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颐和园记 | 33 小园谐趣仿寄畅

无锡寄畅园风光

皇家园林一般规模都很大,常常是普通私家园林面积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其中除了建造各种山水景致之外,而会专门设置一种园中园,就是在苑囿中划出一定的范围,大致按照一个私家花园的规模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小型花园,周围一般还用园墙围合起来,强调内敛的空间气氛。颐和园中有好几个园中园,例如赅春园、扬仁风等等,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园中园无疑是谐趣园。

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侧、后溪河的尽端,南距宫廷区不远,原名叫惠山园,是摹拟无锡寄畅园而建的园中之园。

寄畅园位于江苏无锡城西的惠山之麓,始建于明代,是江南最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自明代中叶以来一直属于秦氏家族所有,原名"凤谷行窝",又称秦园

寄畅园平面图

(引自《江南理景艺术》)
这座花园在东部侧开辟了一汪曲折的水池,池上有一座长桥,名叫七星桥,水边以长廊串联一些亭榭,其中有一个知鱼槛临于水上,水池西边用黄石与泥土相间,堆了一座大型假山,山势变化起伏,极有幽致,而且山首迎向锡山,尾部指向惠山,似乎成为两座真山之间的余脉。园东北面有一条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园内则引入号称天下第二泉的惠泉水流,从山石之间倾注而下,形成水流潺潺的特殊效果,形成八音涧小景。
寄畅园的山水处理极具匠心,还可以借锡山宝塔之景入园,明清以来广受推崇,名气很大,乾隆帝在南巡之前就闻名已久。

乾隆时期的无锡寄畅园图

(国家图书馆藏)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首次南巡时就来到寄畅园,还在此品尝过以惠泉之水泡制的惠山名茶。他对寄畅园的风景大加赞赏,当即命令随行的宫廷画师把园景摹画成图,带回北京,随即选择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座小园,并定名为惠山园,三年后方才落成。

谐趣园现状平面图

(摹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颐和园》)
小园在嘉庆年间曾经做过扩建,咸丰十年(1860年)被严重破坏,光绪年间又重建完成,形成今天所见的面貌,与清漪园时期的惠山园有一定差异,但大体结构应该保持下来了。

谐趣园饮绿亭与洗秋榭

谐趣园宫门朝西,在园南开辟水池,环绕水池修建曲廊,廊间穿插厅堂、水榭、亭子。园西侧边有一座瞩新楼,恰好位于一段坡崖的两侧,从园外西面看是单层建筑,从园内看则是两层小楼。

池东的知春堂原是园中正堂,面朝万寿山正脊方向。南岸转折处有一个正方形平面的亭子,叫“饮绿”,其南侧是水榭“洗秋”。此外还有引镜、澄爽斋、湛清轩、兰亭、澹碧等建筑。

谐趣园知鱼桥

池岸水湾之间还架设了一座名叫知鱼桥的长桥,桥北端建有石牌坊,柱子上刻着乾隆帝的诗句。桥名知鱼,源自《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关于是否能知鱼之乐的著名辩论,在此可以欣赏水池中的游鱼。池北有青石假山,是整个颐和园水平最高的叠石之一。

今天我们拿谐趣园的平面与寄畅园进行比较,一开始可能很难发觉二者有多大的亲缘关系,但如果从选址、山水格局、堂榭位置、假山形态、水湾、长桥等各个方面仔细考察,还是可以明显认识到二者确实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寄畅园的选址非常优越,当年的惠山园也特意选择了一处地形地貌与之相似的地段来经营。万寿山处于小园西侧,地位与寄畅园西侧的锡山相当,又从后河中引来一股活水汇注成池,也与寄畅园引惠泉的手段相近。更重要的是,前山中央位置原拟建造一座九层高塔,从惠山园中可以见到塔顶,正如在寄畅园中可以远眺锡山塔。由此可见,二园的外部环境和借景效果基本如出一辙。

谐趣园假山叠石

寄畅园山在西,水在东,山水并列而行;谐趣园山在北,水在南,也是山水并列的格局。寄畅园的假山主要采用黄石和太湖石,谐趣园主要用青石和北湖石,材料虽然不同,但都是以土带石,构成平冈山坡的造型,山间设有曲径,境界清幽。二园的水池面积基本一致,都比较曲折,而且都用桥或廊子对水面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更多的层次。

谐趣园知春堂

二园的主要建筑都围绕水池修筑,并从不同的角度朝向水池中心。寄畅园有嘉树堂,谐趣园有知春堂,二者都依临水面之一端,视野开阔;谐趣园的饮绿亭和寄畅园的知鱼槛一样都凸在水面上;二园的廊子都非常曲折蜿蜒,体现了相似的趣味。

谐趣园引水在假山之间逐层跌落,称玉琴峡,显然受到寄畅园八音涧的启发。寄畅园水池东岸有一块水滩形如半岛,伸入水中,构成水湾,并以七星桥串连对岸,谐趣园也有类似的水湾,其中的知鱼桥处于和七星桥相同的位置,二者的走向也差不多。

江南园林特别重视梅花,虽然北京早在元代就把梅花引进来了,可是梅花无法忍受北方地区冬季的严寒,不能直接种在室外的地上,始终只能采取用花盆栽种的方式精心培育,天冷就得藏到室内暖窖中。乾隆帝对此耿耿于怀,却也无法抗拒大自然的规律。当年他在惠山园的水边种了几株白色的山桃,初春之际盛开,略有江南白梅的风采,以此作为梅花的替代品,所以他在诗中说山白桃花可换梅,依依临水数枝开

谐趣园涵远堂

乾隆帝很喜欢惠山园,为小园题写了惠山园八景,分别是载时堂、墨妙轩、就云楼、澹碧斋、水乐亭、知鱼桥、寻诗径、涵光洞。嘉庆年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将惠山园改名为“趣园,将载时堂改称知春堂,墨妙轩改称湛清轩,就云楼改称瞩新楼,澹碧斋改称澄爽斋,水乐亭改称饮绿亭,强化了轴线感,还在水池北面增建了一座体量较大的涵远堂,建筑密度比之前更大,使得园景稍微有些拥挤,不如寄畅园更疏朗开阔,意境要比当年逊色不少。

谐趣园的游廊与苍松

当年的清漪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作为其中局部的惠山园又以另一座江南名园为摹拟对象,这两次模仿大有大的妙处,小有小的特色,既学到了对方的精髓,却又能扬长避短,不舍弃自己的优点,都是非常成功的园林创作范例。

谐趣园的北侧还有一个叫霁清轩的小院,其婉约小巧的风格也接近江南园林。这里的地势比较高,向北可以俯瞰园外,当年乾隆帝经常在此凭栏而坐,近赏小园山水,远望田野村舍,写下了凭轩遥纵目这样的诗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颐和园·谐趣园】乾隆嘉庆同谐趣,知鱼之乐不知舟(图)
【原创】揣着年票逛北京之十九 颐和园(六)
游览颐和园里的谐趣园,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的美景之中
旅游印象之:颐和园(谐趣园)
颐和园 谐趣园
谐趣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