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塔关于决策的8点思考

文章作者:塔尔盖

文章来源:塔尔盖(ID:Ta_Ergai)



有一句时髦的话叫“选择比努力重要”。特别是当这个选择涉及到很多人和很多资源的时候。创业者时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下边是老塔对于决策的一些思考。



决策虽然重要,但不要太把自己的决策当回事


不要爱上自己的决策。不要把决策和承诺混淆。发现自己决策有问题的时候要恬不知耻地修改。创业者不是皇帝,不存在金口玉言。朝令夕改不是坏事,如果改变是基于更深的认知。改变不一定意味着进步,但是不改变一定不可能有进步。



有时候可以不决策


  • 当决策失误的后果可承受的时候,让团队决策。做主,并承担后果,特别是不好的后果,这是成长的重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反馈,而最好的反馈是被现实当众打脸。

  • 当自己不擅长的时候,找更擅长的人决策。对自己的认知边界要敏感。级别高、岁数大、经验长,不代表自动有做决策的资格。用Dalio的话说,一件事做成过三次并且能够清楚说出背后逻辑的人才是真的懂。用这个测试一下自己。

  • 当自己不擅长,但可以通过做测试用数据决策的时候,就做测试。与其瞎猜,不如老老实实做测试。让事实说话。除非不断有新的素材进来(事实、数据、等等),思考本身是不会产生认知的,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期没有新的输入,思考很容易变成炒冷饭。



重大决策学会运用时间


  • 英文说sleep on it,有的时候一个晚上的睡眠有很大作用。我们的大脑在睡梦的时候没有闲着,而是在做整理工作。特别是高质量睡眠。

  • 把问题装进大脑,然后大脑会非常敏感的捕捉相关信息。给自己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允许大脑在后台做一些神奇的工作。然后再思考,一个是信息更全面,一个是思路更清楚。

  • 多一点时间,让情绪变得中性。强烈的情绪中,思考肯定受影响。好在强烈的情绪都不长久。很多当时觉得无比笃定的事情,过一两天就没有那么笃定了。

  • 当然,决策后果不严重的时候就快速决策。对于小决策,一个月做10个决策然后看结果调整,有时候比仔细分析一个月做一个决策更高效。



学会借助直觉


人有三个思考中枢:大脑(思考),心(情感),肚子(直觉)。英文有句话,叫gut feeling,gut就是肚子/胃的意思,gutsy的意思是有胆量,有胆略。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肚子会有直觉。三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有一点感觉了,创业以后感觉尤甚。比如遇到一些人或事,虽然说不出来,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想起来这个人或事的时候,会有点胃里翻腾的感觉。


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我的理解是,“肚子”把思考、情感、过往经验等等输入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模糊的、缺乏细节的、方向性的感觉。我们靠直觉猜具体数字可能很糟糕,但是靠直觉判断一下yes/no问题,特别是模糊复杂高不确定性类型的,可能会有帮助。


建立可靠的直觉,需要大量的实践,以及明确的反馈。没什么经验的时候,就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了,本质就是瞎猜。也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不能理解。因为实践和反馈都太少。工作也罢,学习也罢,能够真正意义上做独立决策的经验,可能对成长最有利。


关于明确的反馈,可以训练自己记住那些教训的味道(特别是做决策时候的感觉)。例如面试一个人,总体觉得不错,然后说不出哪里不对,后来发现确实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回到当时那种说不出来的不对。一个是分析,知道背后的事实层面的原因;一个是记住,记住那种感觉那种味道。下次遇到人有类似味道的时候,要警觉。



学会借助概率


概率是一个反直觉的东西。需要刻意学习才有体会。我一直觉得概率应该是高中必修课。


决策中,概率很重要。特别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信息不完全的决策。


举个例子,麻将。


麻将中的决策,是有规律的。最优决策的意思,不是每次这样出牌结果都好,事实上有时候结果不好(打了低风险牌,却恰好点炮)。但是次数足够多的时候,正确的出牌方式,累计下来会有更好的结果。


做决策的时候,要设想,类似的决策做1000遍,最优解是什么。(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人生就是一场赌博,可是你会下注吗?)比如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有问题,不认同公司文化,经常与同事发生冲突造成麻烦。存在一种可能性,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培训,这个人成为优秀人才。但是概率上来讲,这个可能性很低,更高的可能性是问题长期持续。所以让TA走,是最优解(虽然具体在这一个案例上,可能犯错)。



决策和假设


多数重大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情况下。可以带着假设决策,但是需要明确假设,否则没法学习。


例如,当我们做决策说,“我认为这个项目”可以推进的时候,不能只记得这个结论。这对于后续复盘帮助很小。一定要记得这个结论里隐含的假设,“我假设这个项目和上次成功的项目类似”,“我假设我看到的数据全面的概括了这个项目”,“我假设这个供应商像他们描述的那样好”……


当我们明确了这些假设之后,如果结果和我们预期不同,我们可以回头看是哪些假设出了问题。这种方式,帮助我们学习得更扎实。而且,在前期讨论阶段,把假设明确,也可以让我们提前做一些验证工作,提高决策准确率。



决策和人性


人的思考天然有些问题,大家都不例外。这方面最好的书,大概是“思考,快与慢”。里面列举了许多常见的思维陷阱,例如:


  • 锚定效应(砍价的时候第一个丢出来的数字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 光环效应(觉得你牛,你做啥都牛,看不懂也觉得是因为你牛)

  • 框架效应(90%的存活率和10%的死亡率明明一样,但是前者更好听)


所以要主动地防范自己的思维缺陷。


  • 例如面试,越是看某人顺眼(特别是因为外形或者履历),越是要找反面的证据。开会时,越是反感某人的意见,越要反问自己,到底为什么反感。如果是平静的喜欢或者反对,还比较靠谱。如果很激动,很笃定,都不想听下去,那么要警惕。

  • 水平很高的反对意见,对我们价值最高(来自达利欧的“原则”),但是往往最让人难受。所以要格外努力去寻找这样的意见,获得反对意见后也要有勇气心平气和地面对。

  • 有切身利益在里边的人,说出来的话要打个折扣(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倒不是说有利益的人就一定会误导,但是利益的吸引会扭曲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觉得符合我们利益的事情”事实上更正确”。



决策的关键


决策的关键,不是不做错误判断。甚至都不是判断的正确率。而是在正确判断后面压足够的筹码。


例如风险投资。如果一个人判断所有的初创公司都会失败,那么正确率会接近95%,甚至更高。因为初创公司的失败率就是95%或者更高。但是这个看似高准确率的判断没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抓住剩下的5%当中的某个机会,然后放足够多的钱或者资源或者时间精力在上边。


当年刚开始用微信,发现它完美取代短信,老塔就觉得微信会改变生活方式。然后呢……带着这个判断的老塔一边用微信,一边看着腾讯股票翻了很多很多倍,但是一分钱也没买(即使现在经历大跌之后,比起开始用微信的时候仍然翻了5倍不止)。


所以回过头来看,正确的判断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具体的行动去支持这个判断,正确的判断可能都不能叫正确的判断,最多只能叫运气。



本文由斯坦福商学院

本文由斯坦福商学院经授权转载,并不代表斯坦福商学院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斯坦福商学院——做销售不得不看的20部电影
斯坦福的趣味数学课
一位硅谷创业女士的8个金玉良言
斯坦福教授独家课程:利用简单规则驾驭复杂世界
CEO快退休的公司更易被收购?
世界十大顶级商学院排名 哈佛、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纷纷上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