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土得掉渣”的好诗:《羌村三首》品读

至德二载(757年),唐代宗罢免了宰相房琯。刚担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上疏援救,触怒了唐代宗,从此代宗开始讨厌杜甫,责令杜甫放假回鄜州羌村探家,羌村位于陕西省富县茶坊镇,现名大申号村,村子依山傍水,地势幽僻。在羌村期间,杜甫作了《羌村三首》。

这三首诗用词朴实,甚至可以用“土得掉渣”来形容,但感情真挚,描绘了战乱期间唐代农村的真实画卷,是名副其实的“唐代乱离图”,更是杜甫的“还乡三部曲”。

诗歌重在情真意切,不在于辞藻的华丽与格律的工整。只要感情真挚、情愫自然热烈,诗歌就有活灵魂,相反,没有真感情,辞藻再华丽,格律再工整,只不过是装扮整洁的稻草人。杜甫的《羌村三首》即是明证。

第一首全诗如下: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描绘了未到家乡时远望的景象。“峥嵘”本意形容山势高俊,这里形容云峰高俊的样子。“赤云”就是泛红的云彩,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云彩泛着红色。“西”是指太阳在云彩的西边。“日脚”就是太阳透过云峰照射下来的光柱,好像太阳的脚一样。古人认为,地面是不懂的,日月星辰绕着地面转,因此有“日脚”之说。“下平地”是指光柱照射在平地上,也是一种拟人的说法,好像太阳照耀了一天也累了一般,就要下去休息了。这联诗是说,西边空中的云峰高俊泛红,太阳透过云峰照射下来的光柱照耀着地面。夕阳西下,晚霞照人,鸟雀归巢,炊烟袅袅,自然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这与正在回家的杜甫心情极其一致。这种景色的描写就是为了衬托归乡之情。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描绘了将要走进家门时的情景。“柴门”是指用树枝编扎而成的门。“”是鸟儿乱叫的意思。柴门旁的鸟雀为什么会乱叫呢?是因为“归客千里至”。“归客”是指杜甫自己,“归”是说回到自己的家,“客”是说自己当上左拾遗以后也是第一次到羌村的家,由于第一次来,就像个客人似的。“千里至”是指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回到家了,辛酸之中饱含喜悦。虽然身为左拾遗,但杜甫这次回家是走着回来的,他曾向别人借马,没有借到。杜甫在《徒步归行》中写道:“青袍朝士最困者7,白头拾遗徒步归”。这联诗是说,柴门旁的鸟雀一阵乱叫,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家门口。“鸟雀”在“归客”之前,大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这正是为了衬托当时农村萧条败落的景象。“归客千里至”本是回到了自己家里,可以轻松自在一阵子了,可是自己事业未竟,难免带有“近乡情更怯”的忐忑。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描绘了老婆孩子与自己见面后的情景。“妻孥”就是妻子和儿女的统称。老婆孩子为什么会“怪我在”呢?因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朝不保夕,虽然妻子曾经接到杜甫的来信,但并不确定当前杜甫是否活着,突然见到杜甫这么一个大活人回家来,自然感到奇怪和吃惊。“惊定”是指惊魂既定。“拭泪”是指喜极而泣。通过“怪我在”“惊定”和“拭泪”这么三个简单的词语把见面之后老婆孩子的神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甫高超技艺的表现。这联诗是说,老婆孩子没想到我还活着,见到我后感到奇怪,吃惊了一阵子才喜极而泣。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民众生活的艰辛。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是杜甫发出的感慨。“世乱”是指当时的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动荡。“飘荡”是指自己的生活不稳定。“偶然”二字用得很妙,道尽了自己经历的曲折和感慨。杜甫离开奉贤县后被叛军所擒,滞留长安数月,可能被处死;从长安逃离,行至凤翔拜见肃宗,路上可能被叛军杀死;上疏救援房琯,触怒肃宗,可能被杀死;回家路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可能死去。居然或者回到家了,岂不是太偶然了吗?“遂”是如愿以偿的意思。这联诗是说,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在多地飘荡冒险,居然如愿以偿地回到家了,这是多么偶然的事情啊。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描绘了邻居们在得知杜甫回家之后的情景。“满墙头”是指邻居们得知杜甫归家的消息后纷纷前来,当时的墙很矮,所以隔着墙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邻居们。这三个简单的字把邻居们既想与身为左拾遗的杜甫相见,又不想打扰刚刚见面的一家人的心情描绘得惟妙惟肖。“歔欷”是指悲泣之声。邻居们为什么既感慨又悲泣呢?可能是为杜甫的经历而感慨,也可能是想起了自家的经历而悲泣。寥寥数语,把邻居们的表现与心情描绘出来了。这联诗是说,邻居们问讯而来,矮墙后站满了,无不感慨叹息。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绘了一家人秉烛而坐的情景。“夜阑”是夜深之意。“更”是再、又的意思。“秉烛”就是持蜡烛以照明。“梦寐”就是梦中的意思。这联诗是说,夜很深了,点着蜡烛,一家人相对而坐,就如同在梦中相见一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傍晚回家到深夜,不少时间过去了,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事,进一步反映了当时生死离别之常见,人民生活之疾苦。

