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在59年里经历了数不尽的辛酸,留下的作品令世界赞叹

麦家说:读书,不是向外的利器,而是回家的路。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开启好书共度之旅。一起读书,一起用心生活。

昨天的共读中,我们陪着杜甫一起经历了流亡、被俘、求职、与家人团聚等种种遭遇,看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生命的无常。

此时的杜甫已到了不惑之年,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是如何度过的呢?

让我们继续今天的共读。

1

前往华州的路上,杜甫看到官吏对待百姓的手段,加深了对当下政治的认识。这一切情形和他心中期待的情形相差甚远。

国家的灾难还没解除,肃宗也和他的父亲一样,开始迷信神仙,各地郡县又争先恐后地呈现祥瑞之象。官僚之间斗争不断,制造出一系列党派矛盾,没有人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杜甫对政治彻底失望了,他觉得自己在华州做一个小小的司功参军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实在没意思,不久便放弃了这个职位。

因为洛阳暴乱不断,杜甫无法回老家,只好跟着远方亲戚前往秦州。秦州远在甘肃,他们一家人跋山涉水去到那里,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平静生活。

由于家贫如洗,杜甫重操起旧业,采卖药材,我们在杜诗中,经常能读到关于采药和制药的诗句。

然而,亲友的帮助和卖药的副业都不能解决他生活的困难,杜甫在饥寒交迫中病倒了,持续的高烧让他耗尽体力,瘦成了一把枯柴。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杜甫依然坚持写诗,他在这半年内流传下来的诗大约有一百二十首,相当高产。

2

杜甫在秦州住了不到四个月,没有能力盖房子,生活依旧困顿。正在他走投无路时,同谷县有一位“佳主人”来信,真诚地邀请他过去居住。

杜甫听说同谷盛产红薯,竹林里有新鲜的冬笋,物产丰富,于是决定离开秦州到同谷去。

他在初冬时期从秦州赶到同谷,那位“佳主人”并没有如信上所说,给他提供什么实质性帮助。在同谷停留了一个月后,杜甫带着一家老少启程入蜀。

这段路程十分艰苦,李白早在《蜀道难》里就描写过前往西蜀的路途凶险,困难重重。

杜甫此行自然免不了与山川一番搏斗,他在青阳峡里看见——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青阳峡》)在岩石边听到——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石龛》)

就这样,杜甫每走一步,克服一步的艰难,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年底到达成都。

唐朝有句话,叫“扬一益二”,扬是扬州,益是成都,这句话是指除了长安和洛阳,最繁荣的城市就要算扬州和成都了。

当时的西蜀不仅有丰富的农业、矿业,丝织品和瓷器也驰名中外。这篇土地虽然像一个低凹的盆一样,被凶险的山川包围着,但却阻止不了国内外的商人来这里贩运货物,进行交易。

因此,安史之乱时期,中原大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可是西蜀还能保持安定。

唐玄宗曾一度率领一批人想逃到成都,普通百姓也有不少人流亡到这里,大家想得都是,在富庶的地方,生活比较容易维持。

杜甫到达成都后,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寺寄居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在浣花溪畔找到一块荒地,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并在朋友和亲戚的帮助下,建起一座并不十分坚固的茅屋。

这座茅屋被后人称为“杜甫草堂”。

草堂虽简陋,却是一个真正安身的地方。杜甫非常高兴,他总算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流亡生活,可以停下脚步稍作歇息。

从此,这座朴素简陋的茅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人们提到杜甫,总忘不了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

3

杜甫离开了动荡不安的长安和兵戈四起的环境,在成都草堂,他的眼睛里只看见蜻蜓低飞,荷叶微动。

多年在饥寒与不安中度过,如今暂得休息,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在他看起来都无比美好。

当诗人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间就增加了更多诗情画意。

杜甫在这时期写了许多歌咏自然的诗,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等。

然而,他并没有一味地沉醉在春光里。当夏天来临,暴风雨袭击时,草堂外的药园子损失惨重,连旁边的大树也被连根拔起。

还有一次,秋风怒号,将草堂顶上的茅草统统卷走,雨下了一整夜,屋里没有一块干的地方。

杜甫在漫漫长夜里失眠了,他由自己的灾难想到流离失所的人们,唱出了振聋发聩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果国家能够复兴,重现盛世太平,他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只求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免于饥寒。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虽然身在异乡没有亲戚和旧友,但杜甫总会遇到一些善良朴实的好心人,帮他渡过难关。

