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保险推销员的自白,细说保险中的“忽悠”(建议阅读)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银行办点业务,结果人多排队,在等待的过程中, 就有自称是客户经理的人,上来推销一款“特别”不错的理财产品,特别在哪呢?

通常是“收益高,没有任何风险,而且适用于您这样的高端客户,退保很方便,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退保等”balabala一大推。

这个时候如果你够谨慎,就意识到这是个保险忽悠。你我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保险推销人员,介绍各式各样的保险产品给你。

实际上,推销产品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手段,本来无可厚非,然而部分保险代理人为了个人利益,恶意推销和夸大保险产品。

有的人少说或者不说除外责任等对客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信息,为了卖出保单,片面迎合客户的心理,使用话术,“忽悠”客户。

那么,面对保险推销,我们如何鉴定推销人员是否在“忽悠”我们呢?

1.混淆保险与银行理财产品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不少人会遇到一些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相似的服务人员,他们往往十分热情地向办理银行业务的市民推销所谓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

对于这些“山寨版”的工作人员,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他们所说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指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只是由银行代为销售,并非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银行业务员向消费者推荐的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往往是“变异”的保险产品,保障功能不完善,升值空间狭小。

2.高收益+丰厚奖品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市民推销分红保险时,往往会提到分红保险的分红收益,承诺每年可以得到本金百分之几的分红。

还有欺骗消费者保费可以随时提取,不损失本金,而一旦购买保险产品后会被套牢,需连续多年缴纳保费,并且保障很低,如果消费者想退保,则往往会损失一大笔本金。

此外有些为了让客户能够购买,甚至还会送上礼品,如期购买1万元产品送电水壶等。虽然送的礼品是实际的,但承诺的分红真能兑现吗?未必,因为分红是未知数,所以不要被小利和承诺收益诱惑。

3.诱导客户签订合同

很多购买寿险产品的市民多数抱有侥幸心理,不想说出自己的病史,而保险营销人员利用了市民这一心理,故意告诉保险购买者在保单上填写相关病史时,可以跳过某一项或简单填是或否。

还有保险代理人为骗取保费,诱导其填写错误的信息,此外还有保险代理人先让投保人进行投保签字,对保险进行口头阐述,不提供相关的保险条款,签完字后再给合同。

很多购买保险的市民误以为有病史不说也罢,其实,对于寿险理赔来说,认真填写有无病史对出险后的理赔是起关键性作用的尤其是现在出现的寿险拒赔案例中,有一些就是由于隐瞒病史而遭到保险公司拒保。

4.教你对付回访电话

在购买保险产品后,保险公司会有专业客服人员对购买保险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保险购买者是否了解这款保险、是否自己亲自签名等。

为了防止购买保险的市民通过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口中知道更多详情后选择退保,保险营销人员在市民购买保险产品成功后,他们会告诉保险购买者,

让他们在近段时间内,一定要保持电话随时畅通,以便接听保险公司专业人员的电话回访,并嘱咐:

“如果问到了解不了解该保险,一定要说了解。”

“如果问到是不是自己签字,一定回答是。”

很多购买保险产品的市民在接受电话回访时,只能这样说。结果,即便这款保险不适合自己,也放弃了更正的机会。

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网络投保的逐渐普及,利用网站进行保险欺诈的行为也出现上升趋势。

一些钓鱼网站通过以假乱真的网页克隆以及竞价排名出现在相关同类网站的搜索推荐中,欺骗消费者骗取保费及账户资金,还有部分山寨网站窃取消费者信息用作他途。

以上这些就是比较常见的保险骗局,希望对于刚接触保险的人有帮助。

附:保监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

电话举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消费投诉电话是12378

网上举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irc.gov.cn

本文为“活保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活保圈,让所有人都能清清楚楚保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警惕保险理财三大误区:收益不是越多越好
邮政银行推出业务,每年存三万元,连存三年,第四年可取11万,那么利率是多少?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理财是骗人的?-太平人寿席上上的回答
两大理财误区需远离
高预期收益变巨亏 宣传不实?
理财需小心“年化”“预期”等文字陷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