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立时一穷二白,印度为何能在73年内,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五?

一、尼赫鲁的三五计划:建立以重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1947年印度独立后,由尼赫鲁担任印度总理,领导印度的改革。此时,尼赫鲁学习苏联发展“一五计划”,打算建立属于印度自己掌握的经济体系。

1956年,印度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印度的农业、工业体系产值增长幅度很大,但由于原来的基础太差,这个比例带来的提升效果并不理想。

尼赫鲁想要发展印度的经济,面临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没钱。

单靠国内税收的话,一个新生“联邦”政府的积累支撑不起尼赫鲁的梦想,他为了发展印度经济,选择了由印度官方控制重要工业领域,然后向外资开放其它经营领域的政策。

为此,他承诺:外国资本在经营领域的投资,享有和印度本土资本同样的权力。

但由于二战对欧洲经济的破坏,加之当时印度实施的是不结盟政策,欧美各国对于独立后的印度要么无暇顾及,要么投资兴趣不大。

所以,在印度一开始搞经济的时候,他们国内的私人经营领域,英国资本家先前投资的产业依然占据很大的技术、财力优势。

尼赫鲁为了打破僵局,进一步放松了对外资的限制——他需要外资为印度的工业化打下基础。

1949年的时候,尼赫鲁发表演讲,再一次阐释了外资和本土企业拥有同样特权条件的前提下,还加上了一条:放宽企业必须由印度人掌握百分之五十左右股权的条件。

这个条件的提出,加大了外国资本投资印度的积极性。

尼赫鲁实施的三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和美国的投资比例都很大,在印度实施以公营工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美苏两国对印度的影响也在增加。

借由三个三五计划,印度初步完成了以公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计划。

二、英迪拉·甘地时期

英迪拉·甘地上台后,为了弥补尼赫鲁三个三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忽略了农业生产,导致印度长期处于粮食短缺的状态,甘地的改革便偏向于农业生产,也就是印度的“绿色革命”。

同时,她的对手提出了意见:希望可以限制英国资本家和美国投资者在印度的权益,将私营市场更多交给印度本土企业。

于是乎,英迪拉在“四五”计划中加入了扶持本土企业的政策,其目的是进一步发展本土企业,限制外国资本的影响力。

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她提出了一项政策:凡是国内有能力生产的工业品,一律不准进口,其它需要进口的产品则加收高关税进行限制。

英迪拉此举,不愧于“铁娘子”之名。

鉴于中途,1977年到1979年这段日子里,英迪拉的政敌莫拉尔吉·兰奇霍季·德赛取代她执掌了政权,因此,英迪拉的改革也不是很理想,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企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竞争力,国企员工缺少工作积极性,导致企业连连亏损,并未达到振兴国家的作用;

2、印度是一个阶级观念相当严重的国家,国内贫富差距悬殊,少数特权阶级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因而在私营领域,垄断现象严重,普通民众很难有所作为;

3、英迪拉、德赛政权,都抵制外资的发展,这种限制制约了外资的投资积极性。

4、1979年到1980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旱灾,导致粮食严重减产,国民陷入缺粮的危机当中,当时印度国内物价居高不下,货币持续贬值;

5、印度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可耕作的土地却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这导致甘地的农业补贴效果并不理想,贫民依旧贫穷,贫富差距反而在无形中拉大。

【印度农村】

面对着严峻的国情,1980年1月14日,英迪拉再一次当选印度总理后,她开展了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在总结先前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英迪拉意识到,本次改革应该放松对私营企业经营规模和外资企业投资额度的限制,并且强调国营企业要承担上作为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支柱作用,言下之意就是在讲自己对国企亏损的行为表示不满。

以此为前提,在本次“六五计划”建设中,英迪拉放宽了对私企扩大生产能力的限制,并且允许私企进入部分国企涉及的工业领域。

对于资产较少的小企业,英迪拉还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扶持,以此带动国民经商的积极性。

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自己的想法,英迪拉以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进行市场改革、取消关税壁垒促进贸易国际化的前提为条件,获得了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50亿美金的贷款。

英迪拉的新政策,对于提高外商投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1982年到1984年,外商投资金额就高达十几亿美金。

三、纳拉辛哈·拉奥时期

1991年6月21日,拉奥上台时期,正是印度的寒霜阶段:一方面印度的外贸逆差不断扩大,印度采取了加大财政支出对本土企业出口商品进行补贴的方式来控制进出口平衡,但高赤字的财政措施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反倒使得国家财政开支失控的局面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由于海湾战争爆发使得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印度不得不加大外汇支出购买原油,来维持国内工业的稳定发展,这使得印度本就捉襟见肘的外汇存款,显得更加尴尬。

国际市场下调了对印度的信用评分,国际商业银行也拒绝了印度的贷款申请,拉奥上台时,此时的印度外汇储备不到10亿美金,仅够一周的进口费用。

拉奥为了稳住局面,他向英格兰银行提出了用抵押黄金的手段借取贷款,等到贷款下来,手里有钱了,拉奥做事也更有信心了。紧接着,拉奥下令用卢比贬值的手段来提高印度商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外国人一看,同样的钱,现在我能买到更多印度商品了,太赚了,买买买!无形之中,印度贸易逆差的局面出现转机,印度的外汇储备也再一次增长起来。

拉奥的改革措施,总结出来就是三个化:全球化、自由化、市场化。

拉奥意识到了国营经济垄断市场,只会导致市场僵化,不符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方向。他大力推动经济自由化,并且将银行等国家经营机构私有化,以此来促进印度国际化的进程。

“效益”一词,成了拉奥改革最看重的东西。

但都要进入21世纪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光闭门造车也不行,拉奥又免除了多个行业对外资投资的审批程序,以此减轻外资的投资限制。

新的时代、新的技术,拉奥的改革目光不再是重工业、农业,他决心来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国家产业模式调整为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第二产业工业为辅的经济体系。

拉奥的改革,成果是显著的,1994年到1997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创下了7.7%、7.8%、8.1%的纪录。

四、21世纪以来

2003年的时候,国际知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对印度做出评估:自2007年到2020年,以美元计算的印度人均GDP有望增长四倍。

并且,高盛公司认为印度的名义GDP将于2020年超越法国和意大利,2025年超越德国、英国及俄罗斯,到2035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次于美国和中国。

高盛公司关于印度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英国、法国、俄罗斯的预测,印度在2019年的时候,便以GDP全球排名第五的成绩交上了答卷。

自1947年独立建国以来,历经七十余年,印度在多位总理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创造出了亮眼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时至今日,印度最富裕的城市孟买旁,还有着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贫民窟。

有多贫穷呢?

1.75平方公里大小的贫民窟里,居住着上百万月收入不足70元人民币的人,他们1440多人共用一个厕所……

文/脑洞趣味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亚次大陆上的婆罗多,小议印度共和国的十五位总理
婆罗多雄狮,细说印度共和国历史上的十四位总理
尼赫鲁-甘地家族
女总理被刺杀后,40岁儿子接任总理,7年后也被刺杀身亡
尼赫鲁和甘地家族是什么关系?
被死亡追逐的印度最大家族:尼赫鲁·甘地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