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传统与未来中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
华手造艺术发展论坛——
在传统与未来中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4590
精美陶瓷引人注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文博会上制作面塑
顾客在选购根雕艺术品
拍照留念
玉溪文博会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手造艺术发展论坛。弘毅系茶文化品牌创始人、华茶青年会主席李乐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首届木雕艺术大师蒋福生,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西部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吴白雨,云南省陶瓷书画协会会长刘也涵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讲话。
观点在这里交锋,思想在这里碰撞,境界在这里升华。玉溪该如何推进手造艺术的发展,如何发扬工匠精神,如何在传统与未来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的发言,获得了现场观众的认同。
□  本报记者  饶平  通讯员  张永春/文   本报记者  潘泉/图
玉溪市博物馆馆长陈泰敏
我先来做个简单的开场白。本次论坛,旨在通过今天到场嘉宾的发言,让在场的来宾以及更多的朋友对中华手造艺术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造艺术也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弘毅系茶文化品牌创始人、华茶青年会主席李乐骏
目前中国的很多城市、地区在进行伟大的文化复兴,特别是主旋律中工匠精神的复苏,让中国匠人重新成为社会阶层而崛起。我一年前了解到玉溪青花,并且来到玉溪,来到华宁,看到了非常多的手造工匠正恢复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制作,把产品销往市场,感觉很震撼,也很高兴在云南、在玉溪看到这么多手造传统。过去的四年,我的团队一直在关注中国手造,三年前成立了华夏一百手造基金,希望在全国寻找一百位手造艺人,去传播他们的思想、手艺和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首届木雕艺术大师蒋福生
我主要谈论工艺美术与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是国粹艺术,民间艺术跟国粹艺术则不同,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之间是隶属关系。
目前工艺美术都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也没有体系,还有待发展和认知。我从小接触华宁陶,华宁陶近几年发展很快,从基础领域逐渐到艺术领域,层次也变高了。我们虽然说生活美学,但也不能太生活化,还是需要艺术,需要把实用和艺术结合。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产生流通,产生消费。
但是我们现在的工艺美术太民族化了!虽然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不是所有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的还要包含世界的共同认知、共同价值观念,才能得到大家的公认,产生更多的消费。例如华宁陶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是和主流产业相结合的,所以发展得好,虽然它们不一定是有特别高的艺术性或者民族特色。
在此,我提出工艺品的四大要素:一是自然要素,某一种文化融入到自然物质形态中,例如陶瓷与土;二是文化要素,要有美术价值,有美感的产品,能刺激视觉感官;三是工艺要素,蕴含精湛的工艺,凝聚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四是社会要素,要有知名度,产生名人、名牌效应,并能流通管理。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西部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吴白雨
手造这个词是近几年提出的,手造和工艺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之所以提手造,是因为现代的社会生活模式用手的机会减少了,手机、电脑和一些机器代替了我们过去一些需要动手去做的事,我们需要恢复用手的习惯。
《工艺之美》和《工艺之道》这两本书对手造工艺做了很好的阐释,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手造由工进艺,无论是古代的纯手工,还是今天各种形式的工,要想达到艺的地步,都需要自己动手,并且学习对艺术的认识。最后,手造艺术不只是件作品,而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常态,不要因为常年不用手写字最后都不会动手写字了。
云南省陶瓷书画协会会长刘也涵
我想说的是手造和大脑的关系。手造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更大的问题是很多东西我们能动手但不能动脑。我们今天的速度、动手能力都比古人强得多,但往往因为物质条件变优越了,反而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和习惯。我们要用大脑去指挥双手,去创造更完美的生活。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凡
我想从考古的角度,从石头与火谈起。20万年前,猿人双手的运用,产生了工具;因为使用火,人类走向了文明。火与土经双手变成了陶器,火与石经双手产生了冶铸,继而出现青铜器。因为生活的物质需求,人类出现了掠夺和战争,兵器的大量需求出现了模具,出现了批量生产这种模式,好比现代的生产大多都追求工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则产生了艺术化的精品生产。古代的云南,生产的青铜器和陶瓷器都比较有特色,和中原有很大区别;木雕、漆木器也很精美,艺术价值高。此外,云南的多民族也造成了手造艺术上的丰富多彩。这些也说明云南的手造艺术是有历史渊源的,并不是无根之水。
云南省家具协会执行会长、收藏家平义
虽然很多人非常喜欢手造,但是作为一个行业的话,手造的服务范围太小也太窄了。市场很小,产品常常也只有部分人买得起,这些都阻碍了手造艺术产业的发展。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将这些精美的纯手工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标杆和引领,同时还要接地气,生产大家买得起的普通产品。只是同样的成本情况下,我们要争取更多的工艺,让更多人享受和用得起这些商品,手造艺术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玉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产办主任龚紫山
玉溪近几年在手造艺术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现在我们提出的理论是要将文化与产业的发展相结合,让文化朝产业化发展。如何提升手造艺术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把我们玉溪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掘出来,同时要给社会、企业家带来更多效益,才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随着产业的发展,怎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我们发现,无论是手造艺术还是工业、农业发展,都需要一个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我们之前在手造艺术这一块研究的还比较少,今后务必要更加重视!好比现在玉溪是文化资源大市,但却不是文化产业强市,我们的文化和经济还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有点说不过去。另一方面,我们今后要更加重视创新和创意。我们玉溪的青铜器、陶瓷、银饰、刺绣等都有比较好的传统工艺,但今后需要与现代社会结合,让更多的现代人能接受,这就需要在传统中加入更多的创新和创意。例如华宁陶,以前只是普通的生活用品,经历了几百年的兴衰,近些年再次发展起来,这其中创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华宁陶不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还在其中展现了艺术的魅力。
