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户体验真的过气了吗?

一、四个现象:

1. 因为工作过程中的某些小摩擦,出于求同存异、目标一致的初衷,针对用户体验在业务中的重要程度的分歧,我曾经和公司运营增长产品总监有过一次有清晰立场,但不失优雅的西餐厅的辩论,对方温和的举例:“你看以前国内用户体验的丰碑——腾讯CDC后来不是也被解散到各事业线了吗?”,言下之意就是事实证明,用户体验没有那么重要了,当然推理逻辑的合理性这里不展开了;

2. 另外有一天中午,上海回来的数据洞察SaaS产品总监请我吃饭,期间聊到行业内卷,他半开玩笑说:“现在压力都很大,我们的**友商体验设计团队在一次业务改版项目中花了半个月时间做用研和竞品分析,输出10套demo稿,太特么卷了,其实有啥用,大差不差快点上线就好了,对吧伟哥?”

3. 最近见了一位我很敬重的做体验管理战略咨询的创业者,三杯啤酒下肚,哥们儿意味深长的跟我说:'有时候我也会想,体验管理这条路到底应不应该继续坚持下去,总感觉就在我们身边,却总是很难抓住它”,随即马上又恢复满血状态;

4. 自己手痒随便翻一下脉脉、猎聘最近企业招聘JD,好像以UED打头的体验设计岗和体验管理岗也少了很多,都是单刀直入,直接找UI设计、交互设计。就连用户研究都变少了很多。”

二、种种迹象来看,用户体验真的过气了吗?

所有的现象都不完全能反应本质,我来结合宏观环境和经营者视角,以及自己职业上的思考,来和大家一起理性分析一下。

首先,互联网行业的用户体验的热度肯定是过了,国内用户体验热度起源于互联网快速增长期,也降温于互联网存量收缩期,相伴相生,一鲸落、万物衰。但是市场已经被教化了,用户体验的价值认同早已经跨越了某一个行业的专属。餐饮娱乐、新消费、服务行业、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企业SaaS、工业互联网等,但凡我们生活所能接触到的,不妨身体力行去感受一下,体验从来没有过气,只会一直在提升。

但为什么市场和职场环境中会有消极状态和观点呢?

1、整体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做了成本取舍;

经济逆周期中消费疲软导致实体经济不景气,服务于实体的消费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等作为预算端率先受到到冲击,企业主为了存活,会从不同角度省掉业务主线以外的开支,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甲方体验设计成本(时间、人力、体验权重)都会最大限度的压缩,乙方体验咨询需求也会暂时压制(当然纯体验驱动类产品除外);

家庭收入高的时候,会加个大龙虾,提升整体生活水平,吃好点赚更多钱嘛。如果家庭财务紧张,就把龙虾撤掉,温饱就好,这是再容易理解不过的事情了;

2、供需关系变化营造了过气的假象

互联网降速过程中挤压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快速释放出来的优秀人才再叠加这些对口企业专业岗缩编。在特定时期呈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企业对体验设计和体验管理方面的人才没啥需求了。

3、体验从业者在行业需求切换过程中局限了职业适配能力

虽然没有互联网行业创业热潮时期的需求规模,但有体验需求的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大的人才需求的。只是因为前1、2两项原因导致企业选择空间大了,也会更加挑剔,呈现结果就是好像需求变少了。

另外,以往体验方面的人才在跨行业、跨产品范式过程中,局限了自身的适配能力,导致其他需求行业很难快速找到直接匹配的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人才的能力迭代和迁移速度跟不上跨行业要求;

4、经营者已经将体验作为一种经营意识,类似10年前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经过这么多年的体验教化,可能部分经营者低估了体验管理的巨大价值,认为体验已经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职能岗位,体验已经作为一种经营意识存在,对每个岗位(销售、市场、品牌、产品、设计、研发、客服)都会要求关注用户体验,但暂不设置专门的体验管理职能和组织了;

从这些原因分析中,没有一条原因可以证明用户体验已经过气了,时尚潮流会过期、噱头热点会过期,但有些需求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旦释放就不可能会消失,只会被暂时压制。就像深圳房子,需求一直在,只是被高房价压制了;

可能会有朋友说:消费降级和用户体验过气是共振关系,但我不认同,从词性上来看,降级是有清晰的高低和好坏标准的,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但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存在高低价值标准,比如:拼夕夕是消费降级的受益者(他的用户也是受益者),但并不意味着拼夕夕不需要用户体验,觉得物美价廉、物有所值、实惠等,就是一种用户体验;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有一个工作超过十年的前下属(UX设计师)最近约我见面,聊了很多他的顾虑,说:”觉得以前一起共事的时候挺好,有目标、有思路、有方法、有结果。但最近几年感觉每天虽然节奏很快,但做的事情都会比较被动,有想法也很难驱动起来,公司经营状况也不太好,觉得很没有价值感。职业方向是不是错了?是否应该改行?“。当然改行这件事情需要考虑因素太多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我问他:“你有比现在更喜欢的目标职业吗?有这些目标职业优势能力和积累吗?如果并没有,我送你三个字:熬、硬、磕”,我也把这三个字送给手机前面的你;

普通人的一生是一道基于概率论的算术题,风口和热点虽多,但作为一个普通个体,能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职业,而且也能很好的胜任这份工作,就坚守信仰,熬下去。

作为用户体验职场从业者,无论目前话语权处境如何,先坚持做下去。经营状况不好的时候,多站在公司经营者视角,业务当先、先活下去才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业务都无法存活,谈何体验。你认为每天被项目的车轮带着往前疲惫的跑,没有价值,但价值和价值感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要你在跟着公司的车轮跑就意味着你是有价值贡献的,价值感只是你的主观感受,是员工体验的一种;

作为体验创业者,上面有聊到过,这可能是一场寒冬,需要适度调整自己的短期产品和服务形态,解决企业刚性需求(如:设计、运营等)和体验从业者能力成长,保证自己能活下去;

能力过硬也是对抗行业变化的利器,这里的能力除了专业硬技能之外还有职场软技能,专业硬技能容易理解,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环境越差,学习和提升越不能松懈,没有业务沙盒就结合内外部学习资源和环境,投资自己,持续提升自己。

职场软技能难度卡点主要在心态和格局调整上,格局是个很虚的名词,其实通俗点说就是换个视角(对方视角、经营视角、全局视角、长期视角),具备这些视角之后,就自然会寻求最佳协作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和协作摩擦;

特别是对于体验管理从业者,因为这个职业对专业能力、战略能力、业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执行能力、乃至毅力等整体综合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的做这方面的能力储备,有备无患;

不是磕CP,是死磕工作产出和价值底线,和上面的熬是互补关系。大家可能会误解熬是不是苟着,或者是“既然工作这么被动这么卷,我就到点下班刷课程”。我们作为体验从业者,是需要有自己的专业态度和价值底线的,无论在业务决策和工作流程中主导权如何,都不能轻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职场人,适配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能力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化素质;

特定环境下,用户体验本身就和业务增长有一定的对抗性,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坚守和死磕,类似法务合规部和业务部门,如果法律合规部同事因为自己价值感或缺,心态不好,就对合规标准和合同审核流程随意处理,在公司苟着,风险隐患可想而知。即便需求方只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70分,我们也要努力做到90分,自己上限不是别人定义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破设计边界,做超越用户预期的超体验设计
《产品思维》共读Day2书摘
写作 |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写作锻炼你的视觉感知力
民宿这一年——见证2016
换个视角:用户到底想要怎么样的产品?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如何一步步去做用户体验地图?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