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1年纽约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入藏玉溪
1941年纽约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入藏玉溪
聂耳纪念馆有了“镇馆之宝”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5-11-27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22 ]


保罗·罗伯逊


黑人歌王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木唱片真容


宋庆龄用英文为唱片题写的序言


张青展示聂耳纪念馆今年收藏的珍贵唱片《起来》

一张灌制于1941年美国纽约的黑胶木唱片,记载了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前在海外的传播史。一张古旧、传奇、撼人心魄的老唱片,将人民音乐家聂耳与美国的黑人歌王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将这首中华民族的战歌传唱到全世界。近日,这张历经离乱与沧桑,让国内无数音乐人、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唱片被我市文化工作者成功竞拍,带回玉溪,入藏聂耳纪念馆。玉溪将举办隆重的特展,并邀请国内知名音乐专家、收藏家及广大的市民走进聂耳纪念馆,一同见证这件珍贵藏品结束环球漂泊,入驻聂耳故乡的历史时刻。

美国黑人歌王是何许人

如果你不了解美国的黑人音乐史,不了解《义勇军进行曲》在世界的传播,或许连聂耳的音乐作品都听得很少,你一定没听过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的名字,也没听过他用英文和中文分别演唱我们的国歌。

从北京中国书店2015年春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主办公布的这件藏品的相关信息中,记者从中找到了一段关于歌王的简介:“保罗·罗伯逊(1898-1976),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1928年以一曲《老人河》扬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他是第一位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用汉语和英语演唱中国抗战歌曲的演员,对中国人民充满友谊,并多次计划访问中国,但是十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除了歌王,还不得不提到一位中国人——刘良模(1909-1988),浙江镇海人,社会活动家、指挥家。正是他将《义勇军进行曲》带到了美国,并教会了歌王用中文演唱这首歌。

1940年在纽约的一个露天音乐会上,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向在场的听众说:“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起来》。”接着他用英语和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1941年,保罗与刘良模组织的“华侨青年歌唱队”在纽约灌制了这套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凤阳花鼓》、《到敌人后方去》等6首歌曲的专辑,宋庆龄为这套唱片写了英文序言。唱片共有3张,装于特制唱片夹中,并附有英文序言1册,内收宋庆龄、保罗所写序言及唱片歌曲的英文译词,以及用此唱片录制的光盘2张。拍卖会的相关信息称:“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有关美国人民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物,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更显珍贵。”

一份《藏书报》带来的惊喜

市博物馆馆长陈泰敏是在2015年5月一天下午看到这则拍卖信息的。那天,下班前他习惯性地打开一份摆在办公桌上的《藏书报》,一则名为“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信息引起了他的关注。他马上想起多年前我市聂耳研究专家崎松曾经找过他,约他一起寻找一张《义勇军进行曲》的老唱片,多年来却一直未果。

接着读,唱片后面的拍卖信息让陈泰敏心头一惊:“年代:1941年美国纽约灌制;起拍价:10000元;参考价:15000元;拍卖时间:2015年5月29日;拍卖公司:中国书店……”读完,他又惊又喜,他想,这张唱片正是崎松苦苦追寻多年的“宝贝”,如果能竞拍成功,意义非常重大。

陈泰敏对记者说,经过对这件拍品的研究,他发现国内外研究聂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专家、学者都在苦苦寻找这张唱片,并且这张唱片是在美国纽约灌制、是由美国黑人著名歌唱家上世纪40年代用中英双语演唱的,在国内极为罕见。上海国歌展示馆收藏有百代公司灌制的首版《义勇军进行曲》,上海人就将它奉为“镇馆之宝”。玉溪人如果能将保罗的这张唱片拍下,作为聂耳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比起百代公司的首版唱片,其珍稀程度一点也不逊色。

拍卖会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拍卖方对“起来唱片”所标的参考价虽然是1万元,但这在陈泰敏看来,只要有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个价格翻上数十倍也是常有的。为此他在去北京之前,对参拍的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陈泰敏开始最担心的是参拍所需的资金,他怕钱带少了而与这件宝贝失之交臂。于是,有人建议他向市民募集资金,一来资金有保障,二来是全市人民都来关心聂耳,关心国歌,这也无疑是聂耳纪念馆超值的公益广告。不过,仔细斟酌后,陈泰敏觉得不妥。因为有前车之鉴:新闻上说,前久,镇江市为了竞拍一件名为《镇江沦陷日记》的文物,曾号召市民募捐。很快,竞拍预期的钱凑够了,不过镇江市志在必得的意图也暴露了。拍卖现场,这件文物的价格一路飙升,最后被一家日本人的公司以高价拍起,镇江人只能无功而返。

