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其实内心想做兴复汉室的英雄

一、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一直有人劝他赶紧废掉汉献帝自立登基称帝吧,曹操拒绝道:“我的志向是学习周公,做一救世忠臣。我要平定这乱世,兴复汉室,使天下归心。”

对于曹操的所作所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派认为他虚伪,分明想当皇帝,却又担心他人议论,而另一派则认为曹操当真如他所言,只想做一个挽大厦于将倾的忠臣。

我个人更偏向于后一种看法。

曹操曾经在其著作《短歌行》和《述志令》中,提到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这样的话,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很有野心却很有分寸的人。

野心在于,他家世显赫却并不尊贵,身逢乱世,曹操一开始的实力也不强大,但他在袁绍、董卓等人的打压下还始终抱着使“天下归心”的念头。

分寸在于,曹操虽大权在握,在取代汉家天下轻而易举的情况下,但他给自己的定义依旧是“人臣”二字。

二、

东汉名士许劭给曹操的评价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我觉得这个评价远比《三国志》中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更适合曹操。咱们不妨站在曹操的角度去看那个时代: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155年,他出生在了宦官曹腾的家中。曹操的这种出身很是尴尬,因为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专权搞得政局相当混乱不堪,所以当时的读书人普遍瞧不起宦官,按曹操的背景来说他天生就属于宦官阵营,可曹操恰好也讨厌宦官……这样的立场使得他夹杂了读书人和宦官的中间,两边都受到排挤。

靠着家里的背景,曹操19岁的时候,他的家里人给他在京都洛阳找了个维护治安的工作,这种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曹操家里人在帮助他扩展人脉。我写他们的本意是让曹操多接触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好让他在京城站稳脚步,可曹操到京城后,却展现出了他不按套路出牌的一面。

当时汉灵帝宠幸宦官蹇硕,他的叔父便仗着他的名义到处横行无忌,甚至公然违反律法。有一次蹇硕的叔父违反了宵禁的规定,曹操丝毫不顾及蹇硕的面子,竟直接下令用五色棒处死了他。

曹操的做法固然有年轻气盛,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因素在其中,但这何尝不是一个心怀正义的少年郎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去澄清吏治的勇敢尝试呢?

此后的日子里,曹操目睹了东汉朝廷腐败的一面,他多次上书皇帝,陈述他对治理国家的一些想法,希望皇帝能够下定决心整顿朝政。

年轻时候的曹操,堪称一股清流,但光是清流,是拯救不了一个时代的。

曹操在济南任国相时,他了解到当时济南国的官吏们仗着权贵做保护伞,这些官吏利用手中的职权收刮起民脂民膏来愈发肆无忌惮,而往届的济南国相在收取好处后,又不想得罪权贵,都选择默认纵容这种现象存在,这使得当地的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初到济南国的曹操,满怀雄心壮志“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他决心在济南国内展开改革,好好整理一下当地的陋习。曹操从吏治入手,凡是有贪污前科的官吏一律罢职,然后再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一时间贪官污吏“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当地“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但曹操的做法,带来的并不是朝廷的奖赏,而是足以给他家族招致祸害的巨大威胁。那些被曹操断了财路的权贵,集体给曹操的家族试压,为了避免给家族带来麻烦,曹操选择了托病还乡: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曹操瞧着“权臣专朝,贵戚横恣”的朝廷,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在之后的日子里,有些心灰意冷的他,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秋夏读书,冬春打猎,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打算靠着学社前几亩贫瘠的土地,自耕自足,隐于荒野、断绝和宾客的来往,过上隐士的生活。

……

三、

某种意义上来讲,董卓开启了三国乱世,也让曹操见识到了另一种实现自己“治世”这个理想的方法: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曹操《述志令》)

从曹操的作品便可以看出来,他同情时局动乱下受苦的百姓:

《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薤露行》: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冬十月》: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曹操的心中,有着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崇高理想,哪怕是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他都在维持着表面秩序的平衡。

曹操是一个十足的双面枭雄,他既有崇高的理想,也有掌控一切的野心。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曾寄希望于君王,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曹操在不断碰壁后,他意识到要想拯救千疮百孔的朝廷,最好的办法其实是——自己成为规矩的制定者。

毕竟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里,如果不能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曹操就要面临势力被兼并的威胁,到时他在乱世中一手建立起来的稳定秩序也会分崩离析,那是曹操绝对不想看到的一幕。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另一个原因,其实很有可能是出于他以前给皇帝上书,被置之不理后累积起来的“不信任”因素作怪。

等到曹操大权在握后,他所处的地位又将他推向了悬崖的边缘,虎视眈眈想要对他下手的政敌碍于他手中的权力,只能把野心放在心里,可他们却从未放弃过让曹操放弃兵权的打算。

曹操在对外公开表示自己不会交出兵权的原因中,提到了乐毅和蒙恬二人,这两人都是对国家有功却受到迫害的人,曹操提及这二人一方面是说担心自己放下兵权后家庭遭到迫害,另一方面也是在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虽然这种忠心的手段并不被汉献帝接受罢了。

综合曹操的作品和他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其实内心想做兴复汉室的英雄。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89、曹操是宦官之后,他祖上到底姓什么?
曹操的三起三落:当初的愤青最终被磨砺成为了乱世奸雄
为何董卓带3000人进京就能控制朝廷?他是如何做到的?一文说清楚
董卓进京解析,捋清楚就明白不可能光复汉室了,要拉开三国序幕了
曹操依靠怎样的政治手段,才让其得到了多个阶层的支持?
魏武帝曹操是乱世枭雄、治世能臣?从这些事就能看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