第一首诗描绘了自己初回羌村时的一家人悲喜交集的情景,从老婆孩子、邻居的角度描绘了当时乱世生离死别之平常与人民生活之艰辛。

第二首全诗如下: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描绘了杜甫在家居定之后的寡欢心情。“晚岁”是指老年,当时杜甫已经46岁了。“迫偷生”是指这次回家是奉诏探家。在当此国难之际,杜甫认为自己应该在朝中尽职尽责,为国家为百姓做出贡献,而如今却在家里不能施展才能,在杜甫看来,这无异于苟且偷生。“少欢趣”是“迫偷生”的结果。本来一家人团圆,其乐融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是杜甫认为这是在苟且偷生,所以就“少欢趣”了。“少”字用得很妙,表明不是没有欢趣,不是不想与家人团聚,而是更想为国家建功立业,这是杜甫胸怀天下的表现。这联诗是说,到晚年了,还被迫苟且偷生,回到家中,还是感觉郁郁寡欢。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描绘了孩子的表现与心情。“娇儿”是对孩子的爱称。连孩子都感觉到杜甫郁郁寡欢了,他们不想再次与杜甫分别,于是“不离膝”。“复却去”表明自己不是一次与孩子们分别,而是多次与孩子们分别了。这联诗是说,孩子们坐在我膝盖上不肯离去,他们担心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通俗易懂的这么一联诗揭示了胸怀天下的志向与家人团圆幸福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有责任有志向的士人,杜甫胸怀天下,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为一个父亲,杜甫要养育好自己的孩子。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杜甫不可兼得,顾此失彼。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对往事进行追忆。“昔”是指去年六七月间。“追凉”一语双关,一是指追逐乘凉的地方;二是指得到代宗皇帝的恩泽,得到报国机会。“池边树”是指乘凉的地方。这联诗是说,回忆去年六七月份,那是对在灵武继位的代宗抱有很大希望,可是,时过境迁,一年之后情况有变,只剩叹息与感慨,所以只好绕着池塘边的树乘凉。通过今昔对比,进一步说明“少欢愉”的原因。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借着强劲的北风描写自己凌乱的心情。“萧萧”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声音。“抚事”就是抚念往事。“抚”字表明杜甫对往事很珍惜。“煎”就是煎熬的意思。这联诗是说,强劲的北风吹起,树叶纷纷飘落,抚念往事,百感交集,倍感煎熬。杜甫本打算尽职尽责辅佐皇帝建功立业,可是由于自己上疏触犯了皇帝,皇帝开始讨厌自己,以至于责令探家。这样一来,杜甫报国无门,自己的远大志向实现无望。“煎百虑”即来源于此。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承接上一联,转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赖”是幸亏、幸好的意思。“已觉”是已经感觉到的意思。“糟床”就是用来酿酒的器具。“注”是流出之意。这联诗是说,幸好得知秋天的禾黍丰收了,虽然自己的酒尚未酿成,但已经感觉到醇香的美酒正从糟床流出来。杜甫在由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而悲痛不堪时,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酒上。千百年来,饮酒是缓解忧愁和悲痛的一种方式,借着酒精的麻痹,精神上的忧愁和悲痛可以暂时缓解。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暂时的缓解方式。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是估计之语,也是聊以自慰之语,并不是真实情况。“且”是姑且之意。“迟暮”就是晚年的意思。这联诗是说,如今这些就足够喝了,姑且用这些酒麻醉一下自己,安度晚年吧。这里表明上是在写酒,而实际上反映了杜甫的志向之火未灭。如果远大志向荡然无存了,也就得过且过,一家团聚,也就不会感觉到悲苦了,也就不需要用酒来麻醉自己了。既然要靠酒来麻醉自己,就表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自己痛苦,自己的远大志向没有改变。

第二首描绘了还家后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产生的悲苦心情,这首诗也是杜甫胸怀天下的具体体现。