因此,陈泰敏认为,整个参拍计划只能秘密地、不动声色地进行。

收藏家意外失手

5月28日,陈泰敏与市博物馆副馆长、聂耳纪念馆馆长张青提前一天来到北京。竞拍的地点位于北京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中国书店三楼。张青回忆说,那天,书店里有多场拍卖会的拍品正在展示,供竞拍者鉴赏、研究。最热闹的、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反法西斯文献、图片拍卖展厅。他们要参与竞拍的近现代书刊资料专场人却不多,这让他们心头一喜。

交了佣金后,两人开始查看展厅内的拍品。张青发现,作为云南省内知名的藏书家、古籍鉴定专家,他们的陈馆长一进展厅就开始紧张起来。本来他们的目标是黑人歌王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他却有些心不在焉,东看看、西瞧瞧,看一些无关紧要的拍品。

一进展厅,其实陈泰敏就开始卖关子到处乱看,摆出一副什么东西都想参拍的架子。看了半天,他才回到主题,来到那张老唱片的面前,小心地打开保存完好的纸盒取出宝贝。陈泰敏回忆说,就在他查看唱片的时候,身旁有人说了一句“你们馆长明天来不来”。这句话让他的脑子里嗡地一声,他明白,私人对这件拍品关注度不高,只有公藏机构才会下手。紧接着,他听见哐的一声响,他手中装宝贝唱片的盒子竟然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滑落到了地上。一落地,盒子裂开了一条缝。在场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也投向了那件珍贵的拍品。

陈泰敏说,他从事文物鉴定、收藏工作那么多年,从没有失手过,在中国书店是第一次。出师不利,让他有些沮丧。不过,书店的工作人员叫来了古籍修复师,看了看说可以修,这让他有了一些宽慰。

最终唱片盒子修好了,拍卖于29日如期进行。陈泰敏出现在拍卖现场时仍然有些紧张,他一直在关注参拍者中有没有公藏机构人员。终于轮到了291号拍品——“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拍卖师的介绍一结束,陈泰敏马上举牌。谁也想不到,他成了291号拍品唯一一位举牌人,没有其他竞拍者。只一次,以起拍价拿下心中志在必得的藏品让他从沮丧、紧张变得兴奋,变得喜不自禁。

那天,他们吃饭的时候点了啤酒,平时不善饮酒的张青破例与陈泰敏举杯,仿佛在庆祝一场伟大的胜利。

八旬老人的夙愿

将宝贝唱片带回玉溪,带进聂耳纪念馆,张青马上与国内的专家打电话,分享她的快乐。她先给上海国歌展示馆的馆长打电话,上海的同行非常惊讶,表示他们一直关注这件藏品,而对拍卖会的事却不知晓。她给音乐史学家、聂耳研究专家向延生打电话,老人说,你们能拍下这件东西太好了,太有价值了……

张青后来还发现,“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除了聂耳纪念馆外,仅中央音乐学院藏有一套。

一直在追寻,却始终没能与保罗的原版唱片谋面的还有崎松。这位八旬老人专注研究聂耳35年,出版研究专著10本,接受过国内外的媒体关于聂耳、国歌的采访近百次。

崎松第一次听到保罗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缘于丽江名人宣科到玉溪的一次演讲。大约十多年前,宣科在演讲中说,聂耳是玉溪的名人,国歌是聂耳最重要的作品。保罗·罗伯逊演唱我们的国歌唱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如果我是玉溪人,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它买回来。宣科的演讲内容刊登在了《玉溪日报》上,崎松看到后,马上把宣科的这篇报道剪下来,珍藏至今。

宣科的话让崎松一直对保罗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念念不忘,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搜集到了该唱片的转录磁带、原版的包装盒图片、保罗的传记、关于保罗的图片资料,遗憾的是他与原版唱片总是无缘。在听说原版唱片已经被聂耳纪念馆收藏后,崎松高兴地说,他的心愿已了,死也可瞑目了。

80岁的崎松仍然不服老,仍然奔波于聂耳研究的路上,每个新的发现都会让他激动。他说,聂耳研究值得做一辈子,聂耳音乐作品研讨会搞过几次,还应该继续搞起来。另外,借着聂耳纪念馆收藏保罗唱片的东风,政府可以考虑把世界国歌展示馆搞起来,对于招商引资、旅游产业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都有好处。(记者  蔡传斌  文/图)

编辑:郑静瑜1941年纽约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入藏玉溪
聂耳纪念馆有了“镇馆之宝”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5-11-27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22 ]


