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品经理进阶计划

产品经理的职责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从产品概念诞生前的市场调研产品定义产品规划产品设计,进入技术研发阶段后要进行项目管理产品测试,产品上线后要对产品进行宣介并制定推广策略思考变现

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的职责细分下来,包含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战略规划、用户分析、需求挖掘、竞品分析、需求优先级排序、版本迭代、业务流程、功能设计、交互设计、项目管理、成本分析、协调资源、上线运营、效果跟踪、探索商业模式等等,随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地变化。

职场中每个产品经理的工作侧重点虽有不同,但是在以上工作职能中,要把产品工作做到优秀却都离不开产品逻辑和责任心。

责任心就是你能不能为一件事情负责,这是主动工作、深度思考的驱动力,这是一个拥有进取心的职场人的基本能力,在此不展开,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你有。

而产品逻辑是简洁、正确、完整、清晰的业务流,是一个产品经理能力高低的核心竞争力(引自宜信高级产品经理陆蔚青)只有真正理解产品的业务逻辑,才能使产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确定产品方向,进行产品设计。

虽然面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产品逻辑可能千差万别。但只要你在平时要多想多做多练习,深入思考,产品逻辑能力便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除此之外,还有那么一些已经验证了的方法论或许可以帮你整理思路,虽然不建议照搬,但至少能让你在业务分析过程中在大方向上不跑偏。


市场调研方法论

一、PEST分析法:政治政策P、经济环境E、社会环境S及技术成熟度T

该分析法研究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二、5W2H分析法:what、where、who、why、when、how、how much

(1) WHAT——产品的背景是什么?

(2) WHERE——产品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3) WHO——目标用户是谁?有多大量级?

(4) WHY——产品定位,我们要解决用户什么痛点?

(5)WHEN——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6) HOW ——怎么做?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7) HOW MUCH——做到什么程度??费用产出如何?

商业模式方法论

三、3W2H分析法:where、what、who、how to make money、how to achieve

(1) WHERE——目标区域市场在哪里?

(2) WHAT——服务定位有哪些?

(3) WHO——目标用户是谁?有多大量级?

(4) how to make money——如何盈利?盈利方式有哪些?

(5) how to achieve——如何去做?怎么获取?

需求分析方法论

四、平衡三环法-用户体验、企业需求、技术可行性

产品经理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协调这三个重要因素对产品的影响,规划并实现出既能保证技术上的可实现性,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实现企业的目标的产品。

五、刚需判定公式:刚需值=人数*频度*深度

刚需才有市场,判断一个需求是不是刚需,从以上三个纬度考虑。如果产品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那这种产品便可用可不用;如果产品使用频度特别低,用户就很难形成印象和体验,传播力度低;如果产品不能深挖用户需求,即使火极一时,也会迅速消退,比如足迹、脸萌。

还原需求本质

六、需求挖掘smart原则

S=Specific(具体)、M=Measurable(可度量)、A=Attainable(可实现)、R=Relevant(目标相关)、T=Time-based)(明确时限)

将用户需求按此原则深挖分析,综合考虑用户使用场景,还原用户最本质的需求,方能制定具体有效可实施的产品策略。

七、鱼骨图分析法

鱼骨图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从而发现问题“根本原因”。它也能表现出各个可能的原因是如何随时间而依次出现的,将有助于着手解决问题。鱼骨图分析法往往伴随头脑风暴法,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最后分析获取重要因素。

需求优先级

八、时间四象限法

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对需求进行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产品核心功能)、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需求优先级顺序依次为: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三类的顺序问题,必须非常小心区分。而划分第一和第三类事的分别在于前者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

九、用户喜悦度划分法:基本因素、期望因素、魅力因素

产品满足了基本因素和期望因素是保持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增加魅力因素让用户超出预期可以提升产品口碑,让用户口口相传。按此法也可以定义需求的优先级,基本因素是最优先级的,其他需求可在迭代中陆续实现。

用户研究方法论

十、用户定位5W2H分析法:who、what、why、where、when、how、how long

(1) WHO——目标用户是谁?