第三首全诗如下: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是很“土”的一联诗,如果把这联诗单独摘出来,让不了解这首诗的人来读,那么估计很多人不会认为这是一句诗。但是,这联诗很写实,把农村院落中的田园气息描绘得很准确。农村的鸡很多都是散养的,可以在院子里自由活动,鸡是群居动物,一群鸡在那里乱叫着。鸡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当有陌生人到来的时候,鸡想去攻击,但看到人比鸡大得多,鸡就不敢攻击,但是它们会互相攻击,所以“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也是很“土”的一联诗。“驱”就是赶的意思。“柴荆”就是柴门,用树枝荆条编扎而成的家门。在黄河流域,农村养鸡,有的人家晚上把鸡赶进鸡窝饲养,也有的人家任凭鸡在树木上栖息。在树木上栖息习惯了的鸡,一被赶就会飞上树枝。“驱鸡上树木”描绘的就是这种情景。鸡飞上树木之后,感觉到了自己家里,有了安全感,也就不再叫了,所以“始闻叩柴荆”,这才听到邻居们叩打柴门的声音。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描绘了来访邻居的情况。“父老”是指有名望的老年人,一般在村中掌管公共事务。“问”就是慰问的意思,可以引申为接风洗尘的意思。这联诗是说,村子里四五位有声望的老年人,来慰问离家很久的我由远方归来。这反映了农村淳朴的风气,虽然生活贫困,但人们之间的感情甚好。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描绘了来访邻居带来的酒。“携”在这里是名词,指携带的物品。“倾”是倒的意思。“榼”是指装酒的器皿。“浊复清”是指酒的颜色有浊有清。这联诗是说,这些人手中都携带着装酒的器皿,有的倒出来浊酒,有的倒出来清酒。酒的颜色虽然不同,但代表的心意和感情是相同的。酒的颜色不同,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些人的家庭情况不同。即使在艰难度日的战乱岁月,乡亲们依旧带着礼物来慰问刚归来不久的杜甫,当时农村社会的淳朴风情可见一斑。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开始描写乡亲们无意之中反映的情况,这联诗反映了由于战乱人口减少的情况。“苦辞”是指再三地说,带有抱歉的意味。这联诗是说,乡亲们再三抱歉地解释,酒味之所以不足,是因为田地无人耕种,收获的禾黍不够啊。通过乡亲们的谈话,表明了战争对社会的伤害,战争导致人口减少,田地荒芜。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描绘本村人民被征兵的情况。“兵革”泛指军事装备,代指战争。“息”是停止的意思。“儿童”在有的版本中也被写为“儿郎”,“儿童”或“儿郎”在这里都是指年轻人。我认为,两者均可,不影响意思。“尽”是全、都之意。“东征”是指安禄山在河北蓟县起兵,往西进攻,在羌村的东方,所以称“东征”。这联诗是说,战争还未停止,年轻人都东征讨贼去了。战争是统治阶级强加给广大人民的,在战争中,最吃苦的是老百姓。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表达了自己面对乡亲们的深情厚谊。为什么要“请为父老歌”呢?一是为了感谢前来慰问自己的乡亲们,二是为了宽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乡亲父老们。“艰难”是指父老们述说的“黍地无人耕”“儿童尽东征”等状况。在此艰难的状况下,父老们仍然慰问自己,真是令人感念,令人惭愧,令人一往情深。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描绘了自己的叹息与众人的悲苦。“歌罢”为什么要“仰天叹”呢?因为杜甫是一个“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的人,而且当时仍然担任左拾遗,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而束手无策,不得不仰天长叹啊。“四座”是指在座的诸位。“四座”为什么“泪纵横”呢?面临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战争,自己的亲人东征无消息,难免“泪纵横”。

第三首描绘了邻居来访的情景,通过邻居的礼物,展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风貌,通过邻居的闲谈,展现了战争带给社会的危害,表达了自己的悲苦之情。

这三首诗既可以独立成章,也可以相互联接,构成一个统一体。第一首描写初见家人的情景,第二首描写居家的寡欢心情,第三首描写邻居来访的情景。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这三首诗都可以前后相连。

这三首诗都有具体的情节描写,这些情节反映了形象的农村风貌。第一首中的“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第二首中的“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第三首中的“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都是用简单朴素的词汇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真实画面。

这三首诗都有充沛的感情描写,虽然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感情真实自然。第一首中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第二首中的“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第三首中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都表达了自己与亲人之间、自己与邻居之间的真挚感情。

这三首诗都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疾苦。第一首中的“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第二首中的“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第三首中的“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都反映了战争给自己和百姓带来的创伤和疾苦。

这三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是用简单朴素的词汇将事、景、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既从宏观着眼,又从细节入手,做到了宏观和微观的协调统一。这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羌村三首》赏析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其一 全诗翻译赏析
唐诗赏析羌村三首其一二三
杜甫五古《羌村三首》读记
《羌村三首》中见杜诗人物心理描写之细腻深刻 - 中华国学网 |国学|国学网|全球华人的国学...
跟杜甫学写诗!读《羌村》忍住别掉泪,和尚又被杜甫感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