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明代画家的传记集为何取名诗史

这部明代画家的传记集为何取名诗史

2016年11月14日08:50   中国网  我有话说收藏本文     

《憩寂图》北宋·李公麟

  了解明代画史,有一本是绕不过的,此书为《无声诗史》。该书为明末清初人姜绍书所著,以时代为序,散列了明代470余位画家的传记。作为一部画史著作,该书没有以画为名,而是取名“诗史”,岂不怪哉?

  在《无声诗史》原序中,姜绍书这样写道:“雅颂为无形之画,丹青为不语之诗。”可见,在他看来,画作乃“无声之诗”。事实上,将画比作“无声诗”,源自宋代的黄庭坚。

  北宋元祐年间,黄庭坚作《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二首》,其一为:

  松寒风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时。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要理解这首诗,得了解黄氏作诗的背景。所谓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换言之,黄氏此诗乃是和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的诗所作。而在黄氏写下此诗之前,苏轼还有一首题目与此颇为相似的诗作——《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内容为: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不难看出,苏轼此诗实为和兄弟苏辙而作,而苏辙的诗乃是为画作《憩寂图》题写,内容为: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诗。

  画作《憩寂图》的问世,也颇有渊源。相传《憩寂图》为苏轼和李公麟(字伯时)共同创作,取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中“松根胡僧憩寂寞”等四句之意。苏 诗中的“李姓画师”和黄诗中的李侯,同指与苏轼合作的画家李公麟。由于苏轼认为自己画竹不如李公麟,但画石技法过之,因而有“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 伯时”一句。

  唐朝诗人王维有《辋川集》,收录了他和友人裴迪的各20首山水田园诗。王维不仅能诗,而且善画。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 意;其画以诗入景,诗画合一。加之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眼中,“辋川诗”与画作并无二致。在黄庭坚诗中,则更进一 步,直言“淡墨写出无声诗”,亦即以诗喻画。

  由此,姜绍书将自己这部记录洪武以至崇祯二百八十余载绘事的著作,以《无声诗史》命名,可谓知其中三昧。

  (朱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家长青菜(64)——种菜之余再学一首诗之一
范金晶|知识传统的交错与张力 ——作为文学事件的苏门文人《三马图》唱和
【画家圈书法讲堂】第一百八十二期:苏辙 与《怀素自叙帖题跋》
读书笔记:《苏轼十讲》
一件消失的虢国夫人图
有苏轼那样的哥哥,苏辙悲催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