(2) WHAT——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

(3) WHY——解决了用户什么痛点?

(4) WHERE——用户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5) WHEN——用户会在什么时间使用?

(6) HOW ——怎么做?如何实现?

(7) HOW LONG——用户可能的使用频次?

十一、用户画像PERSONA分析法

勾画目标用户,将用户标签化,对目标人群进行特征分析,联系用户诉求制定产品设计方向。

研究不同行业人士、不同职业背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行为,细化专业人员与专业行业,了解不同用户在不同情境(交通过程中,上班途中,睡觉前)的典型使用行为与习惯,在不同情景下,不同典型用户操作行为和习惯有什么不同。以使用行为模式为特征提取共性,探索在不同典型场景开发出新需求点的可能性。

P 代表基本性(Primary research)指该用户角色是否基于对真实用户的情景访谈

E 代表移情性(Empathy)指用户角色中包含姓名、照片和产品相关的描述,该用户角色是否引同理心。

R 代表真实性(Realistic)指对那些每天与用户打交道的人来说,用户角色是否看起来像真实人物。

S 代表独特性(Singular)每个用户是否是独特的,彼此很少有相似性。

O 代表目标性(Objectives)该用户角色是否包含与产品相关的高层次目标,是否包含关键词来描述该目标。

N 代表数量(Number)用户角色的数量是否足够少,以便设计团队能记住每个用户角色的姓名,以及其中的一个主要用户角色。

A 代表应用性(Applicable)设计团队是否能使用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进行设计决策。

竞品分析方法论

十二、用户体验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架构层、表现层

用户体验五要素分别从整体到细节对一个产品进行了分解,基本涵盖了一个产品的方方面面。

战略层:确定产品目标及其目标用户,经营者和用户分别想获取什么。

范围层:了解产品功能及其内容需求整合。

结构层:交互设计及其信息架构。

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内容(信息)设计。

表现层:功能及内容的视觉呈现。

十三、SWOT产品竞争力分析法: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Threat

Strength(优势) Weakness(劣势) Opportunity (机会) Threat(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十四、波特五力分析法: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B端)和购买者(C端)的讨价还价能力(市场地位、核心竞争力、用户规模),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项目管理方法论

十五、团队协作三要素:情境、观点、愿景

情境:对市场上的问题和需求的真实用户场景描述。

观点:对企业及其产品能否有效解决用户问题的评判。

愿景:描述某一产品的潜力来鼓动人心,让团队齐心协力创造出产品。

产品经理与不同角色沟通,要具有同理心,换位思考对方所需,灌输产品价值和团队共同愿景,沟通便会顺畅很多,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进展。

十六、绘制产品路线图

产品路线图是一个关于产品如何随着时间发展的高层次视图,利用产品路线图与项目参与人员沟通产品计划,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可以依据时间来绘制,也可以按照阶段进行计划。

十七、MVP(最小可行产品)

MVP就是最快速最低成本的找到市场痛点,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确定产品核心价值,至少有一个产品亮点吸引用户,快速实践,把产品放入市场接受考验,抢占市场成功则可快速迭代,快人一步。

十八、进度控制甘特图

甘特图可以很直观地显示部门、负责人、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和持续时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项目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可以直观地表明项目在什么时候开始,工作进度和计划要求的对比情况。

产品逻辑能力体现在产品经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非是写文档、作分析、画流程图这么简单。方法论仅仅能给你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且不可固化模式,每一个渴望进阶的产品经理唯有不断的训练、定期复盘优秀产品,提炼验证并形成自己业务的一套产品逻辑思维,在实践中打磨,方可不断提升。愿你与我都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产品经理常用10条方法论干货总结
13种模型及方法论
设计需求方法论——看完这篇超90%小白
产品经理之需求管理(非原创)
年薪50万的产品经理必懂的12个思维模型
关于需求管理的产品工作流程方法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