舞,从澄江的关索戏到峨山四腔,再到花灯、滇剧……形形色色的非遗项目,生动反映了玉溪各地的风土人情,在传播玉溪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中,很多非遗项目依然面临着生存危机。如何将其保护并传承下去,避免人亡艺绝、技随人亡、后继无人,是包括政府和社会大众在内的所有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非遗起源于人的生产生活,是活态的文化资源,非遗的传承就是人的传承,选好传承人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市已经做了不少扎实细致的工作,建立保护名录,选出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非遗传承人。而评选传承人只是手段,用好传承人,让传承人握好手中的接力棒,让非遗留得住、传得广才是真正目的。一方面,要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拓宽民间技艺的发展途径,给传承人提供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大的平台;另一方面,非遗项目的商业开发要建立在保护文化内涵和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将现代旅游业和非遗技艺保护相结合。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非遗项目就需要常亮相。玉溪非遗项目的传承不外乎社会传承、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三种,后两种受益面窄,容易陷入断层危机。如何让非遗更好地活在当下?让全社会都参与其中,活态传承,这或许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优化非遗传播的社会环境。目前来看,花灯、花腰傣歌舞在这方面发展较好。而从今年我市首次举办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的反响来看,非遗项目都是具有群众基础的。目前,我市有的县区已经开始尝试在当地中小学校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非遗培训,这一做法值得全市各县区推广,可在学校、社区建立起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和培训基地,便于市民就近学习非遗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可挖掘潜在的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主动贴近市民,市民能不能最终坚持下来还未可知,但至少大家接触到了非遗,且喜欢上了非遗,这就为传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非遗如何活起来传下去
滇剧《乔子口》陈亚平主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梆子声腔篇)
蔚县剪纸传承培训基地期待与您合作,共同为推进我国的非遗保护项目而努力
苏州4项目入选“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组图]
山东: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