此外,我们走产业发展,还要去研究商业模式。我们的产品除了要有艺术欣赏价值,还要有实用价值,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否则产业化发展不起来。要坚持传统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广运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把产品、产业做大做强,去打造品牌、去构建平台,从而形成健康成熟的产业链,去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把文化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文化资源大市变成文化产业强市,这是我们今后一个重要的目标。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研究馆员、作家张化忠
玉溪文化产业要发展,有两个方面很关键,那就是产业规模和品牌打造。目前为止,玉溪手造工艺、文化产业的规模在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靠前的还比较少,这一块还需要加大力度去发展。有的人或许会觉得手工艺和规模这两点从字面上讲是有矛盾的,但是一个产业的发展单靠手工艺是远远不够的。放眼全国,不少地区的很多企业早已经把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一般情况下,规模和产值是成正比的,特别是当成本降低后,效益会得到提高,那么职工的工资福利也就能变好,从而提升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整个企业和行业也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注重规模化的同时,我们玉溪也可以先选择几个比较好的企业优先发展,做成龙头企业,做成行业排头兵,发展好了便能反哺行业和社会,这条路我们可以去探索一番。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规模化与手工艺的关系不能忽视,需要两条腿走路,不能为了追求规模化而舍弃手工艺。
另一方面,品牌的塑造对文化产业尤为重要。我们的文化产业、我们产品的附加值主要还是靠企业的名气、作者的名气。品牌效应不仅能带来更多的效益,而且还能把市场做大做强。举个例子,一个不出名的大瓷盘才几块钱,一个大师制作的小杯子却值几千几万块钱,两者之间真的有那么大的价值差么?那倒未必,说到大师,其实我们玉溪有不少大师,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需要把这些大师的名声打造起来,形成名人效应,然后把名牌也做起来,这点很重要。特别是目前玉溪,甚至云南,在文化产业这一块都还没有特别好的品牌,更是需要我们贯彻“三名主义”,即名人、名牌、名气,只有这样,企业和行业才能发展好。那么如何打造品牌呢?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也是一个比较深的话题。但可以简单地讲讲,例如从老板角度讲,他的工作只需要在三个地方:一是在会议室,和专家学者们讨论行业的发展、精品的打造和市场的推广;二是在全省、全国的活动、展销会上看优秀的产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去完成一些订单;三是在办公室内学习相关行业知识,了解相关信息,然后把信息整合后为企业所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番禺博物馆馆长曾昭明
我主要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谈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能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公众对历史和文化的需求。
如何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呢?首先要发挥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学会扬长避短,开发具有自己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其次要不断做大做强自身,去打响品牌和知名度,使其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发展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仅能使博物馆在文博界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潜移默化地受到博物馆氛围的影响,继而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文创产品需要以馆藏资源为依托,同时包含历史文化气息,反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例如自然风貌、民族风情、人文特色等,尽可能在产品中将人文神韵、风采展现出来,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从而激发观众的兴趣,满足观众的艺术需求。最后,我们还需要去研究观众的消费心理,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这样,文创产品才能被更多人接受,也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云南财经大学钟正山美术馆馆长农伟
如何将艺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如何搞好文化产业,如何做好文创产品?台湾故宫博物院每年有四亿的产值,那么这些产值是如何来的?我通过自己的视角,仔细追踪了观众的整个游览行程,目睹了消费产生的整个过程。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众多馆藏,但长期展出的就是毛公鼎、玉白菜、肥肉石等少量展品,在一千多平米的展厅中甚至就只有这三件展品,但还是有很多人排队观看。每位观众在展品前其实就待不到半分钟,然后就分散到各个展馆空间去了,这和国内众多博物馆其实没多大区别。
但下面重点来了,游客临走前往往会去文创中心买前面说到的与那三件文物有关的产品,乍一看是些一般的工艺品,但仔细一看这些小工艺品实际上都是些生活实用器,好比玉白菜的小夹子,挺有意思的,关键是价钱还很便宜,这种把文化特质的元素变成生活实用器的创意就非常棒。而在国内,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非常不错的文物艺术复制品,但价格很贵,只有少数人能买,这样市场肯定就小了,效益也就不会高,观众也很难满意。
就好比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把图中的元素分解成一些局部元素融入到一个杯子、一个挂饰中去,观众喜欢也买得起的话,往往到最后会买好多件,总消费其实并不低。而且这种模式有个好处,这些便宜的小部件,一次可以买好多件,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送给同事都非常合适,虽然花钱少,却能送出好多情谊,这钱花得也就值了,很好地满足了消费心理。这样势必使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产生越来越多的经济收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揭晓
当代手造 世界表现——“手工艺50人论坛”2023世界峰会圆满闭幕
陶瓷文化(416):杨晓锋
中国当代刺绣艺术精品展【组图】
玉溪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盛世天工 中国木雕艺术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