草堂的北边住着一个退休的县令,喜欢喝酒写诗;南边住着一位朱山人,性格豪放。

春天,隔壁黄四娘家的百花盛开,美不胜收;周围邻居家种了樱桃,每到丰收的时候就送来尝鲜。

这些新朋友热情、质朴,彼此之间没有猜忌。他们给思念家乡和亲人、多病忧愁的杜甫带来不少的安慰。

4

古人曾说人生有四大乐事,其中一件是——他乡遇故知。

真正让草堂变得热闹,充满生机的时刻,是好朋友前来拜访。

我们在前面的共读中了解到,杜甫二十多岁时曾和李白、高适一起漫游,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交通闭塞、通讯落后的年代,有些朋友一辈子也见不了几次。

公元760年的深秋,高适到来到蜀州担任刺史,他带着酒到草堂探望杜甫,杜甫悲喜交加,自愧没有好菜招待。

此次相见,他们二人都白了头发,回想起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岁月,感慨良久。

除了高适之外,还有一位好朋友,给予杜甫很大帮助,这个人就是严武。

严武和杜甫曾经一起担任过肃宗的拾遗,只不过杜甫没多久便罢官了,而严武一路高升,公元762年被任命为 成都府尹 兼 节度使。

他也经常带着侍从到浣花溪边拜访杜甫,两人喝酒聊天,兴致来时还会亲自下厨烹饪几个小菜,十分快乐。

可是仅仅过了四个月,严武被召唤回京,新上任的府尹徐知道立刻叛变,成都当时的混乱情况不亚于安史之乱中的长安和洛阳。

血雨腥风中,杜甫带领家人逃往梓州,一年九个月后,严武再次镇压蜀地,杜甫喜闻故人归来,才又重新回到草堂。

这段时间,杜甫的日子十分艰难,严武举荐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自己幕府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然而,年老体衰的杜甫无法适应幕府严苛呆板的生活,也不喜欢互相猜忌、互相攻击的行为,很快又辞了职。

5

公元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在此之前,杜甫最好的朋友,以及他同时代中第一流的诗人,除了岑参还在嘉州作刺史外,大多都去世了。

王维、李白、高适、房琯、郑虔以及严武,他们的相继离世,带给杜甫沉重的打击,随着年纪增长,他对故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浓。

于是,他率领家人离开草堂,雇了一条小船,打算走水路回家。他们先到江陵,经过公安,漂泊到湖南岳阳。

眼看离家已经不远了,苦于没有盘缠,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朝着反方向行走。

这一路上,杜甫将所见所闻都写成了诗。听闻洛阳收复时,他惊喜地写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感怀身世时,又写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770年,杜甫遇到江水暴涨,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方才得救。

但是,他已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不久后,便在湘江上的一叶扁舟中告别人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死后,家人无力安葬,只好把他的灵柩暂放在岳州。

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经过很大努力才从将杜甫的遗骸运到偃师,安葬在祖先杜预墓附近,杜审言墓的旁边。

杜甫的孙子搬运祖父的灵柩时路过荆州,遇见了诗人元稹,元稹给杜甫写了一篇墓志铭,说自有诗人以来,没有像杜甫这样伟大的。

杜甫在世时,写的诗没有受到广大认可。直到宋朝开始,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从此研究杜诗之风一发不可收拾,千百年来,热度不减。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一生流浪,历经忧患,却心胸宽广,不放弃希望,他将自己的经历凝聚成富有力量的语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他用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扩展了生命的厚度,也给人间留下了一首首好诗。读到这里,一代诗圣的一生就到此结束了。

明天我们将一起回顾本次共读,重拾伟大的灵魂带来的感动与启发。


领读人:蒙湘。用心写好文的追梦人。

主播:甄大甄。微博@甄大甄,一个拥有执着梦想的假文艺青年,骑马唱歌的日子,还有我的声音陪伴你。

责编:胡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杜甫的“茅屋”情怀,原来老先生的愿望那么可怜
《唐诗鉴赏大辞典1020卷》全文阅读(353——385卷)
南行散纪之八
一个人的成都——杜甫草堂
诗圣的光芒:乾元二年之后,唐代的诗人很少有超过杜甫
去成都杜甫草堂一定要看的几个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