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被“奖励”坑了

小J妈妈讲,孩子喜欢用“洋葱数学”这个APP,经常用这个软件看视频学习,现在每天吃完午饭都要看上半个小时视频来学习。

这天小J一边刷视频课程,我和大锅侠在一边观摩。这个软件确实不错,用了动画、网络语言等等技巧,知识点讲解的也很清楚。

但是再一沟通,发现问题了。小J看的是“三角形”, 这个知识点他早就学过了,而且也会了。为什么会了还要花时间看?他告诉我,因为现在这个软件全班同学都在用呢,软件上按照学习的时间,有“好友排名”。本来他一直在班级上遥遥领先,最近有个同学突飞猛进,已经到了第三名,眼看着有“赶超”他的趋势。而那个同学,几乎不怎么认真看课程,都是把课程打开,从头快进到片尾,说白了 ,就是“刷积分”。


这个事情引起了我的反思,软件提供了学习的便利,但是孩子并没有真正用它去学“舒适区”以外的内容,而是简单重复自己会的知识。这个我们会在其他文章中讨论。现在要讨论的是,软件上设置的激励措施,被孩子们玩偏了。再看心理学家的解释,终于明白了“奖励”背后的机理。

人的动机有不同类型,比如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处于喜好喜欢自己所做的事,外在动机是指做某事以达到某种目的——为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以读书为例,如果是想知道下一章到底讲了什么,就是内在动机的读书,如果被许诺读完书会得到一张贴纸或者一块披萨,就是外在动机。

孩子起初可能是为了得到奖励而读书,但读书多了,有可能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请参阅本公众号经典好文《兴趣从何而来》)。

本文想要强调的是,外在动机很有可能会侵蚀内在动机。当外在动机趋于强烈时,内在动机就会随之减弱;人做某事时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容易对事情本身失去兴趣,为得到奖励,他会无所谓做任何事。

想必您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静养,但附近住着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天天追逐吵闹,使老人无法休息,且屡禁不止。于是老人告诉孩子们:“你们在这里玩耍,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所以,你们每来这里蹦蹦跳跳地叫一天,我就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孩子们都很高兴,叫得更响了。

过了些日子,老人说:“我没有那么多钱了,从现在开始,每天只能给你们五角钱。”孩子们不太高兴了,叫得也不那么卖力气了。到最后,老人说,我再也没有钱可以给你们了。孩子们非常生气:“不给钱了,我们为什么要给你叫啊?”所以再也不到老人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所以说,要尽量避免出现被奖励“坑”了的情况。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原则性的解决办法,要把以时间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改成以任务目标为导向的机制。老师也好,软件工具也好,要有一个“知识地图”,以攻克目标和掌握知识点为导向,而不是简单地看孩子是不是在学习,学习了多长时间。

第二,多和孩子就他学习的内容进行沟通,比如“你今天用这个软件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这个知识点讲解的和课本上有什么不同?”“这个三角形的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你能想到几个例子吗?”这种就学习内容展开的讨论,会让孩子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探索未知的快乐,将奖励这种外在动机,转化为“兴趣”这一内在动机。

桃花岛女主

2017年3月2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质奖励等于给孩子掘坟墓吗?
“有一天,我把兴趣当工作,然后就毁了它”
你的物质奖励正在消灭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学会主动?
家庭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三大心理学效应你应该要知道!
动机心理学:对于内驱行为,增加奖励只会起反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