保罗·罗伯逊


黑人歌王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木唱片真容


宋庆龄用英文为唱片题写的序言


张青展示聂耳纪念馆今年收藏的珍贵唱片《起来》

一张灌制于1941年美国纽约的黑胶木唱片,记载了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前在海外的传播史。一张古旧、传奇、撼人心魄的老唱片,将人民音乐家聂耳与美国的黑人歌王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将这首中华民族的战歌传唱到全世界。近日,这张历经离乱与沧桑,让国内无数音乐人、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唱片被我市文化工作者成功竞拍,带回玉溪,入藏聂耳纪念馆。玉溪将举办隆重的特展,并邀请国内知名音乐专家、收藏家及广大的市民走进聂耳纪念馆,一同见证这件珍贵藏品结束环球漂泊,入驻聂耳故乡的历史时刻。

美国黑人歌王是何许人

如果你不了解美国的黑人音乐史,不了解《义勇军进行曲》在世界的传播,或许连聂耳的音乐作品都听得很少,你一定没听过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的名字,也没听过他用英文和中文分别演唱我们的国歌。

从北京中国书店2015年春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主办公布的这件藏品的相关信息中,记者从中找到了一段关于歌王的简介:“保罗·罗伯逊(1898-1976),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1928年以一曲《老人河》扬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他是第一位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用汉语和英语演唱中国抗战歌曲的演员,对中国人民充满友谊,并多次计划访问中国,但是十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除了歌王,还不得不提到一位中国人——刘良模(1909-1988),浙江镇海人,社会活动家、指挥家。正是他将《义勇军进行曲》带到了美国,并教会了歌王用中文演唱这首歌。

1940年在纽约的一个露天音乐会上,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向在场的听众说:“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献给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起来》。”接着他用英语和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1941年,保罗与刘良模组织的“华侨青年歌唱队”在纽约灌制了这套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凤阳花鼓》、《到敌人后方去》等6首歌曲的专辑,宋庆龄为这套唱片写了英文序言。唱片共有3张,装于特制唱片夹中,并附有英文序言1册,内收宋庆龄、保罗所写序言及唱片歌曲的英文译词,以及用此唱片录制的光盘2张。拍卖会的相关信息称:“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有关美国人民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物,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更显珍贵。”

一份《藏书报》带来的惊喜

市博物馆馆长陈泰敏是在2015年5月一天下午看到这则拍卖信息的。那天,下班前他习惯性地打开一份摆在办公桌上的《藏书报》,一则名为“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信息引起了他的关注。他马上想起多年前我市聂耳研究专家崎松曾经找过他,约他一起寻找一张《义勇军进行曲》的老唱片,多年来却一直未果。

接着读,唱片后面的拍卖信息让陈泰敏心头一惊:“年代:1941年美国纽约灌制;起拍价:10000元;参考价:15000元;拍卖时间:2015年5月29日;拍卖公司:中国书店……”读完,他又惊又喜,他想,这张唱片正是崎松苦苦追寻多年的“宝贝”,如果能竞拍成功,意义非常重大。

陈泰敏对记者说,经过对这件拍品的研究,他发现国内外研究聂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专家、学者都在苦苦寻找这张唱片,并且这张唱片是在美国纽约灌制、是由美国黑人著名歌唱家上世纪40年代用中英双语演唱的,在国内极为罕见。上海国歌展示馆收藏有百代公司灌制的首版《义勇军进行曲》,上海人就将它奉为“镇馆之宝”。玉溪人如果能将保罗的这张唱片拍下,作为聂耳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比起百代公司的首版唱片,其珍稀程度一点也不逊色。

拍卖会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拍卖方对“起来唱片”所标的参考价虽然是1万元,但这在陈泰敏看来,只要有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个价格翻上数十倍也是常有的。为此他在去北京之前,对参拍的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陈泰敏开始最担心的是参拍所需的资金,他怕钱带少了而与这件宝贝失之交臂。于是,有人建议他向市民募集资金,一来资金有保障,二来是全市人民都来关心聂耳,关心国歌,这也无疑是聂耳纪念馆超值的公益广告。不过,仔细斟酌后,陈泰敏觉得不妥。因为有前车之鉴:新闻上说,前久,镇江市为了竞拍一件名为《镇江沦陷日记》的文物,曾号召市民募捐。很快,竞拍预期的钱凑够了,不过镇江市志在必得的意图也暴露了。拍卖现场,这件文物的价格一路飙升,最后被一家日本人的公司以高价拍起,镇江人只能无功而返。

因此,陈泰敏认为,整个参拍计划只能秘密地、不动声色地进行。

收藏家意外失手

5月28日,陈泰敏与市博物馆副馆长、聂耳纪念馆馆长张青提前一天来到北京。竞拍的地点位于北京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中国书店三楼。张青回忆说,那天,书店里有多场拍卖会的拍品正在展示,供竞拍者鉴赏、研究。最热闹的、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反法西斯文献、图片拍卖展厅。他们要参与竞拍的近现代书刊资料专场人却不多,这让他们心头一喜。

交了佣金后,两人开始查看展厅内的拍品。张青发现,作为云南省内知名的藏书家、古籍鉴定专家,他们的陈馆长一进展厅就开始紧张起来。本来他们的目标是黑人歌王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他却有些心不在焉,东看看、西瞧瞧,看一些无关紧要的拍品。

一进展厅,其实陈泰敏就开始卖关子到处乱看,摆出一副什么东西都想参拍的架子。看了半天,他才回到主题,来到那张老唱片的面前,小心地打开保存完好的纸盒取出宝贝。陈泰敏回忆说,就在他查看唱片的时候,身旁有人说了一句“你们馆长明天来不来”。这句话让他的脑子里嗡地一声,他明白,私人对这件拍品关注度不高,只有公藏机构才会下手。紧接着,他听见哐的一声响,他手中装宝贝唱片的盒子竟然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滑落到了地上。一落地,盒子裂开了一条缝。在场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也投向了那件珍贵的拍品。

陈泰敏说,他从事文物鉴定、收藏工作那么多年,从没有失手过,在中国书店是第一次。出师不利,让他有些沮丧。不过,书店的工作人员叫来了古籍修复师,看了看说可以修,这让他有了一些宽慰。

最终唱片盒子修好了,拍卖于29日如期进行。陈泰敏出现在拍卖现场时仍然有些紧张,他一直在关注参拍者中有没有公藏机构人员。终于轮到了291号拍品——“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拍卖师的介绍一结束,陈泰敏马上举牌。谁也想不到,他成了291号拍品唯一一位举牌人,没有其他竞拍者。只一次,以起拍价拿下心中志在必得的藏品让他从沮丧、紧张变得兴奋,变得喜不自禁。

那天,他们吃饭的时候点了啤酒,平时不善饮酒的张青破例与陈泰敏举杯,仿佛在庆祝一场伟大的胜利。

八旬老人的夙愿

将宝贝唱片带回玉溪,带进聂耳纪念馆,张青马上与国内的专家打电话,分享她的快乐。她先给上海国歌展示馆的馆长打电话,上海的同行非常惊讶,表示他们一直关注这件藏品,而对拍卖会的事却不知晓。她给音乐史学家、聂耳研究专家向延生打电话,老人说,你们能拍下这件东西太好了,太有价值了……

张青后来还发现,“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除了聂耳纪念馆外,仅中央音乐学院藏有一套。

一直在追寻,却始终没能与保罗的原版唱片谋面的还有崎松。这位八旬老人专注研究聂耳35年,出版研究专著10本,接受过国内外的媒体关于聂耳、国歌的采访近百次。

崎松第一次听到保罗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缘于丽江名人宣科到玉溪的一次演讲。大约十多年前,宣科在演讲中说,聂耳是玉溪的名人,国歌是聂耳最重要的作品。保罗·罗伯逊演唱我们的国歌唱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如果我是玉溪人,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它买回来。宣科的演讲内容刊登在了《玉溪日报》上,崎松看到后,马上把宣科的这篇报道剪下来,珍藏至今。

宣科的话让崎松一直对保罗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念念不忘,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搜集到了该唱片的转录磁带、原版的包装盒图片、保罗的传记、关于保罗的图片资料,遗憾的是他与原版唱片总是无缘。在听说原版唱片已经被聂耳纪念馆收藏后,崎松高兴地说,他的心愿已了,死也可瞑目了。

80岁的崎松仍然不服老,仍然奔波于聂耳研究的路上,每个新的发现都会让他激动。他说,聂耳研究值得做一辈子,聂耳音乐作品研讨会搞过几次,还应该继续搞起来。另外,借着聂耳纪念馆收藏保罗唱片的东风,政府可以考虑把世界国歌展示馆搞起来,对于招商引资、旅游产业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都有好处。(记者  蔡传斌  文/图)

编辑:郑静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唱中国国歌的,一律放行!”
百代小楼:《国歌》最初唱响的地方
​“小红楼”唱响国歌
国内有作家写过聂耳的传记,也出版过《聂耳全集》,但一部来自他国视角的《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今年9月又在北京、上海、云南等地掀起一阵聂耳传记热的文化旋风
国之歌者 时代先声
感受时代强音 传承聂耳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